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老同事吕先生参观了博景文化茶馆。我坐在茶几前,把国庆节泡在茶壶里的两杯老茶倒进茶壶里煮。茶煮开了,杯子装满了,杯子被分开了。雷先生喝了几杯茶,说茶像牛奶一样浓而软。第二天,他惊讶地发现茶的味道如此浓烈,感觉如此甜美。我笑我昨天和一位老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煮的茶,没有几个泡泡,味道还在。云南大叶茶中含有丰富的物质,所以它可以煮出味道,而茶的年代久远,茶碱已经陈年闲置,煮出的味道丝滑而舒适。一般是新鲜的茶,即使发酵的茶还不够老,也不建议烹调,因为茶碱的味道不好,也不健康。
雷先生听后说,他经常在廉江喝岩茶,但下午后不敢喝太多,晚上也不喝,否则就睡不着。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听我说,试着喝普洱熟茶,我觉得味道醇厚,不影响睡眠,然后喝其他茶味道很淡就不想喝了!
我解释说所有的饮料都是一样的。习惯于喝广东汤,福州每天的家常汤都是无味的。福道强是福建菜的顶级品牌,汤浓而易煮,味道又浓又软,喝起来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如果茶汤是清澈透明的,那么白开水应该是最清澈透明的!一个好的普洱茶汤给人一种浓浓的感觉,如果刻的时候汤会很亮!时间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大成本。只有经过多年的陈酿,我们才能得到一种安全的茶,茶质温和,没有农业残留物。
当我和雷先生喝茶时听到门铃响时,我的好朋友陈先生来了。三人坐下来喝了两杯茶后,陈先生拿出一块古董茶砖,茶砖的包装上印有“云南同庆”字样。我把它握在手掌里,脱口而出:“这茶是后期制作的,不是很老。”陈先生对此表示困惑,并表示,这块茶砖已经在另一个地方存放了十多年了。我说,茶砖的年份应该在2003年左右,并说了判断的理由:如果像包装纸一样表达年龄感,砖应该是70或80岁,一定要蓬松,拿起来手感轻,不会像石头那么重的紧致感,到目前为止,在古董级茶系列中,只有380克的“灿星”茶砖。
雷先生因为家人的原因提前请假。这时,陈先生的手机响了,然后下楼去迎接我们对温先生的尊敬。温先生在大学里主修茶,每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向他请教茶知识。他还经常带着普洱茶饼给我鉴定,我经常直言不讳。
这是温先生第一次参观浦江文化茶馆。在简要介绍了茶馆空间后,我坐下来喝茶。温先生拿出几块茶饼,我依次仔细辨认,说这些茶饼基本上都是2003年以后做的,有几个可能是90年代末台湾茶商定做的。
以识别80年代8582的字体为例。我拿出20世纪80年代的厚纸8582进行比较,两种茶叶包装纸的区别很明显:20世纪80年代的纸是半手工制作的,纤维明显,手感粗糙;2000年后,纸由机器制成,工艺改进,纸台平整。
时代有痕迹!计划经济时代,普洱茶产销分离,主要销往香港市场,承担出口创汇责任。当时普洱茶的出口主要是散茶,没有生茶和熟茶之说。生茶是传统的云南绿茶,所以统称为“绿饼”,只有经过人工堆制工艺发酵的茶才被称为“普洱茶”。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叶部负责制定茶厂的生产计划和确定出口标志。当时,出口的糕茶包装上印有传统的“云南七子糕茶”,中间的红茶和绿茶字样“巴中茶”品牌,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茶都是一样的。只有在普洱茶在台湾兴起后的九十年代中期,台湾茶叶才在云南扎根,有少量的个人手工磨坊定做茶叶,国有茶厂也开始接受私人订货,同时,这也没有出现一些个性化包装设计后,诞生了“普洱茶”
本文《品藏岁老茶,寻时光印迹》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