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野生古树红茶的叶底

野生古树红茶的叶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6:35 点击50次
陆羽
茶学博士

专注各种茶知识、养生、茶艺茶道等茶文化20余年...

云南古树红茶的叶底

云南古树红茶是选用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凤庆、保山、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三百年以上野生乔木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引入工夫红茶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心研制而成的一款独具特色的红茶。云南古树红茶外形条索肥壮、厚实,色泽金黄。冲泡之后,香气鲜纯清高,有浓郁的蜜果香。汤色红橙金黄,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口,齿颊留香,回甘无穷。叶底芽头嫩肥、完整,可连续冲泡10次以上,香气依然芬芳,甜醇之感萦绕充溢口腔,让人心旷神怡。

云南古树红茶甘温,饮用可使人身心健康。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生热暖腹,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同时还能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经常饮用古树红茶还可以有效预防辐射,滋养皮肤,从而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古树红茶还能够提神消疲、健胃消食、利尿、消炎杀菌等功效。

野生古树红茶入口

武夷山桐木关红茶。

野怪红茶以一芽二叶的菜茶为原料,按照武夷红茶的加工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焙火)制作而成。

野怪茶用80一90℃水温泡制最佳,冲泡未洗既可饮用。前3道行云流水,口感醇厚,茶香馥郁,4一6道张驰有度,果香、茶香浓郁。

古树红茶叶底图片

镇红茶叶底完整度取决于制茶工艺。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镇红茶,称为“工夫红茶”,其叶底完整度较高,通常保留了茶叶的形状和纹理。

而采用现代化机械加工的镇红茶,称为“红碎茶”,叶底会碎裂成较小的碎片。

因此,镇红茶叶底是否完整取决于加工方式,工夫红茶叶底完整,而红碎茶叶底碎裂。

野生古树红茶的口感微酸

不错。

虎标以苦荞茶花果茶及各种保健品如药膏驰名天下,深入大陆后也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

比如有款正山小种,干茶乌黑,条索紧实,头泡85℃~90℃水冲泡,不必洗茶,汤色橙黄,入口顺滑,无苦涩,且甜润,细品微酸,闻茶底,烟熏焦糖味道明显。这说明了这款茶的工艺上应该是焙火重,所以口感上厚重感比较强的,当然这种厚重感也是不能比传统烟熏工艺,也是吃不出传说中的桂圆甜的,而且的确算是“外山小种”的味道了。

野生古树红茶的图片大全

由品质和产地区分价格从几百到几万都有。一般市场上中低端大概在200到5000是比较常见的,当然也有产地正宗品质优秀的老树,价格在5000至几万左右。

千年野生古树红茶的特点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是享有盛誉的红茶极品。祁门红茶原料选用当地具有丰富内含物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成茶香味高扬、口感醇厚,与印度大吉岭红茶和锡兰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祁门县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适于茶树生长,但在清光绪年之前,祁门县并不生产红茶。1875年,祁门人胡元龙借鉴外省红茶制法,在祁门县成功研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获得一致好评。1915年春,祁门红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得金奖,在中国茶叶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祁门红茶的采摘和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原料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高档茶则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且现采现制。采摘下来的原料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初制工序,使新鲜芽叶由绿色变为紫铜红色,外观呈条索状,且透出红茶香气,形成祁门红茶红叶红汤的特点。经过初制的原料称为红毛茶,红毛茶还须经过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等精制工序,以根据红毛茶的长短、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并剔除杂质。由于精制步骤十分耗费工夫,所以精制后的祁门红茶又被称为祁门工夫红茶。

本文《野生古树红茶的叶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62869.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