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谷雨茶的制作全过程

谷雨茶的制作全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5:38 点击99次

手工制兰花茶分杀青、烘焙作业。杀青由生锅、熟锅相连,熟锅炒揉做形。烘焙分初烘、复烘、足烘。机制兰花增加一道揉念工序。下面,我们具体的来了解下舒城小兰花的制作方法。

兰花茶初制技术分杀青、初烘、足烘三道工序。

1采摘:从谷雨前后开园,一芽二、三叶制小兰花茶,一芽三、四叶制大兰花茶。采回的鲜叶晾干表面水后,及时付制,力求现采现制。

2工艺:分杀青、初烘、足宽余三道工序。

3杀青:杀青用斜锅,二口或三口一组,砌成一灶。炒茶的竹丝帚分大、中、小三种,大帚竹丝较粗硬,小帚竹丝较细软,竹丝和把柄各长尺余,径粗三、五寸,依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选用。

杀青温度,第一口锅底见微红,其余锅温依次下降。投叶量100~150克,不得超过250克。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回旋翻炒,抖散水汽,动作先慢后快。待叶质柔软时,改用“紧把”,将叶子旋入竹丝之间,起揉条作用。“紧把”和“松把”结合,叶子在竹丝帚内吞吐,即“紧把”揉、“松把”透。两种炒法巧妙结合起来,使叶子既搓卷成条,又保持翠绿色泽,香味鲜爽。

杀青用三口锅,要求“一锅炒瘪、二锅炒熟、三锅炒细成条”。杀青若分二口锅,则要求第一锅炒的时间适当延长,以保证进度一致,作业协调。杀青适度后,出锅上烘。

4初烘与足烘:初烘温度高,投叶量少,足烘温度低,而投叶量多。边烘边翻,轻翻勤翻,防止断芽碎枝。初烘到七成干后,摊凉拣剔后,进行足烘,足干后即装桶贮藏。

雨天手工红茶制作全过程

雨滴在窗外轻轻落下,如诗如画的旋律在空气中蔓延。此刻,一杯红茶在您的手中,温柔地散发出馥郁的香气,让您陷入这美妙的品饮之旅。

雨天的宁静与红茶的温暖交融在一起,好像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这杯红茶,汲取了阳光的精华,凝结了雨水的滋润,每一滴都饱含着大自然的馈赠。

轻抿一口,红茶的甘甜与雨水的清新相互交织,为您带来如诗如画的美妙感受。雨中品红茶,不仅能温暖心扉,更能让您在这美妙的氛围中,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

无论是窗外的雨声潺潺,还是手中的红茶香浓,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礼物。在这个下雨的日子里,让我们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温暖,品味红茶带来的美好时光。

安吉红茶制作全过程

红茶是炒制,红茶炒制步骤一、采摘:红茶制作均是用刚采摘的嫩叶进行加工,能有效保留嫩茶鲜叶中的有效成分,祁红从采摘到发酵制作工序严谨细致,高档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原料为主,红茶的采摘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秋茶少采或不采;

红茶炒制步骤二、初制: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茶身成条,香气透发,文火烘焙至干,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是决定祁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经过发酵叶色转红,初成红毛茶。

红茶炒制步骤三、精制:最后进行精制,经过挑选长短、粗细、轻重进行分类,剔除杂质,祁红精制这道工序繁琐耗时,因此,精制后的祁红茶又称为“工夫茶”,精制工序繁复,祁红茶成品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

谷雨茶制作讲解教程

回答如下:谷雨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饮,可以用新鲜的谷雨茶叶或干燥的谷雨茶叶来制作。以下是一种简单的谷雨茶制作方法:

所需材料:

- 3克谷雨茶叶

- 热水

制作步骤:

1. 将谷雨茶叶放入茶杯中。

2. 加入热水,水温以80℃左右为宜。

3. 等待茶叶浸泡2-3分钟,直至茶汤变为淡黄色。

4. 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

注意事项:

1. 谷雨茶叶应选用新鲜的或保存良好的谷雨茶叶。

2. 水温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3. 茶叶的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茶汤变得过于苦涩。

高山野生红茶制作过程

高山红茶,源自中国南方的茶树,生长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之上。这里气候凉爽,云雾缭绕,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山红茶的干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白毫显露,香气清高,富有山韵。冲泡后,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回甘生津,令人陶醉。

在品尝高山红茶时,不仅能品味到茶叶的独特口感,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高山韵味。那一份清高、傲骨、深邃,让人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高山红茶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无论是作为饮品,还是作为文化的象征,高山红茶都在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在茶香中,我们不仅能品味到山韵、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感受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本文《谷雨茶的制作全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38558.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