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发酵过程图解

红茶发酵过程图解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23:45 点击95次

红茶发酵实质上是茶青萎凋揉捻后一定程度的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的一系列反应,红茶发酵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流通条件,一般氧化程度达到85%一90%,氧化不足或过度氧化都影响红茶甜香风味。

龙井红茶制作全过程

冲泡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前,先给杯子里倒点开水,把茶叶浸泡一下,闻到淡淡的清香后,再加水,盖上盖子泡4分钟。泡够这个时间,茶叶口感更好,其中的有益成分也能有效析出。喝的时候,不要等杯里的水全喝完再加水,喝一半时就加满水,这样可以保持浓郁的口感。

古树红茶发酵全过程

千年古树茶是滇红茶的一种,属于发酵茶,它是采用三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红茶,那么,千年古树茶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千年古树茶是滇红茶的一种,属于发酵茶,它是采用三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红茶,那么,千年古树茶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千年古树茶具体制茶工艺如下:

1、鲜叶采摘

采用300年以上的优良的云南大叶种野生乔木古茶树鲜叶,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借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

茶青萎凋

2、茶青萎凋

采摘下来的古树鲜叶置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鲜叶水分适度蒸散以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大,便于造形。

3、茶叶揉捻

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揉捻机

4、茶叶发酵

决定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关键。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5、干燥(毛火干燥、足火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

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

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

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

宜兴手工红茶发酵过程

红茶应为芽叶比较细嫩,所以不需要洗茶,第一泡就可以直接饮用了,泡茶器具可以选择玻璃壶,泡茶专用的盖碗,瓷质壶等。

水要先沸腾了,然后等温度降到85到90摄氏度的时候再泡,那样不容易把茶泡死,如果把茶泡死了,以后几泡味道都不会很好,泡茶用水最好选用软水,如果有条件用纯净水最好了,关于泡茶用水专家们有很多研究,比如说用泉水,泉水又分哪个地方的,这里面的学问很大,我还没有那个能力,能去全国各地品尝不同的水泡出的茶有什么不同,只是从书中看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拿来与您分享一下,中国红茶不用像外国红茶那样,清饮就好,我觉得不用加糖什么的,泡的时间也依据您的口味来定,但是不要太久,因为太久茶容易苦容易涩,这样就不好喝了,第一泡也不要泡太久,大概二十秒左右吧,看您的泡茶的容器有多大了,像我用白瓷盖碗泡,泡二三四泡的时候基本上水注进去了,然后再有把滤网拿到茶海上面这点工夫,就出汤了,就可以了,这个您要自己掌握了,泡到后面您觉得没什么味道,如果不想换,其实也可以再泡,但理论上讲这样不太好,这样的话,就延长泡茶的时间,这时您可能会感觉的喝到最后有点甜,希望品茶泡茶的这个过程能够给您带来快乐,最后祝您新年快乐!虎年吉祥!~

龙井红茶是经过发酵吗

西湖龙井茶并不是红茶

西湖龙井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也是最有名的绿茶之一,主要生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该种茶叶有1200余年的历史,龙井茶的茶色翠绿,并且香气浓郁。西湖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就位于杭州西湖之西的翁家山。

西湖龙井茶具有利尿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以及茶碱,因此具有治疗水肿的效果,而且西湖龙井还可以起到解毒利尿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并且茶叶中的咖啡碱还可以起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西湖龙井茶被人误认为是红茶原因: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在夏天泡出来的颜色也是会变红的,并且主要是由于时间过长和水温过高所造成的,这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夏天泡茶很多的时候都会发现茶汤呈红色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

其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本身购买的西湖龙井是陈茶,因为陈茶的最大特性就是干茶,干茶已经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了氧化反应,因此本身干茶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泡出来的茶汤也偏红一些,但是对西湖龙井茶的口感与香气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本文《红茶发酵过程图解》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45414.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