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元市青川县沙洲镇清平村看完茶叶加工后,白坤元一上车就掏出手机给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的一位同事打电话。
白坤元
“你那儿有筛子吗?我这里需要一个茶筛。”对方说今年已经订了筛子,白坤元让对方再想想,“晴川,你来过,帮帮他们。”
这是82岁的白坤元每天奔波于浙江杭州和四川广元之间的场景。这里是龙井茶的故乡,也是秦巴山区相对落后的地区。他在两地奔波了25年,把浙江的茶产业嫁接到了广元。25年来,广元茶业从小到大,从单一品种到百花齐放,发展突飞猛进。2021年,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到55亿元,是对口帮扶前的200多倍。
2022年3月,白坤元在广元市青川清平村指导村民采摘管理白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严乔摄
大力支持,感恩。今年3月,青川“白烨1号”首次大规模采摘。白玉元在开矿仪式上见证了扶贫茶成长为富贵茶,第一次大规模采摘后的第一杯茶就在当地提供给了白玉元。
老专家很惊讶“茶乡”没有好茶
第一次见到白坤元的时候,他戴着一顶鸭舌帽,帽下有几根银发。脸颊瘦削,说话带有江浙口音。他高兴的时候喜欢笑。
车子沿着清平村的山路盘旋而下后,驶入了宽阔平坦的县城高速公路。白坤元望着窗外,感慨地说:“现在交通好多了。”
白坤元的村民茶业培训手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前几天,他从杭州到青川只用了半天时间。25年前,从杭州到广元的路程将近2000公里。白坤元只好先坐车到上海,再坐火车或汽车,耗时三天两夜。
1996年浙江省对口帮扶广元市。次年,白坤元作为中国茶叶研究所的专家,第一次去了四川广元。
刚来广元时,白坤元发现开会时大家都喝白开水。“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茶叶产区的人不喝茶?”当工作人员端上一杯当地的茶时,白坤元才意识到沏好的茶像酱油汤。原来当地人其实是用炒锅炒茶的。
广元古称“孟佳”,意为“茶叶生长的地方”。但1997年,全市只有4万亩茶园,质量太低卖不出去。
“我就不信一个种茶历史这么悠久的地方种不出好茶。”白玉元说。他仔细考察了广元各县,分析了地理气候条件,发现青川、旺苍两县山高雾多,降水少,特别是土壤的酸性非常适合茶叶种植。根据调研结果,浙江与广元签订了对口帮扶、恢复和发展广元茶产业协议。
此后,白坤元每年都会在广元住一段时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他穿梭于村镇、茶园、种植大户、茶农之间,举办辅导班、授课,互相传授从种茶、采茶到加工包装的技能。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广元是重灾区之一。新兴的茶产业再次陷入困境。白坤元在广元开展了茶叶生产培训班,并编写了培训手册。茶产业成为地震后第一个复苏的产业。
“我讲课有些江浙口音,怕农民听不懂,就写了培训手册。”上一次培训班,白坤元要更新培训手册。在白坤元的家里,还保存着当时的训练手册。
让他感动的是,尽管当时余震不断,但茶农们都很热情。“起初,我担心茶农不会来。没想到第一期来了100多人,全班没有一个人离开。”在他们身上,白坤元看到了广元茶复兴的希望。继青川、旺苍之后,涌现出一大批茶农,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退役后,身患多种疾病的白玉元并没有在杭州享受退休生活,而是选择继续帮助广元。按照往年的习惯,他在“茶忙”时节来广元指导。
白老师苦心经营的“川茶世家”又添了一个“兄弟”
3月26日,离开青川后,白坤元来到旺苍县。到了木门镇三合村车行,白坤元降下车窗,直起身子,探头看着窗外的茶山。
窗外,山上种着著名的黄茶。广元黄茶是中国茶叶研究所工作人员白坤元带领下在广元引进的茶叶新品种,因产量稀少、品种和品质不可复制而被誉为“黄金茶”,每斤售价近万元。
“白老师好!”第三村副主任石义良带领白坤元到黄茶园看黄茶生长情况。看着田埂林立的黄色茶园,白坤元叮嘱石宜良做好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春是广元市最早种植黄茶的村庄。目前全村有黄茶2500亩。在旺苍县,黄茶种植面积已达4.1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从2009年试种,到打造中国最大的大黄茶基地,白坤元倾注了10多年的心血。
黄茶产量低,品质好,但如何采摘?怎么处理?如何规范标准?
为了建立广元黄茶的标准体系,从2017年到2019年,历时三年,数据57000余条,白坤元进行了20余次栽培、加工、贮藏试验,最终形成了《广元黄茶栽培加工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和《广元黄茶》一个团体标准。
“当时白老师天不亮就去基地检测黄茶各个不同时间段的生长状态,检测鲜叶含水量等数据。”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叙伦是旺苍早期茶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师从白坤元10余年。“白天在基地,晚上回来我会收集测试处理数据。白老师对数据一丝不苟,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验证。”
在白坤元的努力下,2011年6月,广元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研究院在广元举办了茶叶、有机、低碳国际研讨会。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参观了米仓山茶叶基地和加工厂,对米仓山茶叶赞不绝口。旺苍继续举办米仓山采茶节暨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茶叶推介活动。米仓山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进入四川茶叶的重要区域品牌“三山早晨”。
如今,庞大的“四川茶族”中有了“广元茶”的一席之地,其中米仓山茶、广元黄茶、青川白茶就是杰出代表。
市民的初心“就是想为他们做点事”
是广元白坤元作为科技特派员帮扶时间最长的贫困地区。帮助广元25年,白坤元被广元市和旺苍县授予“荣誉市民”。
白坤元是上海人,但他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都在农村。他说:“党员为人民服务。看到农民在农村生活不容易,我想尽我所能为他们做点事。”在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读书时,白坤元就开始接触农业。到中国茶馆工作后,白坤元深入农村与农民打交道。“农民很简单。我对他们有感情,现在也是。”
广元援建期间,茶场位于一座高山上。为了方便茶农上课,白坤元把课堂搬到了山顶。受条件限制,黑板、课桌、板凳都是拼凑的。睡觉的时候,十几个人打通店铺。有时候早上起来,袜子被老鼠拖走了。
白坤元对此毫无怨言。“农民自己家里没什么好吃的,但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只有帮他们种出好茶,让农民的生活好一点,我才会安心。"
患难与共的经历,让白坤元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得知白坤元要来,年过六旬的青川茶厂厂长袁特意理发来迎接。在那次地震中,元的茶厂受到重创。得知这一情况后,白坤元赶到元的茶厂,连夜为他规划厂房和设计图纸。援建单位浙江桐乡市投资120多万元,仅用三个月就帮助袁建成了新茶厂。如今,吴县茶厂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30个茶园之一。
“如果你没有远大的抱负,就只想把小事做好。”白坤元说,他喜欢努力,能够用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他莫大的荣幸。
有茶企高薪聘请他做技术顾问,他婉拒了。他婉言谢绝,“我要经常打理广元的茶树,怕没时间做顾问。”
在白坤元的帮助下,广元茶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广元农业七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广元市茶园面积49.5万亩,茶叶产量1.61万吨。
在广元的青川、旺苍两县,远山郁郁葱葱的茶树是白坤元发自内心的呼唤。看着错落有致的茶山,白坤元还是抱有期待的。“有成绩,也有问题,要继续努力。”
白坤元计划今年在青川再举办一期茶业高级培训班。目前正在准备编写培训班教材。他说:“我老了,要先做笨鸟先飞。”
主角名片
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最老的科技特派员。几十年来,通过技术帮扶,柏坤元把茶产业带到了浙江缙云、四川广元等地,帮助了很多农民脱贫致富。从1997年第一次见面,白坤元认识广元已经25年了。即使退休后,白坤元也没有卸下对口帮扶的重担。是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被广元市、旺苍县授予“荣誉市民”。
本文《他跋山涉水25年,就是为了那片茶山。》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