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锡兰红茶炒茶过程

锡兰红茶炒茶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23:58 点击66次

不同种类的现炒茶叶保存时间也不一样。

 1、黑茶

 

一般认为砖茶存放10至15年,千两茶10至15年,散茶5至10年,其经济,品饮价值较高,高档原料制作的精品茶存放1至2年即有较好的口感。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质期在5年左右,熟茶经过特殊发酵越陈越香,茶叶保质期在15年以上。

 

2、绿茶

 

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绿茶由于没有经过发酵,保存方面要求相对其它茶类要高,保质期也最短。如果保存得当,保质期也可以延长。

 

3、红茶

 

一般红茶的保质期都比较短,一般是1年,次摘和秋摘的红茶保质期为1-2年,锡兰红茶保质期比较长,二年的比较多。散装红茶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一般袋装红茶保质期是24个月,罐装或用铝箔纸包装的红茶可保存三年左右,纸袋包装的红茶可保存两年左右。

白叶茶炒茶叶全过程

1.食材准备。

2.五花肉处理。买五花肉的时候记得喊老板烧皮。冷水下锅,放葱 花椒 料酒,煮至筷子能插穿则捞起来冷却,切片装盘备用。(筷子插穿刚好全熟,这样的五花肉炒出来不绵不腻,入口化渣)

3.辅料准备。葱 泡椒切断,蒜切薄片,姜切厚片。花椒 豆豉 花椒剁碎。

4.手撕莲白。莲白叶撕小块,茎去掉不要。

5.预炒莲白。少油,高温,下锅快炒,断生放少量生抽调味,起锅备用。

6.炒五花肉。适量油,3成油温下肉翻炒,肉炒散下姜片,去腥增香;肉炒起卷下豆瓣豆豉花椒,上色提味;炒香后下泡椒炒匀,点缀并提升味道层次感。

7.成菜。下莲白快速翻炒入味,放葱段蒜片,适量盐(或生抽)鸡精,起锅。

8.装盘。肉片油亮化渣,莲白脆嫩爽口,盛饭开动。

9.也可以盖饭食用,味道更香。

红茶烹茶教程

茶文化

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洌、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红茶是怎么炒的

红茶的制作方法

1、首先想要做好红茶的话,我们需要采摘新鲜的嫩枝芽的茶叶,最好在早晨采摘,采摘红茶树的嫩芽,这样的茶叶最适合制作红茶。

2、萎调,就是把红茶摊开空气中萎调,让茶叶失去部分水分,我们也可以使用干锅去翻炒,这样子水分流失的会比较快。

3、揉捻,将红茶叶反复揉捻,使其组织细胞破坏与空气反应。

4、发酵,可以放在袋子中半捂着,别捂实,一般5-8小时,视情况而定,如黄红色比较明显就差不多了。

5、烘培,使用暖气烘培,最后成红茶。

红茶怎么炒成冰红茶

冷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红茶8克、柠檬一个、冰块适量。

【做法步骤】

1、锅里加上1000毫升的冷水,加上100克冰糖,开大火煮开,水开了冰糖也化了,关火。

冰糖融化后关火

2、加上8克红茶,盖上盖焖10分钟,让红茶出味。

焖煮红茶

3、一个柠檬分成2半,挤进锅里,力气大的就用手挤,力气小的就买个工具,另外一半也挤进去。搅拌均匀,晾凉。

柠檬挤进去

4、杯子里加上2块冰块,过滤出茶叶,加了冰就成冰红茶了。

红茶炒干的正确方法

要炒好吃的红茶干需要掌握以下步骤:

首先,将红茶干放入清水中浸泡,使其变软;

然后,将浸泡后的红茶干放入锅中煮沸,煮至外表颜色由绿转为红;

接着,取出红茶干,放置于通风处晾干;

之后,将晾好的红茶干放入炒锅中,用小火翻炒,保持均匀加热;

最后,当红茶干出现微微褐色并带有香气时,即可取出,晾凉后即可食用。炒好的红茶干香气扑鼻,口感酥脆可口,满满的茶香使人回味无穷。

本文《锡兰红茶炒茶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46264.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