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通常室温控制在20~25℃左右,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左右为宜。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使毛茶香低味淡、色暗。
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②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
③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但无论厚摊或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
④发酵时间:工夫红茶发酵时间一般为2~3小时,红碎茶发酵时间一般在30~90分钟。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即为发酵适度。一般春茶呈黄红色,夏茶呈红黄色。
红茶发酵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热
1.
发酵环境出现味道 红茶属于是全发酵的茶叶,发酵过程中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关手法的情况下,导致茶叶味道会发酸,因为红茶发酵过程需要6-8小时去完成,如果这个阶段下技术问题出现了不到位的情况下,茶叶味道就非常容易发烧...
2.存放环节出现问题 我们购买回家的红茶,一般都会有一个存放的环节,如果存放不当情况下,茶叶二度发酵后,那么这样的茶叶味道自然会发酸...
3.冲泡手法出现问题 很多人认为红茶出现酸味是茶叶本身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冲泡手法。
红茶在发酵的过程中颜色不一致
发酵后茶叶泡出来的颜色不一样是应为陈化年限不一样,所以泡出来的茶颜色也不一样。
普洱茶(主要指团、饼、沱、砖)制作的最初,其外观颜色呈暗青色,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具体是:
暗青色→灰膏彦→灰浅红色→浅红色→褐色→深褐色
当背洱茶外观颜色达到深褐色后,大约陈化期需要在五十年以上(湿仓茶除外)。之后的颜色变化将一直停留在深褐色中,无论是七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深褐色的外观始终保留,变化不大。
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普洱茶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时间的条件,也有陈化环境的影响。我们目前还不能给出颜色变化的时间表,就因为陈化环境(也可称为仓储条件),是普洱茶后发酵非常重要的条件。如在广东与香港陈化普洱茶与东北地区相比,其陈化的速度显然会快很多
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霉了
红茶的外观会滋生霉菌;虽然红茶有更深的光泽,但干净的红茶通常颜色更深,而发霉的红茶会表现出发霉的特征,如黑霉、绿霉、灰霉和白霉。然而,如果红茶在湿漉漉的除夕夜存放时间过长,茶的外观自然是白色的,那么它可以被实时擦掉或者在干旱的地方晾干,经过许多天恢复的霉变头发会自然消失。这种表面霉菌不会影响红茶的味道,但会减缓其老化,但如果外部霉菌真的是一种变态。
红茶在发酵过程中是不是比较脏
是茶色素
茶叶中含有一种有机化合物茶多酚,茶多酚很容易被氧化。茶多酚被氧化而形成了多酚类氧化产物----茶色素(国外称红茶多酚)。久置的茶汤上漂浮的一层就是褐色的多酚类氧化产物----茶色素。时间越久颜色越深,是因为氧化时间越长氧化物越多的缘故。一般绿茶比红茶更容易形成茶色素。红茶在加工发酵过程中一部分酚类物质已经被氧化的原因。苹果中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切开的苹果很快就变色也是同样的原因。常喝茶的人牙齿上回形成茶渍,茶渍形成也是同样原因。多酚类氧化产物对人体无害。
红茶发酵中颜色为何不红
红茶是我多年潜心研究的品类。书面上讲80℃泡好,现实生活中,每一款红茶、不同人喝,泡法有所不同,正所谓:看茶泡茶、看人泡茶。拿到一款陌生的茶,需要反复试泡几次才能掌握如何泡出最适合的口感。
「1」非常高端的红茶100℃冲泡,不苦不涩,但是用90℃——95℃冲泡最好喝。
「2」中低端红茶,用85℃泡比较适合。
「3」喝的人觉得轻了,就久闷,喝的人觉得重了、就出水快一些。
另外红茶汤色、口感、功效需要和冲泡一起说明。
「汤色」红茶因为氧化至茶黄素,就不继续氧化了,所以汤色金黄明亮,如果偏红、就是原料偏夏茶&工艺发酵过度。
「口感」正因为氧化程度到茶黄素,所以口感鲜爽、刺激感强,而不是偏红的浓郁平淡。
「功效」茶黄素,是茶里软黄金,对清理血管垃圾、保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功效显著,这也是红茶工艺氧化程度、“茶黄素”指标对级别的评判。
拙道®茶文化创始人袁红梅为你亲笔原创解答。
本文《红茶发酵过程要翻动吗》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4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