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家庭自制红茶的做法

家庭自制红茶的做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1 01:37 点击75次

养红茶菌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培养红茶菌的容器:可用玻璃或陶瓷制品,最好选用口径大,且不太高的容器。

切忌使用金属容器。

二、糖茶水的配制 1、首先将茶叶(红、绿、花茶均可)用开水沏开浸泡约10分钟(茶叶用量可比平时喝的茶水略浓一些),过滤去掉茶叶,即备用。

2、将白糖或冰糖、葡萄糖、蜂蜜(500毫升水加50克,茶叶5克把配好的糖茶水加热煮开溶化,以便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三、接种:把已冷却好的茶糖水放入已消过毒的培养容器内,再将红茶菌及菌液一同倒入茶糖水中进行培养。

容器口要用3-4层纱布盖严并用线绳扎紧,这样既利于红茶菌的生长还可以防尘防蝇。

最后把培养容器放到清洁、背光、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培养。

四、培养程序时间 培养红茶菌需要一定的温度,一般在10-30℃左右,需一周时间。

十几度需10天左右。

温度低时间稍长一些。

培养中液面上生长一层薄膜,说明培养成功。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膜逐渐加厚,形似海蜇皮状。

培养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的小气泡冒出,红茶菌液散发出一种酸香气味,尝起来有酸梅汤味道,即可饮用。

饮用时,就将培养成功的红茶菌液倒入口杯或碗中饮用,也可以1:6的比例加凉开水饮用,如同平时饮茶,不受限制,一天可无数次.当培养的红茶菌时间长了变酸时,可随时加入白糖,调至酸甜可口时再饮. 每次饮后,容器内必须留下三分之一的原菌液,再加入三分之二的新配糖茶水继续发酵培养,这样可以常年饮用。

五、注意事项 1、使用的一切配制工具、容器要进行严格消毒,切忌使用带油的工具、容器。

2、当发现菌膜上生长霉菌如红、绿、黑、白毛状物,就不能再继续饮用,必需更新菌膜及菌液. 红茶菌的培养制作工艺 原料配方:茶5克.糖50克.水500毫升.母种菌液一小瓶. 工艺流程:茶叶,白糖,水---煮沸10-15分钟---冷却---过滤---茶糖水---装瓶---接菌种---扎口---发酵培养---成品

红茶的神仙做法

红茶因其深厚的味道和香气,可以以多种方式调制成为神仙般的饮品。以下是几种红茶饮料的神仙喝法:

1. 经典英式奶茶:将红茶与牛奶按照个人口味比例混合,再加入少许糖或蜂蜜调味。可根据喜好加入肉桂粉或香草精增加风味。

2. 伯爵茶拿铁:使用浓缩的伯爵茶作为基底,加入热牛奶和少量糖或蜂蜜调制而成。也可以加入一些奶油,使口感更加丰富。

3. 柠檬红茶:新鲜柠檬切片或挤入柠檬汁,加入红茶中,再根据口味加入蜂蜜或者冰糖,酸甜可口,非常提神。

4. 玫瑰红茶:玫瑰花瓣与红茶搭配,加入蜂蜜和冰块,制成冰镇红茶,花香与茶香交织,清爽宜人。

5. 奶茶波霸:在奶茶中加入煮熟的黑珍珠(波霸),冷热皆可,是台湾非常流行的奶茶饮品。

6. 生姜红茶:将新鲜切片的生姜放入红茶中一起煮,可以暖胃驱寒,特别适合冬季饮用。

7. 果味红茶:在红茶中加入水果片如橙片、苹果片或草莓,可以让红茶带有淡淡的水果香气和味道。

8. 金桔红茶:新鲜的金桔榨汁或切片,与红茶混合,酸甜滋味,别有一番风味。

每种喝法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享受和体验,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红茶饮品。

红茶的最简单做法

工艺:煮

口味:酸甜味

时间:<15分钟

热量:较低热量

配料:

烹饪步骤:

1.少锅里放清水,置火上,烧开,放入红茶包,晃动几下,关火,盖盖,焖10分钟

2.凉凉,倒入适量蜂蜜,挤入柠檬汁,搅拌均匀,放冰箱冷藏即可

烹饪小贴士:

天天让孩子喝白开水,她也不想喝,那咱就自己在家DIY饮料--柠檬冰红茶,做法很简单。现在每天上学都给她带自制的饮料,为了保持饮料冰凉

红茶的做法视频教程

与中华齐盛誉,共世界同品位。

红茶的做法大全图解

、采摘: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

2、萎调:将采下的鲜叶晒在鲜簟上,在日光下凉晒至颜色暗绿色。

3、揉捻:将萎调后的生叶人工揉成条状,适度揉出茶汁。

4、发酵:将揉捻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加力压紧,盖湿布在日光下焐晒,并散发茶香,即成毛茶湿坯。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是决定祁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经过发酵叶色转红,形成祁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5、烘干:将湿坯用太阳晒,遇阴雨天用炭火烘焙,至五、六成干,俗称毛茶。

6、筛分:在大茶间、下身间、尾子间分3个地理进行,全过程要经过不同型号茶筛十余种,分出各号头茶。

7、拣剔:将筛分过的各号茶中的轻片、破片、黄片、茶梗和杂物等手拣剔除。

8、包装:所有的工序完成以后,外采用木箱,内用锡箔纸,进行包装封存。

本文《家庭自制红茶的做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5298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