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疗养生 > 功效作用 > 秀芽绿茶的作用,秀芽茶的作用与功效禁忌

秀芽绿茶的作用,秀芽茶的作用与功效禁忌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4 01:02 点击68次

秀芽茶的作用与功效禁忌

秀芽品牌茶香气鲜灵持久、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防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种健康饮品。

嫩芽绿茶的食用方法

、山清水秀的地方茶自然就好,采摘一芽一叶的嫩芽头

2、正确的手法:不要用指甲掐芽尖,而是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捏住芽头,提起

3、采摘的鲜叶尽可能的大小均匀

4、摊青:在阴凉通风处摊开轻微萎凋约4~6个小时,一般上午采,下午摊青,中途均匀翻动3到4次,使茶叶变软,香气慢慢的散发出来

5、准备无油无水无异味的铁锅,千万不要用吃进油的炒菜的锅,退而求其次洗洁精洗干净去油的不粘锅也可以,一定保证无油!无油!无油!

6、千万不要用化纤手套

7、杀青:火开到最大,锅加热大约200度,投入茶叶,能听到刺啦刺啦的声音,快速翻炒让茶叶都均匀高温煸烫一下,注意烫手啊,新手戴棉纱手套!戴棉纱手套!戴棉纱手套!

8、只需一两分钟,出锅,茶叶变软,茶青气四溢,一定多抖多撒少焖,防止高温叶底泛红

9、揉捻:趁着热把茶叶进行揉捻,将茶叶细胞中的茶汁挤压出来,能感觉到掌心的粘稠,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使茶汤滋味丰富。龙井手法为按压式,叶片扁平。

10、看看专业制茶人几十年的手上功夫

11、炒青:小火,锅温8.90℃左右,手法:抓,抖,撒,循环重复,直到茶叶慢慢收干,色泽深翠。大约30--40分钟左右。中途可以出锅再次揉捻,摊凉,下锅炒。炒累了可以用家用烤箱低温90度烘干。

12、成品茶比例与鲜味比例通常为1:4~1:5

家用炒锅一次投茶量不要太多,200克左右适宜翻炒。量多可以多炒几次。

锅一定要清洁无油无异味。

杀青宁可多杀两次,也不要一次温度太高茶尖焦糊就炒废掉了,太可惜了小嫩芽。杀青一定要注意烫手!

高山云雾绿茶的作用

高山云雾茶的四大优点:嫩,美,鲜,香

第一:嫩,都是采摘于春季一牙一叶,所以好

第二:美,外形够美,

第三:鲜,口感够鲜。

第四:香,茶味够香

缺点便是不耐泡。

雪芽绿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绿茶。

雪芽属于绿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后一场雪后采摘,因此而得名。其干茶秀丽卷曲,白毫显露,茶香清香淡雅,汤色嫩绿明亮,口感鲜醇甘爽。

有“形美、色翠、香高、味醇”四大特色。绿雪芽茶香似兰花而芬芳长久,有人称赞道“一杯在握,满室兰香”;汤色嫩绿,清澈鲜亮。

其味轻幽,茶碱低,适宜绝大部分人群品饮,有较好的清热降火,解毒,消炎的功能,同时能起到解烟,解酒的功效。

日照绿茶的功效及作用

春茶的特征茶叶嫩小叶厚,冲泡出来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口感清醇、鲜活清香、有浓郁的板栗香、豌豆鲜味。

夏茶口感上,香气浓烈,有种特有的秋茶香,和铁观音的兰花香相似,茶多酚含量降低,所以秋茶没有苦涩感。相比而言比夏茶好比春茶差,中间档次。 秋茶不及春茶之香醇,但其品质仍好于夏茶。

翠芽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雀舌茶外形巧若鹊舌,色泽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随着冲泡的次数的不同茶汤各有不同的层次,回喉岩韵浓厚。比较有名的有蒙山雀舌、巴山雀舌、峨眉山雀舌、武夷雀舌、贵州雀舌(湄潭翠芽)、蒲江雀舌、金坛雀舌、浙江雀舌。

雀舌茶叶的品质特点

1、雀舌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龙井茶区境内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试验场。1980年开始研制1984年正式投产。鲜叶选用优良品种龙井43号,采摘标夜准为单芽,其每个芽长短、轻重、大小要求均匀一致。经摊放杀青抖筛风选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似雀舌,扁平挺直微毫,色泽绿润;香高鲜爽,汤色嫩汤清澈,滋味醇和;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2、第二种是蒲江雀舌。“蒲江雀舌”系产自四川蒲江县境内,采摘早春鲜嫩茶芽为原料,特别是了翁茶业的蒲江雀舌,还享有“早市名茶”的称号。蒲江雀舌秉承千年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茶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特征。2008年10月,“蒲江雀舌”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09年12月,“蒲江雀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3、还有一种金坛雀舌:产于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金坛雀舌成品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干茶色泽绿润,扁平挺直;冲泡后香气清高,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

本文《秀芽绿茶的作用,秀芽茶的作用与功效禁忌》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3408.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