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采摘 > 自己采摘的茶叶怎么做绿茶

自己采摘的茶叶怎么做绿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7:00 点击68次

自己摘的茶叶怎么做茶

1、新鲜茶叶是不能直接炒的,应该先把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摊开晾晒,大约尾吊6小时左右,中途要翻动3~5次,使茶叶变软,这时的叶才会慢慢散发出香味儿,随后才能入锅炒。

2、炒茶叶的时候一定要准备无油无水的铁锅,平时家中炒菜已经沾过油的锅是不能用来炒茶叶的,因为如果锅中有油脂残留,就会影响茶叶的质量。把锅放在火上,火开到最大,把锅加热到200度左右,再把准备好的茶叶放到锅中快速的翻炒。

3、新鲜茶叶入锅后能听到呲呲啦啦的声音,在翻炒过程中要让每一个茶叶都用高温煸炒一下,翻炒时可以用木制的锅铲,也可以在手上带上棉线的手套,用手快速翻动,这样炒出的茶叶口感才会好。

4、茶叶在锅中翻炒2~3分钟以后就要直接出锅,这时茶叶就会变软,而且茶香十分浓郁,出锅后的茶叶要尽快摊量,防止因高温把茶叶焖到变色。出锅以后的茶叶还要尽快用手揉捏,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叶中的汁液揉捏出来。

5、揉捏完成以后要让茶叶重新入过,这时铁锅的温度要控制在80~90度之间,然后把茶叶入锅慢慢翻炒,大约三四十分钟就能把茶叶炒干这时鲜嫩的茶叶就已经炒出锅以后降温就能用来泡水喝。

新采摘的茶叶怎么能做成茶

杀青:将新鲜采摘的茶叶放入热锅中,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茶叶内的酶,防止其继续氧化。

揉捻:经过杀青后的茶叶会变得柔软,这时需要揉捻茶叶以释放茶汁和形成不同的茶叶形态。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发酵,让其逐渐转化成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烘干:最后将已发酵的茶叶进行烘干,以去除水分并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自己采摘的茶叶是怎么制作

不是所有的新鲜茶叶采摘后要经过淘洗再炒制,根据茶叶的种类不同,所制作的方法也不同,分别是:

1、绿茶:绿茶的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干燥。

2、红茶:红茶的工艺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3、乌龙:乌龙的工艺流程为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4、黄茶:黄茶的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5、黑茶:黑茶的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6、白茶:白茶的工艺流程为萎凋→干燥

采摘的茶叶怎么自制

茶树种植后过完两季产茶就要进行采收,这样更有利茶树的成长,但采摘要有针对性的像修剪性质地进行部分采摘。直至第三年后就能正常采摘。

春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春茶根据时日又分为早春、晚春、清明前、清明后、谷雨前等茶,其中以清明、谷雨之间的茶品质为最佳。

夏茶

夏季气温高,茶树新芽生长迅速,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与春茶相比,茶的滋味和香气稍逊一筹。

一般第一次夏茶采摘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采摘时间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

秋茶

秋季茶树新芽内的营养物质含量低,滋味、香气较平和。第一次秋茶采摘时间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二次采摘的秋茶也称白露笋,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摘。

冬茶

冬季茶树的新芽生长缓慢,滋味较醇厚,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摘,以立冬前后采摘的茶叶品质为最佳

茶树修剪是人为地抑制顶端主枝生长优势的措施,可刺激着生部位较低的芽萌发新技,增强树势,培养高产优质树冠。

茶树修剪方法主要有幼龄茶树的定形修剪、成龄茶树的轻修剪与深修剪,衰老茶树的重修剪与台刈等。

茶树修剪时期,从理论上在开春的惊蛰前后效果最好。但为考虑当前春茶的经济收益,除幼龄茶树定形修剪外,其他修剪应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较好我国茶区分布广泛,不同的地区,气候温度、茶叶的种类、制作的方法,均不相同。

在全国6大茶类中,每一种茶对原料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采摘的时间也有一些区别。大体上来说,一般在春夏秋三季均可以采摘茶叶加工制作。

对于高档名优绿茶来说,采摘的时间多为清明前至谷雨之间。特别是江南茶区,大多在清明前,3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摘。当然江北茶区相对气温较低,采摘的时间会有所延迟,一般高山茶都需要到4月10号以后。

而福建茶区制作乌龙茶,一般在5月份的时候才开始采摘,因为必须等茶叶生长成熟之后。红茶制作的时候过去是在六七月份制作。现在对于原料要求比较高,也有部分茶叶在4月份的时候开始制作。比如说祁门红茶中的祁红金针,制作的时间就是在4月初到4月中旬。

茶叶不仅仅可以在春天这一季采摘,在夏秋天同样可以进行采摘。过去茶农基本上只采春茶一季,但是现在随着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不少茶农开始采摘夏茶和秋茶。有一些地区甚至可以一直采摘到10月份

本文《自己采摘的茶叶怎么做绿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5709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