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茶膏制作过程解析

茶膏制作过程解析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23:28 点击52次

一、看外观:

1、正常的普洱茶膏,应该是黑色,且质地致密,而海绵状、砂粉状,色泽焦黄的产品,是因为高温烘烤所致,品质不佳;

2、普洱茶膏作为普洱茶的精提物,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熟,有些厂家由于技术限制,不能生产纯生膏,便说茶膏不分生熟或避而不谈,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3、茶膏长期存放,表面会氧化逐渐呈现灰白色,以熟膏比较明显,一般出产后3个月就会慢慢出现,而生膏则需要很长时间,这种氧化颜色和发霉长白毛是有明显不同的,消费者要仔细辨别,同时也不要轻信出现灰白色的茶膏一定是老茶膏;

4、茶膏受热吸湿后表面会变软,有粘性,所以包装中接触茶膏的部分应该是玻璃、陶瓷或食品级的塑料,并且茶膏颗粒之间应有间隔,否则容易结块,包装的选择,也是企业专业和敬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5、普洱茶膏作为一个古老的新产品,据笔者所知,目前没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也没有国家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所以过分强调各种认证是不切实际的。

二、观汤色:

1、汤色是茶膏生产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茶膏,汤清,色亮,汤色浑浊、暗淡则是落后的生产工艺或恶劣的生产环境造成的。

2、对比汤色,应该在适中的浓度下进行,浓度太低或太高都不易看出差别。

3、生膏由于含胶量很高,在浓度过大或温度降低时,会有一些胶状聚集,这是正常的,重新加入开水或加热即可消除,和一般的杂质沉淀不同。

三、品口感:

1、好的茶膏入口醇和,没有叮、挂、刺的感觉,有点像老茶,口感厚度、滑度强于一般茶叶。

2、茶膏的茶味普遍要比茶叶淡一些,但也绝不会淡薄无味,通常好茶膏的茶味损失比较小,同时香味、回甘和喉韵都比茶叶更浓烈,茶劲也大很多。

3、高温熬制的茶膏会有一股焦香味甚至焦糊味,火气很重,这和茶香味是有明显区别的,另外有一些厂家在生产茶膏时,不负责任地加入一些其它配料,消费者要注意辨别,好的茶膏是纯正的茶味,不因该有其它异杂味,喝了以后也不会上火。

4、刚生产出来的茶膏,会有一些类似熟茶出堆时的水堆味,一般存放2个月后饮用为正常。

四、闻杯底:

1、好茶膏杯底都有很浓的留香,一般产品则不太浓。

2、杯底留香因该也是纯正的茶香,而不是其它味道。

五、感身体:

1、好的茶膏喝了以后,身体感觉舒适,不好的产品则很容易锁喉上火。

2、特别提醒的是,茶膏的有效物质含量和茶劲都远高于茶叶,所以初次接触茶膏的爱好者,不易喝得太多、太浓,否则容易醉茶和伤胃。

除了以上的五点内容之外,小编对于茶膏的品鉴还另外提出两点:

一是冷水冲泡鉴赏,将0.4-1克的茶膏放入600毫升矿泉水瓶中,待溶化后按以上方法品鉴,别有一番滋味,特别适合户外运动、旅游和长途驾驶者。

二是普洱茶膏的转化比普洱茶来得快,所以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提醒广大爱好者,收藏生膏更有意义,同时一定要对口感有了解之后再收藏,以免浪费时间。

 

荒野红茶制作方法

荒野茶也叫作扳树茶,茶树长得比较高,比较难采摘,往往需要将茶树的树枝扳下来才能采到芽叶,故而得名,用荒野采摘的鲜叶制成红茶,便称为荒野红茶。

荒野红茶的特点与功效是加速机体血液循环,因为红茶中含有兴奋脑部神经的物质,所以还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长期饮用可以缓解疲劳感。荒野红茶还有暖胃的作用,特别是冬季饮用可以御寒。红茶富含的精油成分具有杀菌功效,所以使用荒野红茶漱口也可以清新空气,达到去除口臭的目的。

松阳荒野红茶的制作方法

浙江松阳红茶是一种优质的茶叶,品质非常好。它产于浙江省松阳县的高海拔山区,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茶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其茶叶叶片匀整,色泽乌黑有光泽,香气清香高雅,口感醇和甘甜,且富有特色。浙江松阳红茶不仅具有浓郁的茶香和口感,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等,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因此,可以说浙江松阳红茶的品质非常好,是一种值得品尝和推荐的优质茶叶。

山羊膏的制作过程

熬制山羊膏的方法如下:

1. 准备材料:新鲜的山羊脂肪、清水。

2. 将山羊脂肪切成小块,以便更好地加热和煮沸。

3. 在一个足够大的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山羊脂肪块。

4. 将锅放在中小火上,煮沸后调至小火,并搅拌以避免糊底。

5. 沸腾后,继续保持小火加热。随着时间的推移,山羊脂肪将开始融化。

6. 持续搅拌直到山羊脂肪完全融化,并且看起来像透明的油状物质。

7. 关掉火源,让熬制的山羊膏冷却一段时间。

8. 当膏体冷却至室温时,会变得固态。此时你可以将其转移到储存容器中。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种常见的熬制山羊膏的方法,具体步骤可能有所不同。在操作过程中请确保安全,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文《茶膏制作过程解析》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44180.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