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的氧化过程

红茶的氧化过程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21:01 点击98次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红茶发酵是氧化过程

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和氧化处理的茶叶。下面是一般红茶的发酵方法:

1. 采摘新鲜叶:红茶的发酵过程通常使用鲜嫩的茶叶,一般为嫩叶或一芽一叶的茶叶。

2. 枯燥: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进行枯燥,即把茶叶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使其含水量减少,茶叶的健康发酵需要保证茶叶内外水分的平衡。

3. 揉捻:将枯燥后的茶叶进行揉捻,这个过程可以让茶叶中的细胞破裂,释放出茶汁,有利于发酵时的氧化反应。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通常会被堆放在通风湿润的环境中,使其发生发酵,发酵的过程中茶叶颜色变红,香气和味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发酵时间根据茶叶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5. 杀青:发酵后,茶叶需要经过杀青处理以停止发酵。杀青是指将茶叶暴露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一般采用蒸热或烘烤的方法,以杀死茶叶中的酶类活性,确保茶叶的稳定性和保鲜。

6. 干燥:经过杀青处理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茶叶中的残余水分,增加茶叶的保存期限。

这些步骤是一般红茶的发酵方法,不同地区和茶叶品种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也会因茶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些都对红茶的味道和特点产生影响。

红茶的氧化程度范围

红茶是我多年潜心研究的品类。书面上讲80℃泡好,现实生活中,每一款红茶、不同人喝,泡法有所不同,正所谓:看茶泡茶、看人泡茶。拿到一款陌生的茶,需要反复试泡几次才能掌握如何泡出最适合的口感。

「1」非常高端的红茶100℃冲泡,不苦不涩,但是用90℃——95℃冲泡最好喝。

「2」中低端红茶,用85℃泡比较适合。

「3」喝的人觉得轻了,就久闷,喝的人觉得重了、就出水快一些。

另外红茶汤色、口感、功效需要和冲泡一起说明。

「汤色」红茶因为氧化至茶黄素,就不继续氧化了,所以汤色金黄明亮,如果偏红、就是原料偏夏茶&工艺发酵过度。

「口感」正因为氧化程度到茶黄素,所以口感鲜爽、刺激感强,而不是偏红的浓郁平淡。

「功效」茶黄素,是茶里软黄金,对清理血管垃圾、保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功效显著,这也是红茶工艺氧化程度、“茶黄素”指标对级别的评判。

拙道®茶文化创始人袁红梅为你亲笔原创解答。

红茶氧化变黑

红茶茶汤变黑原因

1、红茶的品质问题

红茶中茶褐素一般起到的是负面作用,造成茶汤发暗,缺乏刺激性。而发酵过度,以及缺氧发酵的结果。但茶褐素却是普洱茶的关键成分,它造成了普洱茶茶汤红褐或黑褐,使其缺乏收敛性,并提供了甜醇的味道。

2、放置时间过长

如果是放了几个小时,不排除温度下降会导致冷后浑现象,也就是茶黄素与咖啡因结合的产物。但结合汤色发黑这一情况,说明两者含量少,浑的可能性小,第二次断定茶褐素主导所致。

3、制作工艺影响

外结合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来看,存在过红锅和熏焙序的工序。而经过这两道工序的正山小种,茶褐素成分含量高也是正常的。

红茶发酵程度标准图片

红茶正常情况下是发酵4至6小时。但具体的发酵时间长短,要看茶叶老、嫩,天气冷、热,萎调干、湿以及揉捻程度。一般幼嫩叶、揉捻充分的原料、发酵温度高的叶子发酵快,时间相对短一些。反之则时间要长一些。我曾遇到过12小时还没发酵好的。发酵时只要不酸、不闷就好。制茶师要随时跟踪发酵进度的。 发酵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发酵是否应该终止,还是应该以发酵程度为准。发酵适度一般以叶色基本变为红黄色,青气消失,花果香显现为标准。如果是大批量生产最后用审评的方法看汤色、尝滋味、看叶底,检查发酵程度。书上说温度、湿度多少,几小时,是常规。顶级制茶师只说“看茶做茶”。这里面的道道很玄妙哦!

红茶是发酵还是氧化的

红茶属于发酵茶

红茶口感丰富,醇厚饱满,口感温顺,耐泡性持久,唇齿留香,甘甜生津,杯底留香。冲泡后,其香气鲜纯清高,蜜果香浓郁,汤色红橙或红亮,清澈明亮,口感醇厚鲜爽。

本文《红茶的氧化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3380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