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郎红茶具上釉的过程视频

郎红茶具上釉的过程视频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6:49 点击99次

1.钧红釉配方 釉果 30.6% 窑渣 20.4% 铅晶料 12.7% 铜花 0.5% 白玻璃 11.75% 绿玻璃 11.7% 锡晶料 5.1% 食盐 2.07% 二灰 7.7% 钧红釉是景德镇传统名釉之一,渊源于北宋钧窑,衰落于元代, 到明代宣德年间,出现仿钧红产品,非常精美。工艺操作上要注意按 配方称量,湿法球磨,细度为万孔筛余 1.8%左右。上釉时,要求在素 烧过的瓷胎上,浸或浇一次,待干后再用含水 50%的釉浆喷三次,釉 层上厚下薄,釉厚 1.5~2.0mm。在油窑或镇窑中以还原气氛烧成, 烧成温度为 1300℃,内釉一般施纹片釉。

2.郎窑红配方 烧料 1.6% 寒水石 0.4% 白玻璃 1.2% 陈湾 67.6% 叫珠子 0.4% 晶料 0.4% 高岭土 0.4% 二灰 22.5% 铜花 0.4% 绿玻璃 3.2

郎红茶具 釉下彩

郎红,又称郎窑红,是中国瓷器的一种传统釉色,属于釉下彩瓷的范畴。这种颜色以其鲜艳的红色和独特的光泽而闻名,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贵品种之一。

郎红的特点是釉面呈现出深沉的红色,色泽浓郁且具有一定的透明感,给人以温暖而高贵的感觉。其色泽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铁元素在高温下的还原作用,以及釉料中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

由于郎红的制作工艺复杂,且成品率较低,因此在历史上一直是皇家御用的瓷器之一。如今,郎红仍然是中国瓷器艺术中的珍品,受到收藏家和鉴赏家的青睐。

茶具上釉的和素烧的区别

一、两者特点不同:1、素烧窑炉的特点:在正品素烧坯上施釉,不致因浸湿而散裂,可提高正品率、减少废品和次品率。2、釉烧窑炉的特点:一般坯体釉的厚度有0.1厘米,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减小腐蚀等作用。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1、素烧窑炉的作用:素烧的作用主要是使坯体内水分挥发、有机物挥发和燃烧、碳酸盐分解,矿物组成和结构初步形成,从而使坯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利于装饰和施釉等加工过程,减少损耗,实现快速烧成,提高产品质量。2、釉烧窑炉的作用: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三、两者的概述不同:1、素烧窑炉的概述:素烧是指未施釉的生坯经一定温度热处理,使坯体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过程。素烧后的生坯施釉后再烧成则称为釉烧。未经素烧的坯体直接入窑烧成制品称为一次烧成。2、釉烧窑炉的概述:釉烧时的温度称釉烧温度。釉烧温度一般为950~1050℃。将生坯直接施釉,入窑高温煅烧一次而成制品的方法,称一次烧成。

郎红茶具鉴定方法

颜色釉,五光十色,种类繁复,它在中国古陶瓷中占有恰当重要的方位。所谓颜色釉瓷,是指在瓷器的釉猜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釉料在不同的温度及焰 性中出现出不同的色泽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上色剂的青釉;以铜为上色剂的红釉;以钴为上色剂的蓝釉。历史上,许多年代都有颜色釉的出色代表作,如宋代的青 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颜色釉与一般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别烧制工艺和配方。

黄釉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发明晰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钧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佳人醉等宝贵色釉。

明清两朝,颜色釉展开到了极致,同时皇家对颜色釉陶瓷的出产和运用进行了严峻的规矩。明清两代官窑出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出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 杀头。《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命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 赀,丁男放逐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如此严格的法则,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独占,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高4.4cm,口径23.3cm,足径16cm

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运用,也有严峻的等级之分。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洲紫龙器;常在用绿洲红龙器。由此可知颜色釉的运用,在等级上是多么威严。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 清光绪 高2.3cm,口径13cm,足径8cm

官窑严峻操控着颜色釉瓷器的出产,为防治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曾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 折”,主张黄釉及五爪龙瓷器的残次品,押运京城处理。乾隆朱批:“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残次品押运京城,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浪费,但却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独占。

釉里红

以上可以看出威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约束了它向民间展开,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严峻要求,促进颜色釉瓷器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翠青釉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翠绿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

黄釉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稀有,且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上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端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展开。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 用具久副盛名,其间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此套杯碟细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跟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发作的。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斑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可谓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盖碗。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 乾隆皇帝嗜茶,常作诗品茗,在许多陶瓷茶具上都留有乾隆帝的御题诗句。

同治时期出产的“囍”字瓷器

同治时期出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间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为宫廷烧造的,共计120桶,计7,294件。

本文《郎红茶具上釉的过程视频》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54894.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