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常识 >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区别红茶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区别红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20:49 点击55次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区别视频

上投、中投和下投是中国传统的三种茶壶泡茶的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茶叶。以下是它们的详细解释:

1. 上投:上投是指将热水直接从上方倾泻到茶叶上的一种泡茶方式。由于热水冲刷了茶叶,上投可以使茶叶释放出更多的香气和味道。上投适用于一些比较结实的茶叶,如普洱茶和岩茶等。

2. 中投:中投是指将热水从茶壶中间冲刷到茶叶上的一种泡茶方式。中投能够将茶叶均匀地浸泡在水中,使茶叶充分展开,释放出香气和味道。中投适用于大多数茶叶,如绿茶、红茶、白茶等。

3. 下投:下投是指将热水从茶壶底部冲刷到茶叶上的一种泡茶方式。下投可以使茶叶在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缓慢展开,释放出柔和的香气和味道。下投适用于一些比较嫩的茶叶,如花茶、铁观音等。

需要注意的是,泡茶的方式除了上投、中投和下投,还有很多其他的泡茶技巧和方式,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和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方法。此外,适当的水温、泡茶时间以及调整浸泡次数也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和味道。最好根据具体茶叶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泡茶实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泡茶方式。

中投法跟下投法的区别

区别是放茶叶和加水的顺序不同:

上投法——先加水后放茶叶。

中投法——先加水后放茶叶再加水。

下投法——先放茶叶再加水。

上投法,冲泡茶叶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冲泡细嫩绿茶,通常是单芽或者一芽一叶,比如贵州都匀毛尖、洞庭碧螺春等。

操作很简单即“先水后茶”——杯子内注水至7分满,然后拨入茶叶,再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让茶和水充分融合,最后静待1~2min,就可以饮用了。

细嫩的茶叶是茶树上刚刚生长出来的新生命,犹如刚出生的婴孩,珍贵且几乎没有防御力。冲泡这样的茶,不能用刚烧开的水,那样会烫伤它,一般80℃~85℃的水,有热度且安全。采用 “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带来的物理伤害。

中投法,冲泡茶叶的一种方法。主要冲泡较细嫩且高香的绿茶,比方说龙井。

操作很方便即“先水后茶,再添水”——杯子内注水至3分满,然后拨入茶叶,再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茶浸入水后,高冲注水至7分满,此时茶叶随水翻腾起舞,茶香开始弥漫。最后静待1~2min,就可以饮用了。

细嫩且高香的茶叶,经不得高温热力和水冲击的伤害,但是又需要温度来激发茶中的香气,所以采用“水-茶-水”的投茶顺序。先水后茶,保护茶叶不受热力的伤害,二次高冲注水,激发茶香。

下投法,冲泡茶叶的一种方法。也是平时最容易接触的一种冲泡方法。主要冲泡粗壮、粗老茶叶,通常一芽二三叶或者更低等级,比方说太平猴魁。

同家庭普通冲泡一样“先茶后水”——茶先投入茶器,提壶高冲注入水,茶叶随着水柱翻滚并舒展,然后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最后静置1~2min便可以饮用了。

粗壮的茶,等级不高,身板强健,营养物质内敛。这样的茶要用高温的水来浸提它的内含物,同时利用热水注入时的冲击力激发它的内含物的扩散。

怎么区分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外形

外形上,正宗碧螺春的核心外观特征:“纤细”、“蜜蜂腿”、“铜丝条”。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由来纤细,且约莫6万多的芽叶才做成一斤碧螺春干茶,这一特征也足以想象出来。碧螺碧螺,卷曲呈螺,不过其他茶叶也有类似的卷曲似螺的特征,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准确的说,形似“蜜蜂腿”、“铜丝条”才是更主要的特征。

还有一点就是身披白毫。正宗碧螺春的白毫如同蜜蜂腿上的绒毛。市场上也有在茶叶中添加枇杷茸毛等手段鱼目混珠的,由于掺进去后并不自然,所以只要稍微认真观察即可辨别出来。

色泽

色泽,洞庭碧螺春茶色泽泛绿,自然鲜润,若是添加色素的茶叶,尽管干茶颜色比较绿,但绝对没有新茶那样自然。碧螺春一般采用上投法泡茶,先入水,再放茶,片刻后杯子上层仍然是白水色泽,除却香气外,基本无味;杯底却是出现了一层清透的碧色。一般来说头泡是不喝的,第二泡的时候芽叶基本全部舒展,全杯汤色碧绿清澈,宛若碧玉,特别漂亮。伪冒碧螺春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毫无美感。

香气和滋味

从香气和滋味来说,洞庭碧螺春采用茶树与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的方式,使得碧螺春茶有着天然的花果香味,可以说是洞庭碧螺春标志性的特点了,其他的所谓的“碧螺春”没有鲜爽的花果香,有的只是沃土气、青叶气或其他异常的气味,两者可无法比较。

本文《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区别红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32965.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