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价格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们可以卖到每斤130元。”福建省南平市郑和县城红红村白鹭窝生态茶园,63岁的茶农唐世明正忙着采摘白茶,“家里的五亩茶园可以给我们带来3万多元的年收入。”
福建是“中国茶叶大省”,郑和是福建两个最著名的白茶产区之一。自清末至今,一直是中国白茶出口的重要工业重镇,素有“中国白茶之乡”和“千年百年白茶”的美誉。
白鹭巢生态茶园位于大红村,茶农唐世明和妻子黄福奴正在采茶。郑江洛摄动
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业,借助科技力量、文化援助,走出了一条茶文化、茶技术、茶业一体化发展的新茶道。
初夏,“白鹿巢”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0亩郑和白茶在智能设备“呵护”的强劲生长下,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动态直播茶园,记录茶树的生长情况,确保茶树的生态种植、健康生长。
“生态茶园实施生物农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坚持绿色发展。”铁山镇副镇长杨武飞告诉记者,生态茶园设置了智能监控杆,导入VR数据,通过手机可以实时看到茶园和茶山的情况。
郑和以茶叶科技发展为重点,建设了铁山镇大红村、镇前镇罗金山镇、城源镇文阳村等23个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区,面积4万多亩,将“绿叶”变为“金叶”。
作为中国白茶产业十大创新型企业、全国白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植被分布名源茶业有限公司与各专业院校联合建立了白茶研究基地,并不断研发改进设备,使白茶在模拟自然枯萎的情况下,良好的天气条件打破了白茶的天气状况。
一片茶叶让133800名当地茶农增加了收入,致富了。如今,正和茶园种植面积11万亩,茶叶产业链产值超过40亿元,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之列。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中国白茶城”将于2021在郑和县的中国白茶镇石镇湾风景区投入使用。
走进中国白茶城,记者看到货运机器人进进出出,搬运茶叶商品,实现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国白茶城副总经理陈建中表示,这里的商品是集中委托管理的,商家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商品状态,进一步节省劳动力成本。
中国白茶城兼具传统批发市场的展览、交易、仓储功能,并设立了符合未来茶产业发展方向的文化、供应链金融、检验认证和信用担保、茶叶拍卖和指数期货交易、白茶发布等新功能,成为“一站式”的国家级茶叶集散地。目前,已有139家茶叶企业入驻,促进产销对接,入驻茶叶企业销售业绩增长50%。
工作人员介绍了中国白茶城的智能存储系统。郑江洛摄动
“茶叶就像没有文化的叶子。我们必须提高政府和茶叶的文化附加值。”龙河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和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峰认为,应利用茶文化加快茶业发展。
作为一名新茶农,杨丰在提高茶叶制作技术和茶叶质量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广郑和白茶和中国茶文化。他根据《茶史》、《编年史》等史料,创办了集观光体验、科研实践、教育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传播机构——龙河茶艺学院经验、科研实践、教育培训、技能传承。
在传统的四合院龙河茶艺学院,泡茶的过程一目了然。杨峰说,每年有10多组100多名国际茶客来到龙河茶艺学院。
文化援助,促进郑和白茶出口到俄罗斯、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世界各国。“茶无国界。这片茶连接着政治和世界。”杨枫希望通过文化旅游体验,进一步向世界推广郑和白茶。
本文《“白茶之乡”走上了智慧生态新茶之路》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32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