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怎么防蛇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山青水秀,最重要的是,我的家乡以前有大片的茶山。
从我六七岁的时候,每逢茶叶采摘的季节,我都会和我的姐姐们一起上山采茶。茶叶的采摘很简单,只要摘下茶树上新发的嫩绿的幼芽就可以了。每当看到一颗茶树上布满了嫩芽,我就激动不已,两只手都不由自主地采摘起来,根本停不下来,生怕一不留神,那些嫩芽便会消失不见。但我更喜欢去找一些茶树桩去采茶,茶树桩上也会生出嫩芽来,嫩嫩的,长长的,而且茶树桩周围都很开阔,不像其他茂盛的茶树枝叶繁多,根本看不清茶树下的状况,我生怕树底下藏有我害怕的长虫。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专心地摘茶,突然听到一个女人“啊”地尖叫一声,然后说“有蛇”,我虽然没看到,但自那以后,我每走一步都会先前前后后地看一遍确认安全后,才会放下心来采茶。
采摘粽叶如何防蛇
1.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2.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3.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4.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5.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上山采菜怎么防蛇
回复:上山防蛇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如下:1.上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蛇的出现和咬伤。
2.因为蛇在山区是常见的动物,有些蛇的咬伤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所以防蛇至关重要。
3.防蛇的方法有: - 穿适合的服装和鞋子,尽量避免暴露皮肤,以减少被咬的机会。
- 小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尽量避免踩踏草丛或石头下的蛇巢。
- 走在宽敞的道路上,避免行走在高草或灌木丛中。
- 使用登山杖或者敲击地面,以产生震动来驱赶潜伏在附近的蛇。
总之,上山防蛇是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工具可以降低与蛇接触的风险。
采药人上山怎么预防毒蛇
不过是幸存者偏差而已,被毒蛇咬了以后,百步内找到解毒药草的,活了下来,跟大家说这个道理;百步之内没找到解毒药草的,就变成了尸体,再也说不了话了。不是毒蛇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而是活下来的人在百步之内找到了芳草。
摘茶叶能碰到蛇吗
摘茶叶时最好穿长袖衣服和裤子,避免裸露的皮肤。同时,可以在腰间系个绳子,将腰部以下的部位封住,避免蛇爬上身。
在采茶的时候,最好在周围的草丛和树林里留意蛇的存在,避免惊扰它们。如果遇到蛇,不要惊慌,保持冷静,迅速离开现场。
在采茶后,将茶园周围的草丛修剪整齐,清除杂草和垃圾,减少蛇的栖息地。
最后,在茶园周围布置驱蛇剂,如硫磺、苦楝子等,以防蛇入侵。
摘茶叶时如何防蚂蟥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本文《采摘茶叶怎么防蛇》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5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