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上投法和下投法区别
上投、中投和下投是中国传统的三种茶壶泡茶的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茶叶。以下是它们的详细解释:
1. 上投:上投是指将热水直接从上方倾泻到茶叶上的一种泡茶方式。由于热水冲刷了茶叶,上投可以使茶叶释放出更多的香气和味道。上投适用于一些比较结实的茶叶,如普洱茶和岩茶等。
2. 中投:中投是指将热水从茶壶中间冲刷到茶叶上的一种泡茶方式。中投能够将茶叶均匀地浸泡在水中,使茶叶充分展开,释放出香气和味道。中投适用于大多数茶叶,如绿茶、红茶、白茶等。
3. 下投:下投是指将热水从茶壶底部冲刷到茶叶上的一种泡茶方式。下投可以使茶叶在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缓慢展开,释放出柔和的香气和味道。下投适用于一些比较嫩的茶叶,如花茶、铁观音等。
需要注意的是,泡茶的方式除了上投、中投和下投,还有很多其他的泡茶技巧和方式,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和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方法。此外,适当的水温、泡茶时间以及调整浸泡次数也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和味道。最好根据具体茶叶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泡茶实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泡茶方式。
茶叶上投法和下投法味道区别
区别是放茶叶和加水的顺序不同:
上投法——先加水后放茶叶。
中投法——先加水后放茶叶再加水。
下投法——先放茶叶再加水。
上投法,冲泡茶叶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冲泡细嫩绿茶,通常是单芽或者一芽一叶,比如贵州都匀毛尖、洞庭碧螺春等。
操作很简单即“先水后茶”——杯子内注水至7分满,然后拨入茶叶,再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让茶和水充分融合,最后静待1~2min,就可以饮用了。
细嫩的茶叶是茶树上刚刚生长出来的新生命,犹如刚出生的婴孩,珍贵且几乎没有防御力。冲泡这样的茶,不能用刚烧开的水,那样会烫伤它,一般80℃~85℃的水,有热度且安全。采用 “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带来的物理伤害。
中投法,冲泡茶叶的一种方法。主要冲泡较细嫩且高香的绿茶,比方说龙井。
操作很方便即“先水后茶,再添水”——杯子内注水至3分满,然后拨入茶叶,再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茶浸入水后,高冲注水至7分满,此时茶叶随水翻腾起舞,茶香开始弥漫。最后静待1~2min,就可以饮用了。
细嫩且高香的茶叶,经不得高温热力和水冲击的伤害,但是又需要温度来激发茶中的香气,所以采用“水-茶-水”的投茶顺序。先水后茶,保护茶叶不受热力的伤害,二次高冲注水,激发茶香。
下投法,冲泡茶叶的一种方法。也是平时最容易接触的一种冲泡方法。主要冲泡粗壮、粗老茶叶,通常一芽二三叶或者更低等级,比方说太平猴魁。
同家庭普通冲泡一样“先茶后水”——茶先投入茶器,提壶高冲注入水,茶叶随着水柱翻滚并舒展,然后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最后静置1~2min便可以饮用了。
粗壮的茶,等级不高,身板强健,营养物质内敛。这样的茶要用高温的水来浸提它的内含物,同时利用热水注入时的冲击力激发它的内含物的扩散。
茶叶上投和下投的主要区别
区别:方式不一样
上投茶是指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热水,再投茶。
下投茶是指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注入1/3的热水浸润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入开水至七分满。
绿茶上投法与下投法的区别
区别是放茶叶和加水的顺序不同:上投法——先加水后放茶叶。
中投法——先加水后放茶叶再加水。
下投法——先放茶叶再加水。
上、中、下三种方法都非常好的泡绿茶方法,每种方法都因人而异泡出来的茶口感也尽不相同!
茶叶上投中投下投的区别
上投法:适合茶叶嫩度较高、茶毫丰富的绿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蒙顶甘露等。适合茶叶毫毛多、茶形细嫩的绿茶,比如如碧螺春、信阳毛尖、蒙顶甘露等。茶叶投入水中后会自行慢慢下沉,逐渐释放内含物质,表面上附着的茶毫也缓慢地在水中散开,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鲜活,并且也不会因为茶毫过多而显得浑浊。
下投法:适合茶形较松,嫩度较低的绿茶,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下投法,即先放茶,再倒水。
先在杯中投入适量的茶,然后沿杯壁注入适宜温度的水七分满。下投法适用于茶形较松,嫩度较低的绿茶,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本文《红茶叶上投法和下投法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4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