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萎凋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红茶萎凋有3种方法: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
日光萎凋这种方法受天气制约很大,阳光强烈的午后和阴雨的天气都不适宜。通常在春茶季节,气候比较温和时采用,这个时节萎凋程度容易控制萎凋时间大约为1个小时。
室内自然萎凋需要在四面通风、洁净干燥的房间内进行,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温度在21—22℃、相对湿度在70%左右为宜。
萎凋时间为18个小时左右。
由于这种方法萎凋时间长,产量低,不易操作,所以通常很少采用。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通风机、槽体和盛叶框4部分组成,温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
在夏秋季节,气温超过30℃以上,则可不用加温,直接用鼓风机鼓风即可。萎凋过程中要时常监测温度变化。
萎凋时间34个小时,春茶气温较低,需要5个小时左右。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萎凋质量好,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2、揉捻
揉捻是红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揉捻使叶细胞遭到破坏,叶卷成条,叶汁溢出并凝于叶表,增加了茶啡的浓香为发酵创造条件。
揉捻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室丙温度保持在20℃~24℃的条件下进行,需要避免日光直射。
在夏秋季节,低湿髙温的环境下,也可通过安装喷雾、洒水、搭荫棚等来降低温度、提髙湿度揉捻时间和萎凋叶的投入量根据茶树品种、揉捻机型号而定。
大型揉捻机,揉捻时间约90分钟,投叶量多;中型揉捻杋机揉捻时间70~ 80分钟,投叶量适中;小型揉捻机一般揉捻60~70分钟,投叶量较少。
总体来讲,投入量应为容器的75%~85%。
3、发酵
发酵是红茶加工最关键的工序。它使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与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聚合,叶子变为红色。
发酵室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温度般在22℃~25℃。
发酵时将揉捻叶平铺在特定的发酵盘中,嫩叶稍薄,,老叶略厚;春荼需薄,夏秋茶略厚。
发酵时要保持空气流通,春季发酵时间34个小时,夏秋茶则至2个小时。由于温度对红茶发酵很重要,所以发酵时间要灵活掌握。
在夏秋气温高的时节,有时甚至不需要再进行发酵,揉捻结束,发酵就已经完成。
发酵适度叶子青草味消失,并散发出清香,叶色及凝于表面的液汁均呈红色,形成红茶特有的颜色和香气。
4、干燥
千燥是红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通过高温来达到钝化酶的活性,使发酵停止,同时蒸发水分,固定茶形,防止霉变。
红茶一般要经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毛火干燥时,需高温烘焙,薄薄摊铺。
然后再用足火干燥,,此时温度应稍低,摊铺微厚,时间较毛火略长至含水量少于6%。
毛火干燥适度的叶子,用手触摸会有柔软、刺手、有弹性的感觉;;足火后干燥程序基本完成,茶叶若用力手捻则成粉末状,茶色更重茶香更浓。
网红果茶制作教程
百香果饮料是一款清凉爽口的饮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吃法:
1. 直接饮用:将百香果切开,将果肉及果汁倒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或苏打水搅拌均匀即可直接饮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此外,还可以加入少许柠檬汁增添酸度。
2. 做果汁:将百香果切开,将果肉及果汁倒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或橙汁,搅拌均匀成果汁。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冰块或糖浆调味。
3. 制作冰沙:将百香果肉、果汁、冰块和少量水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细腻的冰沙。可以在上面加入适量的椰奶或淡奶油增添奶香。
4. 制作鸡尾酒:将百香果肉和果汁倒入调酒杯中,加入适量的伏特加或白兰地,加入少量糖浆和冰块,搅拌均匀即可制作出百香果鸡尾酒。
此外,百香果也可以用来制作果酱、果冻、凉拌菜等其他食物。根据个人的口味和创意,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与创新。注意,百香果的种子和果肉的质地比较特殊,所以在食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食用种子。
信阳手工茶制作全过程
茶叶做直条形的方法:
撮取新鲜嫩叶,将叶柄和叶片分离,摆放在纱布上增加通风速度。
将新鲜的茶叶放入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可采用大型的定向杀青机,将茶叶放入机器中,利用高速旋转的热气进行加热过程,将茶叶的水份蒸发掉一部分,达到杀青的效果。
将已杀青的茶叶进行“擀曲”操作。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茶槽中,用手轻轻平推或双手反复擀压,使茶叶表面产生裂纹。一边进行擀压操作,一边要注意调整茶叶的湿度,使其达到适宜的状态。
将已擀曲的茶叶进行“高温杀青”。高温杀青温度较高(110℃~130℃),时间较短(1~2分钟)。在高温下短暂加热之后,茶叶叶缘开始卷曲,有一种“拦腰折”的感觉。
然后将茶叶进行揉捻。将已经经过高温压缩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叶缘更加卷曲,揉捻过程中还会有一些茶汁被挤出来。
茶叶揉捻完成后,可以将其放入干锅中进行烘干,温度一般约为80℃,时间为20分钟左右。待茶叶的含水分降下来,并充分定形后,就可以制成直条形的茶叶了。
需要注意的是,茶叶的加工工序和温度控制要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手工头道茶制作的全过程
.一、用料:1、茶叶适量,清水适量。
二、方法步骤
步骤1:热水温杯
泡茶前,建议先将少量热水注入茶壶,冲淋一遍,既可以清洁茶具,又能提高茶具的温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茶香。
步骤2.根据个人喜好,调整投茶量
投茶量与茶汤的口感、颜色密切相关。喜欢浓醇口味的人,可以在推荐的茶水比基础上,适当增加茶叶投放量;喜欢喝淡茶的人,则可以减少茶叶的量。
步骤3.洗茶,通常需要先洗茶(用沸水冲泡3~5秒,再快速倒掉),这样既能起到醒茶作用,又能给茶加温,利于茶香挥发。
步骤4.注水
在往盖碗注水时,水壶可以提高一点,这样可使茶叶上下翻滚,均匀受浸,让茶汤浓度一致。
适合用来泡茶的水有无污染的山泉水、纯净水和矿泉水。弱碱性的自来水,容易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不建议经常用来泡茶。
步骤5.浸泡
用盖碗浸泡时,可用盖子撇去浮沫。用紫砂壶泡茶,盖上杯盖后,可用热水浇淋壶身,这样有利于茶味析出。
功夫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可通过观察汤色决定是否出茶。
步骤6.出茶
出茶时,可先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再以打圈式倒入品茗杯,约七分满即可,以免烫伤。
老式茶坊制作过程
茶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就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在成都人民公园的一角,有一座鹤鸣茶社,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院子里就摆满了桌椅,晨起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就在公园里开始了一天的休闲时光。
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距今近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茶社之一。成都地方志有记载,人民公园曾有5个茶社,但几经沧桑,只有鹤鸣茶社在近百年的风雨兼程中被保存下来,并仍保留了老成都原汁原味的茶文化风貌,见证了茶社的历史变迁。
最开始,鹤鸣茶社并没有如今的规模,而只是一个小小的茶厅,也没有横额,只有一个小吊牌挂在柱头。在1940年,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茶社创办者便将其题字雕刻成木牌,挂在了入口处。
进入人民公园正门后,沿大道左拐前行数十步便到了鹤鸣茶社。沿途绿意盎然,长廊古意十足,来往行人自在悠然,人、景、情,完美融合。
暖暖的阳光、轻柔的微风、清爽的茶香,让人们在这喧嚣的都市之中找到了一份心灵的慰藉。在高楼林立的成都,鹤鸣茶社始终保持着最纯粹的风格,坚持使用老式的竹椅矮桌、铜制的老茶壶,整体的环境构造也如初保留了旧传统,当真不愧是最具“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
盖碗茶,是成都品茶的一个习俗。所谓盖碗茶,是由茶碗、茶盖和茶船三部分组成的,所以也有三炮台之说。茶船又叫茶舟,以承茶碗防烫手之用,因其形似船,故得此名,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此外,茶盖的使用也是有其特殊的讲究,若感兴趣的话,可以来鹤鸣茶社感受感受。
除了喝茶聊天,这里还有一项十分享受的体验项目,那就是舒耳,也称采耳。这个项目,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到成都必打卡的内容之一了,在鹤鸣茶社也已非常成熟和备受欢迎。
一杯清茶,一盘瓜子零食,三五好友,聊天发呆,好不惬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来鹤鸣茶社,看的是老成都的风貌,寻的是老成都历史的沉淀,享的是繁忙生活中的那份静谧......
本文《网红茶的制作全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7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