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炒制 > 红茶绿茶茶汤制作方法

红茶绿茶茶汤制作方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9:24 点击95次

1. 准备材料

茶汤并不是冲泡茶叶后得来的茶汤,这里的茶汤指的是一种北方地区的传统小吃,在家中也能轻松制成,制作茶汤的材料较多,需要准备糜子米、青梅丁、金丝糕、白糖、红糖以及糖桂花等多种材料,糜子米可以用糜子粉代替。

2. 处理材料

制作茶汤时,所有材料准备好之后需要进行处理,如果是用糜子米制作茶汤,那么首先把糜子米放在清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捞出碾压成碎末,一般情况下准备500克即可,使用糜子粉的情况下同样准备500克。

3. 入锅炒制

所有材料处理好之后,先把糜子粉倒入干净无物的锅中,开小火慢慢炒至颜色变深,然后加入少量食用油继续翻炒,炒匀之后再加入适量食用油翻炒,完全翻炒均匀后加入100克白糖和200克红糖,翻炒混合盛入密封的容器。

4. 冲泡调匀

糜子粉炒好就能用来冲泡茶汤,每次冲泡时,只需要取出20-30克茶粉,将茶粉倒入干净的碗中,先加入少量冷水搅拌成糊糊,然后倒入烧开的90度沸水冲烫搅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直接用热水冲泡,直接用热水不会变成粘稠的糊状。

5. 加入调料

茶汤冲泡好之后,加入提前准备好的糖桂花、金丝糕、青梅丁等配料,搅拌均匀之后就能食用,除了这些常规的调料之外,也能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入其他的配料,例如坚果碎、花生碎、黑芝麻等。

红茶绿茶怎么做

不是这样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并不是不同的茶树制作的,关键是制茶的工艺不一样。

红茶和绿茶的做法一样吗

1、三者制取工艺不同。

绿茶一般采摘后无需发酵,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就是多了一道发酵工艺,而乌龙茶介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所以乌龙茶泡开后,叶子中间为绿色,边缘则是红色。

2、三者功效不同。

绿茶:常饮绿茶可软化血管,降低过高的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并能防止和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积。经科学证实,绿茶可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有一定防癌作用,行家称其为“原子时代的健康饮料”。

红茶:红茶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非常丰富,它的降脂,抑菌作用和绿茶不相上下,从性质来看,绿茶属凉性,而红茶偏温,所以胃肠比较弱的人或冬季更适宜饮用红茶。

特色:红汤红叶,味醇厚。

乌龙茶:乌龙茶含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强的分解,消化脂肪的作用,可以抑制胆固醇的积聚,我们俗话说的可以祛油。饮酒时同饮乌龙茶可加速酒精的代谢,保护肝脏。乌龙茶的降脂,减肥功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年前在日本掀起的乌龙茶热经久不衰,就是由于这一独特的功效。

3、三者特色不一。

绿茶清汤绿叶,味道清爽。红茶红汤红叶,味醇厚。乌龙茶颜色黄红,具有天然花香,韵味独特。

红茶茶叶做法大全

1、先准备好橘子和红茶,这里用的是伯爵茶。将橘子放入到干净的盆子里面,加入食盐腌制一个小时。再轻轻搓洗橘子,将橘子皮的白色部分去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橘子剥开,将果肉一瓣瓣分开。

2、接着,将橘子皮和橘子肉、伯爵茶一起放入到锅子里面,加入1.5升清水,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用小火煮三分钟。看到茶汤变得非常粘稠的时候,就将火关掉,将橘子茶过滤,去掉皮屑、红茶渣喝果肉,待到水温合适就可以喝了。

红茶茶叶最好的做法

用4克红茶煮250毫升水最好。红茶与水的比例可以在1:60左右,也就是说250毫升水,放入4克左右的茶。要泡出好茶,就要掌握茶叶用量,以及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祁红等大部分茶叶,一般将茶水比控制在1:60左右。200毫升的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了。一般以4~5克为好,人数5人以上时,可适当增加至8~10克。我们建议,条形茶可冲泡四五次,碎茶或者袋茶只能泡一次。

自制红茶绿茶的方法

1、收鲜标准,鲜叶必须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叶为主,不必要高档的芽口、一芽一叶,适合于茶农粗放式管理采摘的茶园。

2、自然萎凋,晒红萎凋程度远超绿茶、普洱茶(晒青),因各地气候不同而萎凋工艺细节有差别,以青草气去,花香显,鲜叶柔若无骨为佳,当叶片变黄,变红,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发酵,晒红偏重于有氧发酵,有学者甚至认为偏向于氧化,轻于发酵,而其他红茶(滇红、内地红茶)都采用渥堆无氧发酵。无氧发酵的茶,叶底枯,僵,死,堆味,各类物质过快失去活性(全发酵),缺乏后期储存变化空间,不适合长期储存。

4、晒干,跟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晒青毛茶,即晒得更干。晒后,捡剔不协调的老梗老叶,清除碎末与杂质,存放于相对隔离干净干燥的环境之中,可用纸箱、袋子装。

本文《红茶绿茶茶汤制作方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26844.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