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茶和煮茶的区别是什么呢
泡茶和闷茶的区别:
第一,茶具不同
煮茶时,少不了各式煮茶壶。
现代生活里,煮茶壶以玻璃壶为主,方便又简单。
茶壶的容量大小不一,从400毫升,到600毫升,直至超过1L的壶,比比皆是。
和古代流行的风炉煮茶不同,现代生活里,用电陶炉煮茶更方便。
但为了追求古风,用炭火炉加热,未尝不可。
泡茶时,茶具选择更丰富。
玻璃杯、马克杯、飘逸杯、快客杯、保温杯、盖碗、茶壶等,任君所选。广义上,只要是能装水的杯子,就可以用于泡茶。
但按照用法的不同,上述茶具可分两大类。
一是支持茶水分离的,比如盖碗、茶壶、快客杯。
一是不支持茶水分离的,比如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
通常,使用“茶水分离式”茶具冲泡时,不建议闷泡。
以盖碗泡茶为例,直接快出水便是,在茶味没有泡淡前,都不需要坐杯闷泡。
而使用玻璃杯等“茶水不分离式”工具泡茶,投茶量不宜多。
并且,要注意尽早喝完,以免泡出来的茶汤滋味过分浓郁!

《3》
第二, 茶水比例不同
闲来无事时,煮一壶茶喝。
很多时候,煮茶是一种比较省茶的喝茶方式。
仅需少量干茶,便能煮出一大壶茶汤。
投茶太多反而不妥,会将茶味煮浓。
煮老白茶时,适宜的茶水比例如下:
往壶内加300-400毫升纯净水,投茶2-2.5克,绰绰有余!
而泡茶不同。
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泡茶时,前文已经提到,投茶量宜少不宜多。

在办公场合,简单用玻璃杯泡一杯寿眉新茶提神,仅需一小撮干茶即可。
玻璃杯泡白茶的适宜茶水比,大约是200毫升水,配1-1.5克干茶。
盖碗冲泡时,黄金茶水比例是1:20。
用标准110毫升盖碗泡茶,投茶5克是标准。
为了精准投茶,建议在茶桌旁备一把克秤,更为实用。
对比(盖碗)泡茶和煮茶,它们之间的茶水搭配,大有文章。
煮茶时,茶少,水多。
泡茶时,茶多,水少。
适用的茶水比例不同,决定白茶可以煮,但不适合闷泡!

《4》
第三,水温变化不同
煮茶时,离不开加热源。
可以用电陶炉。
可以用适合户外的酒精炉。
可以用复古风的炭炉。
亦或者,选择炉和壶二合一的养生壶。

但不论如何,在启动热源,开始煮茶后,壶内的水温会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烧沸后,在没有关火前,会处于热腾腾的保温状态,利于深层次的茶味释放。
但泡茶时,水温变化趋势不同。
将水烧沸后,用沸水泡茶,往下注水刹那,沸水的热量就在不断失散、降温。
注水完毕后,若是没有及时倒出茶汤。
那么,闷在盖碗内的热茶,温度会不断下降。
长时间闷泡后,面对一杯闷浓的、凉透的苦茶,根本让人提不起喝茶兴趣!

《5》
第四,茶叶选择不同
对厨房小白来说,做一顿饭吃,只要将各式食材煮熟、加点调味就可以出锅。
但专业烹饪方式里,炒、焖、烩、蒸、炸、烤、涮……
此中门道,大有文章。
喝茶也是如此,泡和煮拥有本质差别。
泡茶,水温递减。
煮茶在没有停止加热前,水温递增或者保持滚沸。
水温变化不同,决定它们的茶味呈现大不相同。
泡茶喝,在不同冲泡次数下,茶香茶味呈现更为有序、全面。
而大壶煮茶时,茶味更像“一锅出”的大锅菜,在方便之余,缺少了细腻的茶味层次。
为此,要参考大厨做菜的心得。
一块肉该切薄且厚,一条鱼该红烧还是清蒸,在下锅前要有所准备。

而喝茶时,有的茶适合煮,有的茶适合泡,有的茶既适合煮又适合泡。
要选对最佳烹饪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风味。
市面上常见的茶类里,绿茶、黄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铁观音等,直接泡茶便是,不适合煮茶,不然会白白浪费它们的清新、清香风味。
即便是白茶,也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
新白茶就不推荐煮茶。
另外,煮老白茶虽好,但面对品质出色、年份真实的优质老茶,在喝茶时更推荐用盖碗冲泡。
等茶味泡淡后,再去煮叶底,将煮茶和泡茶综合起来,不失为“一鱼两吃”的绝佳选择。
最后,有的茶泡着喝,滋味平平,唯有高温煮茶才能释放出充足茶味。
比如,个别压得特别紧、硬邦邦的砖茶、沱茶等。
按常规方式冲泡,滋味难以浸出,煮茶更能高效释放茶味!

《6》
第五,煮和泡的流程不同
煮茶的步骤,大致可分解为:
煮水、投茶、继续加热、倒出茶汤饮用等。
为了合理控制煮茶时间,推荐用热水煮茶。
等壶内的水,加热到大量冒泡后,再投干茶。
投入干茶后,稍等片刻,大约不到一分钟时间,连茶带汤一齐滚沸,便可关火。
此时,等滚沸的茶汤稍稍平静下来,就可倒出茶汤饮用。
剩余在壶内的热茶,继续放在电陶炉上保温。
随时想喝了,再倒出来,很是方便。

而盖碗冲泡时,大致可以拆分为:
注水、浸泡、倒出茶汤。
快出水泡茶时,注水速度要快,合盖出汤也要快。
倒出茶汤的过程要连贯、流畅、干净利落、彻底沥干。
严格算下来,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大部分茶汤倒出,不过短短7秒8秒。
内质丰富的老白茶,按快出水冲泡,至少可以泡出7、8冲浓淡适中、茶味丰富的茶汤。
而后还可以再坐杯,闷出几泡尾水,彻底榨干茶味。

煮茶时,少量的茶+大量的水。
基本煮上一壶,便会大量消耗茶味。
等到下一壶再续水煮茶时,滋味会明显淡一些(类似玻璃杯泡茶)。
所以,在一壶茶煮好后,即便茶水不分离,继续放在炉子上保温,也不必担心茶汤被闷浓变味。
但盖碗泡茶不同,如果一开始就闷泡,会将原本可以泡出十来冲的茶味,一次性浓缩起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既影响耐泡度,也会将茶味闷浓。
总结来看,老白茶可以煮,但直接闷着喝,实在太浪费!

《7》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煮一壶热茶,颇有风雅意境。
寒冷的天气里,围炉煮茶,闲话家常。
这样的画面,特别暖心。
很多时候,煮茶适合慢生活,适合悠闲享受,适合慢慢打发时间。
而泡茶的运用范围更广。
时间匆忙,条件有限时,可以在办公室随手泡上一杯,稍作放松。

用玻璃杯泡茶,润喉解渴,属于快节奏喝茶。
而按功夫茶的泡茶方式,用盖碗逐次冲泡,细细慢品。
相对而言,属于慢节奏的饮茶享受。
通常,为了合理利用茶味,好茶不能闷。
快出水泡茶,才是关键。
等茶味被大量消耗泡淡后,才需要依次延长坐杯时间。
快慢有序,张弛有法。
更能欣赏一杯茶带来的美妙风采!
煮的红茶和泡的红茶的区别
一、投茶量的区别
泡茶一般红茶茶叶放3克~6克即可,黑茶、青茶类,则需要多投放一些,约7~10克左右。
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茶叶、水量的不同慢慢摸索调整,原则上投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浓影响口感。
二、适宜茶类的区别
盖碗泡茶适合泡任何茶类,没有什么茶类是难倒盖碗的。盖碗的开口比较大,底部小,这样的构造,能够让茶香更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而煮茶,一般选条索相对粗老的茶比较适合,粗枝大叶相对内含物质会更加均衡,贮存的糖分也比较高,煮出来不会过于苦涩,比如老白茶、黑茶、陈年乌龙等。
三、口感和香气的区别
泡茶主要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和水的温度,就能使茶的味道更好。盖碗易聚香藏气,不易走味。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都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
煮茶,能够把更多的内含物质给释放出来,茶汤滋味更丰富。煮出来的茶汤,口感更加软滑,味道也会更加甘甜。
煮茶时,要选择热水煮茶,待到茶汤沸腾,投放适量的茶叶,而后等茶汤再次翻滚一分钟左右,即可关火,茶汤停止翻腾后即可出汤。
红茶冻茶和热茶有什么区别
是的,冰红茶通常是用茶叶制作的。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和氧化的茶叶,具有浓郁的口感和颜色。制作冰红茶时,通常会使用红茶叶或红茶包来冲泡茶水。然后,冲泡好的热茶会通过冷却或加入冰块来制作成冰红茶,以供冷饮。有时还会添加柠檬、糖浆或其他口味的调味剂来增添风味。冰红茶是一种受欢迎的饮品,特别在夏季可以带来清凉的享受。
红茶和熟茶的发酵有什么区别
1、熟茶和红茶工艺的区别
熟茶:熟茶是人工发酵茶,毛茶、渥堆发酵、翻堆、干燥
红茶:红茶为全发酵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2、熟茶和红茶产地的区别
普洱熟茶是云南主产
红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比如福建,广东,云南,四川都有
3、熟茶和红茶外形上的区别
红茶是金黄的(也有黑色的)
熟茶其实是深褐色。
4、泡法的区别
泡滇红,最好用普通的瓷制盖碗,其次是滇红泡茶器,再不行有个飘逸杯也可以。
泡熟茶,最好用紫砂壶,紫砂壶的特点是收口,紫砂本身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5、冲泡次数上的区别:
普洱茶因为原料是大树大叶,所以更耐泡15泡以上。
一般的红茶是5泡,好的滇红比如黑金野生滇红可以泡10泡以上。
红茶焖茶的正确方法
不能。
高温闷泡法,只适合10年以上的普洱生茶,并不适合红茶。而即便是用普洱生茶,目的也是为了展现茶叶的缺点,并非提高茶的口感。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说,泡红茶,最好不要闷。
红茶闷泡时间久了,味道会变苦变涩,香气减淡,严重者,茶叶变质,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正确的红茶冲泡方法,应该不闷着泡。
红茶泡茶好还是煮茶好
陈皮蒸茶和煮茶各有各的特点。陈皮蒸茶能够将茶与陈皮的香气完美融合,让茶味更加浓郁,同时还有一定的健脾消食功效。而煮茶则可以更好地释放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尤其适合品质较好的绿茶和红茶。因此,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来泡茶视乎个人口味和茶叶种类而定。
一般而言,品质好的绿茶和红茶适合用煮茶的方法,而陈皮、普洱等茶叶适合用陈皮蒸茶的方法。
本文《红茶焖茶和煮茶的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4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