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焙火与无焙火的区别
岩茶焙火区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焙火程度所带来的色、香、味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焙火程度的不同,岩茶可以分为轻火、中火、足火等类别。以下是详细介绍:
1. 轻火岩茶:
色泽:轻火岩茶的干茶颜色以绿色为主,因为叶绿素含量保留较多。
香气:香气鲜爽高扬,以花香为主,且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清晰度。
口感:汤色淡黄或金黄透亮,口感清淡,适合刚接触岩茶或喜欢鲜爽香气的朋友。
2. 中火岩茶:
色泽:中火岩茶的干茶颜色多以红褐色为主,介于轻火和足火之间。
香气:香气馥郁幽长,以花香复合果香为主。
口感:茶汤较醇厚,汤色橙黄或橙红透亮,适合经常喝岩茶的茶友。
3. 足火岩茶:
色泽:足火岩茶的干茶颜色以橙红或深红为主,火香明显。
香气:开泡带火香,香气沉稳厚重,以熟花香或熟果香为主。
口感:滋味浓烈,汤色橙红或深红透亮,是茶龄较长、口味较重的茶客的最爱。
此外,相同的焙火程度,不同的品种、山场、树龄都会对岩茶品质及风味产生影响。这些不同焙火、不同风味的岩茶,也是众多岩茶爱好者为之着迷的原因之一。
红茶日晒茶和焙火茶的区别
“锁喉”表现为咽喉间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疼痛等不适感。导致锁喉口感主因有六,不同的原因导致的锁喉感略各有差异。普洱茶锁喉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一、高冲冲泡时注水高冲,以及出汤时茶汤高冲注入公道杯,都会产生锁喉现象。
二、紧压茶未醒茶紧压茶拆剥后,未经适当的时间与环境进行醒茶,马上进行冲泡,会产生锁喉现象。
三、仓储环境问题高温高湿或不通风环境都可能导致茶品锁喉。另外,茶品若无包装与容器,直接放置于空气中,快速氧化出现油耗味时,也会出现锁喉现象。
四、制程高温干燥包括毛茶和成品紧压茶采用高温烘干或是刻意焙火,都会导致锁喉。
五、成品日晒干燥成品单饼直接日晒干燥,或是为完全干燥前包装整筒再日晒干燥,都会引起锁喉现象。六、不当拼配因拼配茶区导致茶质冲突,亦会导致锁喉感,此种状况较为少见,只发生在新制生茶阶段,待陈化数年后锁喉感会消失。具体到某款茶品,还需注意上述导致锁喉因素的轻重程度、不同因素的复合作用,以及冲泡时采用的茶水比(茶汤浓度),和品饮者自身的敏感程度,这些都会影响茶品锁喉感的轻重。
乌龙茶的焙火与不焙火的区别
乌龙茶焙轻火,是茶香最香的。简单说就是,当开水冲进泡茶容器里,立刻满屋飘香的,大概率就是焙的轻火。
乌龙茶焙中火,则是兼顾茶香和汤感,取一个茶气和汤水相对平衡的状态。
乌龙茶焙足火,看中的则是该茶的丰富感以及层次感,比如有些焙足火的水仙,从你喝第一冲到最后一冲,都会有满满的浓稠感,这种就是老茶客的心头爱。
青茶半发酵焙火与不焙火的区别
焙火,也有称“烘焙”、“吃火”、“炖火”,是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较为特殊的干燥方法,工艺特点是烘干的时间长。焙火的目的除去除多余的水分,利于贮藏之外,主要目的是通过低温慢焙形成乌龙茶特殊的香气。用焙火技术干燥生产最为典型的产品是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的烘焙特点是“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高温水焙也是我们常说的初烘,与其他茶的加工接近。初烘后,当茶叶在制品含水量达20%左右时,筛去碎末,簸去黄片,拣去梗朴,摊晾6~10小时。然后进行复焙(火),采用低温慢烤的干燥形式,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1~2小时,烘至足干含水量为7%~8%。冷却,整理后继续烘焙,称“吃火或炖火”,温度控制在70~90℃,时间2~4小时,“吃火”后趁热装箱,从而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岩火香”。
炭焙红茶和普通红茶的区别
炭焙红茶工艺流程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几个步骤,
将茶叶装满八成,烘温为60到120度,全程为2到10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最长的需十几个小时。前1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采用半加盖和全加盖等方式烘焙。并根据采用的烘焙温度而间隔不同的时间翻动焙笼内的茶叶,增加茶叶的受热面积,达到平均受热,切记防止温度过高而破坏茶叶表皮。
茶叶明火焙和暗火焙的区别
烘笼(焙笼)烘焙是旧时的白茶干燥方法,主要用于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的福鼎白茶生产。其方法有一次烘焙与二次供焙法。
萎凋叶达九成干的,采取一次烘焙,每焙笼摊1-1.5kg,火温掌握在70-80℃,焙时约15-20分钟。
萎凋叶只达六、七成干时,烘焙须分两次进行,初焙用明火,摊叶量0.75-1kg,温度100℃左右,焙时10-15分钟,焙至八、九成干,下焙摊凉0.5小时后进行复焙。
复焙用暗火,温度80℃左右,焙时10-15分钟至足干。
本文《茶焙火与红茶的区别(茶叶焙火与无焙火的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4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