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常识 > 红茶前中后调的区别与功效

红茶前中后调的区别与功效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15:24 点击54次

红茶的最佳泡法与功效

红茶正确泡法:

首先准备茶具、一壶开水、4克左右的红茶,茶水比例为1:30。

先把红茶用茶匙拨入盖碗中,将95℃的水倒入盖碗中进行洗茶,浸泡5秒后快速倒掉,然后再次沿碗壁注水七分满,盖上盖,7秒后倒出茶汤至公道杯,最后将茶汤倒入茶杯品饮。

喝红茶的正确方法与功效

       常喝红茶的十大好处: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解毒、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抗癌、舒张血管。

       喝红茶的好处蛮多,喝多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人说有十大好处,有人说几大好处,也有人说好处多多。

        有人说,喝红茶可以温中祛寒。红茶性温热,对四肢手脚冰凉、体内寒气较多的人,适当喝红茶有很好的温中驱寒的好处。可以开胃健脾,对胃肠道功能较弱、消化不良的人,适当常喝红茶有很好的开胃健脾的好处。

        有人说,过多喝红茶对于阴虚火旺的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体内阴虚火旺的情况,导致五心烦热、失眠的情况发生的几率更高。

红茶的作用与功效喝了有啥好处

喝红茶的好处:

喝红茶的好处包括增进食欲、消除疲劳等。

红茶是茶叶的一个品种,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常喝红茶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红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有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红茶的功效和冲泡讲究

1.玻璃杯泡法

用玻璃杯或其他材质的敞口杯,冲泡方式都是一样的,属于家庭泡茶中最常用最省事方便的办法。

许多人以为玻璃杯只能泡绿茶,其实他也可以用来泡红茶。只不过冲泡时,需要讲究投茶量以及续水的时间。

投茶量3~4克,用90~95度的热水冲泡。一般采用绿茶的下投法,先放茶叶再续水,冲泡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为保证茶汤浓度的延续性,每次喝完至1/3容量时要及时续水。

玻璃杯冲泡法可以反复冲泡5次以上,可根据个人口感,适当增减投茶量。一般不用洗茶,如果非要洗的话,用热水快速冲淋倒掉。

2.盖碗冲泡法

盖碗是最百搭的泡茶器具,用来泡红茶同样合适。因为不管是玻璃还是瓷质,都不容易吸收茶味,能更好地体现出红茶的茶香和品质特征。

采用盖碗冲泡,需要先温杯烫盏,投入茶叶4~5克,快速倒入热水冲洗一遍,最好控制在10秒以内出汤。

冲泡时,水温应控制在95度上下,如果是高等级红茶,可以将水温降到90度。这里提一下,很多人说不知道水温到底有多高,可以采用带温度显示的烧水壶,或者将直接烧开的热水倒在公杯中放置30秒左右(依据室温高低而判断时间长短)。总之,泡茶时应该采取现烧现泡的方式,如果用暖水瓶里的水,温度可能不够。

用盖碗泡红茶,前三次出汤时间应控制在10秒左右,后面几次,可适当延长5秒至10秒,一直等到茶汤滋味变淡,不宜再泡为止。

3.保温杯闷泡法

很多人说红茶,适合在秋冬天饮用,而冬天又是保温杯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那么用保温杯来闷泡红茶是否可取呢?

答案是可行的。

实际上采用保温杯闷泡红茶,茶汤滋味浓醇香甜,别有一番滋味。只不过如果要使用保温杯闷泡的话,一定要注意投茶量,要比用玻璃杯泡或盖碗泡更少,一般投茶二至三克左右即可。

冲泡时,可洗茶,可不洗茶,根据个人爱好而定。泡茶的水温在90~95度左右,不用采用沸水冲泡。

如果着急饮用,可以敞开保温杯的盖子,让其迅速降低温度,或者在冲泡5~10分钟后将茶汤倒出来。如果感觉较浓,可选择兑入热水。

保温杯闷泡红茶,可反复续水5次以上,前提是不要一次喝干,要留下汤底。这样做能让每一次的茶汤变得更加均匀,能感受到红茶滋味的变化过程。

4.紫砂壶冲泡法

红茶除了上面三种冲泡方式外,其实还可以煮饮或者用紫砂壶冲泡。煮茶直接用养生壶,按照1:100的茶水比冲泡,在这里就不再多赘述了。我们重点来聊一聊,用紫砂壶冲泡红茶的方法。

紫砂壶是除了盖碗之外的另一种非常好的冲泡茶具,因为它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让茶叶的香气更好散发出来。

紫砂壶冲泡红茶,同样需要先用热水浇淋,一方面提高紫砂壶茶具的温度,另一方面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

投入3~5克红茶,倒入90~95的热水,保持10秒左右出汤,可连续冲泡7次以上。三次之后,适当延长出汤时间,以确保茶汤的滋味。

多喝红茶的功效与禁忌

玫瑰花红茶的功效活血祛瘀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女性用玫瑰花,健脾益胃功效,玫瑰花具有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消化,疏肝解郁功效,玫瑰花含有精油成分,有利于疏通肝脏,忌与茶叶一起泡水喝,否则会破坏玫瑰花的疏肝解郁功效。月经量多的女性经期慎用。

本文《红茶前中后调的区别与功效》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ngshi-208983.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