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摇青的作用是什么
需摇青5—10次,历时6—12小时,摇青程度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
(1)手工做青:
将萎凋叶薄摊于900mm水筛上,每筛首次放茶青重约为0.5—0.8kg,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7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次到壹佰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进展情况而定,一般以摇出青味为基础,再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静置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进结束做青程序。
(2)综合做青机做青:
萎凋青装进综合做青机约为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吹风) 或茶青在机内萎凋达到要求后,按吹风 —→ 摇动 —→静置的程序重复进行6—10次,历时约为6—9小时,吹风时间每次逐渐缩短,摇动和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增长。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4、看青做青:
主要指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表环境的控制。影响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善,气候善,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等。
(1)做青原则:茶青在做青过程中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 青香——→清香—→ 花香—→ 果香
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 —→ 叶渐挺 ,红边渐现 —→ 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约2—3小时,操作上以茶青走水为主,需薄摊,多吹风,轻摇,轻发酵。中期约3—4小时,操作上注意以摇红边为主,需适度发酵,摊叶逐步加厚,吹风逐步减少。后期约2—3小时,以发酵为主,注意红边适度,香型和叶态到要求。
走水:指萎凋后的茶青的水份从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青叶由柔软无光泽转化到叶挺泛暗光呈“还阳”状态。
做青成熟的基本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香型为低沉厚重的花果香,并即时进行下一杀青工序。做青程序的结束标志为进入高温杀青。
(2)环境控制:
晴天北风天的气候利于做青。环境因素主要指室内温度,
湿度和空气新鲜度等,三因素均会互相影响,需协调到适宜状态。温度范围为20—30度,以24—26度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75—90%,以80—85%为最适宜。做青过程前期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低,全过程要求逐步增高,后期需较高的温湿度进,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缺氧,室内升温时湿度相应会降低,湿度过低不利于发酵,出现高温时间过长,茶青不能发酵或发酵不足现象。室内碳火加温易造成缺氧,注意适度通风。
(3)做青经验:
叶片较厚和大叶品种,宜轻摇,走水期拉长,多停少动。静置发酵期拉长。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摇青加重,到后期方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较嫩时,做青前期走水期需加长,总历时也更长,注意轻摇,多吹风。茶青较老时,做青总历时缩短,注意防止香气过早出现和做过头。
萎凋偏轻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补充萎凋,并注意多吹多走水,轻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需高温低湿。否则易出现“返青”现象,即做青叶到后期时出现涨水,叶片和茶梗含水状态均接近新鲜茶青状,梗叶一折即碎,无花果香,为做青失败现象。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少吹风,提早开始保温发酵。
湿度偏大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去温机,并注意通风排湿,适度加温......总之做青过程需时时观察青叶变化,以看、嗅、摸综合观觉来判断,表叶是否在正常地变化,一出现异常即需分析原因,并即时调整,使做青叶发
武夷岩茶作用和副作用
岩茶是一种独特的乌龙茶,以其岩骨花香和独特的岩韵著称。它的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区,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赋予了岩茶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岩茶的制作过程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等多道工序。
岩茶的特点包括:
外观:条索紧结,肥壮,乌润,油润,有时表面有蛤蟆背状砂粒白。颜色上,中足火的岩茶条索通常呈现为檀色、黧色、褐色。
香气:具有浓郁而悠长的香气,可能包含花香、果香、乳香、蜜香等。香气分为浓长、浓郁、馥郁、清高、幽长、清香、火气、焦气、青气等,每种香气都有其独特的描述和感受。
滋味:醇厚,滑润甘爽,耐泡性强,可以冲泡十几泡后仍有香味,口感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也有红茶的口感。
功效:陈年岩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明目安神、保胃暖胃、消食减肥、活血通络、消除胀气等,以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癌、防癌、防辐射等多种药效。
品种:岩茶的品种丰富,包括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其中大红袍是岩茶的极品。
岩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具有清洁口腔的好处,因为其富含氟元素,能够有效清新口气,对口腔健康有益。
武夷岩茶是晒青还是摇青
铁观音是发酵茶
铁观音,十大名茶之一,半发酵,属性平和,主产于福建安溪,是闽南乌龙茶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复杂,鲜叶采摘后经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培、复培、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艺制成,成品具有显著的观音韵,且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除此之外还有祥华、感德、龙涓等核心产区。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根据工艺的不同,其茶又分为清香、浓香、陈香等。
首先是条索肥硕,紧结重实,拿一把放在手心,稳稳当当的拥有一股厚实感,其色泽乌润,砂绿明显;
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入口顺滑,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其叶底:肥沃柔嫩质厚,肥厚软亮,叶面饱满柔软,少许红镶边。
武夷岩茶摇青工艺
武夷岩茶的基本制作工艺为:采摘 →萎凋→摊晾→摇青←→发酵(做青)→ 杀青→揉捻→烘忓→毛茶→初拣→分筛→复拣→ 风选 →初焙→匀堆 →复焙 →精茶→包装或入库。
本文《武夷岩茶晒青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0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