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晒干和炒制哪个更好
炒主要是在高温下使酶钝化,这样可以固定茶叶的内含物品质,如绿茶是不发酵茶,炒茶(杀青)就是为了使其不发酵,保住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所以当你喝绿茶时有看到红变的叶子那就是杀青没杀好,做的比较失败的绿茶。同时茶的过程当中也在进一步减少水分。
也是为了更好的保存茶叶本身的香味,晒干的话香味都挥发了。
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过程
不是所有的新鲜茶叶采摘后要经过淘洗再炒制,根据茶叶的种类不同,所制作的方法也不同,分别是:
1、绿茶:绿茶的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干燥。
2、红茶:红茶的工艺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3、乌龙:乌龙的工艺流程为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4、黄茶:黄茶的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5、黑茶:黑茶的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6、白茶:白茶的工艺流程为萎凋→干燥
茶叶的采摘与手工炒制方法
“杀青”,做茶工序中的杀青可跟拍电影说的杀青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杀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制茶工序,制绝大部分的茶都需要杀青,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杀掉”青气,才能散发香气
茶树鲜叶与其他很多植物的叶片一样,如果轻轻揉搓,会产生一种植物的清香,还会有一种令人不那么舒服的青气,通常可以称之为青臭气、青草气或者生青气。
杀青,简单来说就是把茶叶放在在热锅里炒制。如此一来,一些青气会散发出去,一些青气会转化为香气物质。
二、把茶叶炒软了,才能进行后续步骤
炒茶跟炒菜很像,茶树鲜叶下锅翻炒几下,一些水分通过热气挥发散失,本来硬而脆的茶叶马上就会变得柔软。
变软之后的茶叶,可塑性变强,之后就可以进行揉捻,把茶叶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三、终止发酵,把茶类定格
茶香散发、茶条变软,都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变化。要说到杀青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终止发酵。
我们常说,茶按照制茶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而制茶工艺最本质的区别是发酵程度的差异。
就像相机“咔嚓”一样,把画面定格,也把时间停住。杀青则是把茶叶的发酵过程停住,茶的种类因此确定下来。
茶叶不经发酵马上杀青,就形成了不发酵的绿茶。
茶叶发酵一段时间再杀青,就形成了半发酵的乌龙茶。
茶叶彻底发酵不需要杀青,就成了全发酵的红茶。
茶叶不经发酵马上杀青,就形成了不发酵的绿茶。
茶叶发酵一段时间再杀青,就形成了半发酵的乌龙茶。
茶叶彻底发酵不需要杀青,就成了全发酵的红茶。
为什么杀青能把发酵停住呢?原来,茶叶发酵需要茶叶中一种叫“酶”的东西来催化,酶怕高温,杀青把酶杀死,发酵也就终止了。
那么杀青是如何操作的呢?
绝大部分的茶采用的杀青方式是炒制,只不过不同的茶所使用的炒制工具和手法有所不同而已,
此外,还有极少一部分茶采用蒸汽杀青,简称蒸青。蒸青是一种很古老的绿茶杀青方式,即蒸制茶叶,去除茶叶青气,终止茶叶发酵。现在仍然使用蒸青工艺的还有湖北的恩施玉露和日本的煎茶、抹茶等。
那么总结一下,茶叶杀青主要有三个作用:
去除青气散发香气;
使茶叶失水变软;
终止茶叶发酵。
杀青如果杀得不足,那么茶就会有一股令人不悦的青味,如果杀过头了,茶叶便会发黄发暗,甚至焦边。
茶叶从摘到炒制好需要多少时间
杀青时间2-3min(如果没有机械一般在5-7分钟),投叶量1500~2000kg/h,筒壁温度250~300℃,杀青以闷杀青为主。如鲜叶成熟度高或者天气干燥,鲜叶含水分较少,可在杀青前适当洒水,洒水比例为鲜叶重量10%~15%。
杀青度即杀青程度,杀青后叶质由硬脆变为柔软,叶色变暗,叶质柔软,草气减弱即为杀青适度。此时茶叶略有黏性,手捏成团,松手即散,含水率60%左右。
茶叶的采收过程炒制过程
除了坚持原生态种植,采制茶叶的工艺也十分讲究。在机械化炒茶日渐普及的今日,他依旧坚持手工炒茶。手工制茶辛苦,一小锅茶叶从采摘到炒制完成,需要近7个小时。“春茶采摘的时候,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炒茶磨茶到半夜也是常有的事。”
炒茶时烤着炉火,人一下子就汗流浃背,手还要不停翻动。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但他认为,尽管费时费力,传统工艺炒制而成的柏塘山茶,外形卷曲紧实、细匀,色泽乌绿油润,回味甘甜、芬芳馥郁,“味道比机械炒制的茶叶更淳。”
本文《茶叶采摘和炒制哪个好一点》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aizhai-10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