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世界上重要的茶树,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红茶的故乡。
云南红茶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曾被誉为“抗战茶”、“外汇茶”、“外事茶”。今天,云南红茶仍然是凤庆县的重要产业。但近年来,云南红茶产业危机突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下降,“小散、弱乱”问题突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面对严峻的形势,云南红茶如何走出困境,恢复繁荣?
百年家国情怀云南红香味
凤庆县位于澜沧江流域,茶叶种植饮茶历史悠久。
澜沧江两岸群山起伏,有片野生茶园分布。据古茶树专家、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兰增泉介绍,中国5600万棵古茶树中,97%以上分布在云南,尤其是“一谷两山”,即澜沧江流域、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南端。凤庆县拥有野生茶树群落3万多亩,栽培古茶园2.8万亩。
在凤庆县小湾镇金秀村香竹箐,有一棵古老的大茶树,基径1.85米,基围5.82米,树高10.7米,被誉为“金秀茶荣”。“这棵树仍在盛开,每年都会被收割以进行保护。”凤庆县委书记陈立军说。
在凤庆县文庙广场北侧,有一座滇红茶博物馆,展示了凤庆悠久而深厚的茶文化,尤其是滇红茶的起源和演变。
云南红茶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受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托,著名的茶叶专家冯绍秋先生来到凤庆,采摘新鲜茶叶,尝试制作功夫红茶和绿茶,每种约500克。这两个样品都被送往香港,受到茶业的高度赞赏。有限公司成立于云南,开发出口红茶。该产品原名“云红”,后更名为“电红”。
在创立之初,滇红茶业就名声大噪,并在香港和伦敦茶叶市场以高价销售。它成为出口创汇和支援抗日战争的战略物资之一,被称为“抗战茶”。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红茶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凤庆县各茶叶种植村已初步建立了红毛茶生产办公室,全省其他县区也推广了凤庆店红茶技术。1951年至1958年,凤庆茶厂共生产红茶6679吨,全部出口苏联赚取外汇。“一吨滇红茶换十吨钢”成为当时的一个传说。自1959年以来,凤庆茶厂生产的云南红特产工夫茶一直被用作外事礼品茶。
为什么云南红茶质量上乘?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凤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优质的茶叶品种、精湛的加工工艺等因素造成的。
云南红茶是由凤庆大叶品种生产而成,含有高含量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芳香物质。从化学成分来看,云南红茶的水浸出物和多酚含量分别在45%和35%以上,明显高于许多中小叶红茶。
从辉煌到孤独的滇红危机亮点
云南红茶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凤庆县的重要产业。
凤庆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严明军表示,凤庆县拥有茶园51.59万亩,年产茶叶4万多吨,产值60多亿元。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茶叶百强县”名单中,凤庆县排名第15位。茶叶在巩固凤庆县扶贫成果、促进农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进“滇红第一村”凤山镇安石村,山野茶园吐绿,轻松愉快。一些茶园建有观光小道,还有一个半山温泉
已经修建了观光小道,一家中级酒店正在建设中。“去年,该村茶叶销售收入超过2100万元,村民销售茶叶的平均收入约为6200元。”安石村党委书记陈伟菊介绍,该县正通过招商引资,在安石村建设牧区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2021 5月,凤庆县政协组织对云南红茶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脉搏咨询。通过对茶叶企业和茶叶行业人士的广泛采访,研究团队分析和整理了许多问题。
首先,滇红面临严重危机。作为区域知名公共品牌,“滇红”品牌地位趋于弱化,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下降。云南红茶正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无序。
在种植环节,全县大部分茶园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粗放经营。有些茶园施肥、防虫、修剪不能等,不规范、不科学。在一些茶园中,多种农作物被种植在一起,影响茶叶质量,如茶叶与核桃的土地矛盾突出。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的初级生产随处可见,但大部分初级生产厂设备落后,技术落后,家庭作坊小,生产的茶叶质量难以保证。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改变标准工艺,导致茶叶质量下降。
凤庆县一家茶叶公司的工人在整理茶叶。
在流通环节,云南红茶市场真假参半,良莠不齐。凤庆县每年生产茶叶4万多吨,但市场上销售的“凤庆茶”约6万吨,假冒凤庆茶约2万吨,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
其次,云南当地红茶产业“小散弱”,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拓展。目前,凤庆县有茶叶初级加工处460家,茶叶加工企业73家,但没有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龙头企业,电弘集团多年亏损,示范带动作用较弱。云南红茶的出口也遭受了严重挫折。去年,中国茶叶出口22.99亿美元,其中红茶出口4.15亿美元,云南红茶仅出口1503.6万美元。
研究小组发现,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低是另一个问题。茶业对凤庆县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较低,形成了茶业种植规模大、产量高、效益低、贡献率低的对比。2021,凤庆县茶业税收仅942.96万元,平均每公斤毛茶纳税0.23元。
“五步走”助力云南红茶复兴
“云南的红茶产业确实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相互把握和控制。”陈立军说。去年以来,凤庆县提出建设“中国第一红茶县”,实施“五步走”战略,努力推动凤庆云南红茶产业复兴之风。
第一步是协商。凤庆县政协通过“基层协商”广泛走访茶叶企业和专家,提出成立“凤庆滇红茶业联盟”的构想,就振兴滇红茶业达成共识。2021 8月24日,凤庆县确认成立由政府牵头、茶叶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的凤庆滇红茶业联盟。
第二步,组成联盟。2021 10月21日,丰清红茶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此次联盟由凤庆滇红建设投资发展集团、云南顺宁实验茶厂、滇红集团等8家茶叶公司发起,61家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自愿加入。3月,26家茶叶公司和合作社获准加入联盟。
第三步是制定标准。今年3月,联盟发布了《凤庆滇红茶技术标准》等8项标准,涵盖茶园管理、鲜叶分类、茶叶品质、茶叶品质、茶叶品质等方面,园林管理、鲜叶分类、初加工、羊毛验收、精加工、感官评定、产品包装等方面。政府授权联盟管理和使用“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使联盟的标准规则具有约束力。
第四步,拉开链条。政府引导建立“产业联盟+精炼龙头+初级生产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链条组织机制,联盟企业与初级生产院、合作社、初级生产院、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联盟企业可有效控制茶园面积32.5万亩,占全县的63%;茶业总产值18.6亿元,占全县的80.1%。
第五步:净化市场。逐步实施联盟企业新包装,新包装采用“联盟标准+企业标准”。更换包装完成后,有资格开展防伪行动,对擅自使用联盟标志、销售假冒凤庆滇红茶的企业进行处罚。
严明军介绍,2021 12月,联盟组织代表团参加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业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云南红茶推介系列活动,引起了茶业的广泛关注。22家企业共带来262种云南红茶产品参展,实现销售收入253.3万元,签订框架合作协议5项。今年春茶旺季,联盟发布了《鲜叶收购指导意见》,提出联盟企业去年鲜叶收购价格上涨10%以上。
“振兴凤庆滇红茶叶品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陈立军表示,要围绕建设“中国第一红茶县”的目标,努力提升标准,强化主体,培养人才,拓展市场,促进融合,使云南红茶产业为农村振兴和共同繁荣提供有力支撑,让云南红茶走出凤庆,为了整个国家和世界。
本文《 如何让云南红茶从辉煌走向苍凉?》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