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栗子泥做法

红茶栗子泥做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9:54 点击99次

1、先将作品托于一较厚的纸张上,待半干时用棕刷用力刷,使字口出现少量墨痕。

2、用黄柏、皂角煮水刷作品多遍。可以洗掉浮墨,作品变的黄中带黑,黄柏可以防止虫蛀。

3、将作品揭掉,再重新托于一张新纸上。

4、用普洱茶末泡水刷作品多遍。

5、最后把茶末连水倒在作品上,过夜,除去杂物。

6、用清水多淋刷作品几遍,干后揭重新接、托。

7、用白芨水刷作品,可以提高亮度,使作品有既老又新的感觉。

8、裱于第二次的负被纸上,完成。

也可以用旧报纸、红茶、树皮、板栗壳等煮水做旧

栗子做法视频教程

材料

低筋面粉、泡打粉、牛奶+蛋液、细砂糖、无盐奶油、栗子地瓜、烤皿

做法

栗子地瓜洗净,不削皮,切小块(约1cmx1cm),泡水并且预热电锅(外锅放一杯水,锅内无食材,盖上盖子按下按钮)

蛋、细砂糖放入钢盆,用打蛋器打至蛋液颜色泛白,再加入牛奶拌匀

无盐奶油用微波炉600W加热40秒(或隔水加热),融化后分三次(主要是为了要减少温度对牛奶的影响)加入步骤2拌匀将低筋面粉、泡打粉、盐过筛加入也加入,拌匀无粉粒即可

泡过水的栗子地瓜,将水分沥乾,保留1/3备用,其他拌入面糊中

再将面糊倒入烤皿,并将保留下来的地瓜摆在上面装饰

烤皿放入预热好的电锅

栗子的家常做法教程

材料:栗子两斤,白砂糖200g,小苏打两勺,白色朗姆酒一勺。

做法

1、首先要将准备好的栗子去皮,然后用水加入两勺小苏打泡20分钟之后洗干净留着备用。

2、找几块干净的纱布然后将纱布剪成几小块,如果有那种卤包袋也可以用。

3、把剥好的栗子放到纱布里,系紧,然后放到锅里,加入完全淹没栗子的水,开大火开始煮。

4、水沸腾之后,关到中小火煮到栗子变色。大概30分钟的样子,煮好之后关火放凉冷却。

5、把冷却好的栗子,打开,碎掉的吃掉。

6、完整的栗子放到锅中,加入白砂糖,砂糖就是栗子的1/2量,然后加入刚好侵泡到栗子的水,如果想装罐封存,可以多一点点水。

7、锅上盖个锡纸,开大火煮开之后立马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的样子,关火放到冷却。

8、把栗子装入煮过消毒之后的玻璃杯,汤汁再加热,加入朗姆酒搅拌关火。

9、把汤汁倒入玻璃杯马上盖上盖,放凉冷却即可。

栗子煮香菇花样做法教程

香菇和板栗都不是使用炒的烹饪方式获得好吃的效果的,这两种材料的烹饪的方法必须使用蒸或焖才能煮熟才能有香味和口感,一是使用香菇和板栗蒸鸡肉,二是使用香菇和板栗焖肉(猪肉丶鸡肉丶鸭肉丶兔肉等)。

红茶板栗煮水的做法

 红茶栗子泥是一种美味的糕点,它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口感丰富。以下是红茶栗子泥的制作步骤:

食材:  

1. 栗子:300 克  

2. 红茶:2 克  

3. 糖:适量  

4. 黄油:适量  

5. 淡奶油:适量

步骤:

1. 准备栗子:将栗子洗净,用刀在顶部切一小口,放入沸水中煮熟。煮好的栗子晾凉后,剥去外壳和内皮,备用。

2. 制作红茶溶液:将 2 克红茶放入一个小碗中,冲入适量的沸水,盖上盖子焖泡 5 分钟。红茶泡好后,滤去茶叶渣,备用。

3. 处理栗子:将剥好的栗子放入一个大碗中,用勺子压成泥状。如果喜欢更细腻的口感,可以过筛一遍。

4. 调制糖浆:在锅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小火熬制糖浆。糖浆熬制过程中,注意观察糖的颜色,待糖浆变红且开始冒泡时,迅速倒入红茶溶液,搅拌均匀。

5. 加入黄油:将黄油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小火加热至黄油融化。注意观察黄油的融化程度,避免黄油烧焦。

6. 加入栗子泥:将压好的栗子泥倒入锅中,与糖浆和黄油搅拌均匀。

7. 炒制:将锅移至小火,不断翻炒栗子泥,使之一边吸收糖浆和黄油的香气,一边逐渐变得干燥且呈现出细腻的质地。

8. 出锅:炒至栗子泥表面有些许发亮,且质地紧凑时,即可关火。将栗子泥倒入一个容器中,晾凉备用。

9. 装盘:将冷却的红茶栗子泥放入糕点模具中,按压成型。脱模后,即可食用。

这就是红茶栗子泥的做法。根据个人口味,您可以适量调整糖的用量。制作过程中,注意火候和时间,确保栗子泥的口感和质量。这款糕点口感香甜,营养丰富,适合亲朋好友共享。

茶叶栗子的做法大全

首先,将新鲜的板栗洗净后,用刀在外壳上划开一个小口,以免煮熟后炸开。然后将茶叶和适量的红糖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放入板栗,中小火煮熟,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直到板栗煮软糯,味道入味。最后将煮熟的板栗捞出,沥干水分,撒上少量盐和白胡椒粉,翻炒均匀即可。这样煮出来的茶叶煮板栗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独特,甜香可口,香气四溢,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家常小吃。

本文《红茶栗子泥做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88650.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