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败酱和败酱草功效区别
苦菜,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名“败酱草”,异名女郎花、鹿肠马草等,它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苦菜的适应能力很强,在田地间、小路边均能生长。它的味道有点苦,是清热去火的美味佳肴。
苦菜的叶子丛生,长条形,叶子的顶端是钝的而不是尖的,边缘有粗的锯齿排列,叶子正面是暗绿色的,反面是淡绿色的,没有绒毛覆盖。它的花朵颜色是黄色的,开在枝条的顶端,整个花朵会很像一个散开的毛线球,形状是圆形的,整朵花都很小。苦菜在挖出来或拔出来的时候根部会有白色的液体流出来,不小心折断它的叶子也会有白色液体流出,味道都是苦苦的。
但是苦菜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叶子比较宽大,叶子边缘有锯齿,在我们农村称之为“大苦菜”,这样的才可以食用且好吃。另一种是叶子比较细长,就像长长的柳叶一样,叶子边缘很少有锯齿,称之为“小苦菜”。
败酱草跟蒲公英功效区别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中医认为,本品味甘苦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药花含叶黄呋喃素、维生素B2,根含多种三帖醇,本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此外,尚含果胶、胆碱等。药理实验发现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水浸剂有相当强的利胆作用。另外,还有抗肺癌之作用。基于上述,故以本品为主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兹举例如下。 乳痈 蒲公英、夏枯草各30g,水煎,分3次服。若再用上方鲜品捣敷患处,则效果更佳。 疔疖、无名肿毒 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各15g,生甘草9g,水煎,分3~4次服。连服5~10天。 臁疮 蒲公英30g,明矾末少许,共捣,以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1换,以愈为度。 附骨疽 蒲公英30g,茯苓、车前子、川牛膝各15g,金银花18g,水煎服。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丹参。 瘰疬 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等分,捣烂如泥,调适量浙贝末,敷患处。每日1换,愈则停用。 肠痈 鲜蒲公英90g,败酱草30g,赤芍18g,水煎,分3次服,甚验。 肺痈 鲜蒲公英、鱼腥草、金银花、薏苡仁各30g,水煎,分4次服。宜连服1周。 急性胆道感染 蒲公英、刺针草各30g,海金砂、连钱草各15g,郁金12g,川栋子9g,水煎2次,将药汁浓缩至150ml,分3次服,宜连服3~5剂。 眼疾肿痛、赤脉络目 蒲公英、白菊花各30g,车前子12g,水煎,分3次服,2~3剂即见显效。 痄腮 蒲公英、绿豆、白菜各30g,金银花15g,水煎,分3次服。 热淋 蒲公英、马鞭草、车前草各30g,水煎,分3次服,以愈为度。 胃热气滞作痛 蒲公英30g,陈皮、砂仁各4.5g,共为细末,饭后用温开水送服3g,日服3次,病去则止。 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带根全草。 其它名称:凫公英,蒲公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古古丁,茅萝卜,黄花三七 药材:干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肝、胃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败酱草功效是什么
败酱草听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败酱草它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作用。主要是治疗阑尾炎、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败酱草除了可以做药用之外还可以当食物来食用,可以炒来吃或者凉拌吃。
败酱草的功效与图片
鬼针草主要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要咽喉肿痛;或者肠胃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户外蛇早咬伤 败酱草对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还有产后瘀阻腹痛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浸膏有明显镇静作用。
本文《红茶和败酱草功效区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4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