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鲜果茶
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祓禊一般指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带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的寓意。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病),为大絜”。
从习俗来看,古时的三月三(上巳节)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正值暮春,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这时的民俗也都是提倡人们多活动,热爱生命。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便沿袭下来。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几十度。黄河流域的纬度偏高,农历三月初还是“料峭轻寒结晚阴,飞来院落怨春深”的偏寒冷的时节,光着身子到河里玩水,不是人人能受得了的。大概到了晋朝,三月三(上巳节)到河边泼水的风俗活动就被文人改为了“曲水流觞”。
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主要有祓禊修洁,用佩兰水点于身上以祛除灾病,河边沐浴,互赠香草,郊外游春等。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农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农历三月初三,春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民间习俗壮族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兰亭序日照绿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兰亭序是什么茶
全文:
《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瑘王羲之逸少所书诗序也。右军蝉聫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宦逰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髙平郗昙重熈、太原王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袚褉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絶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其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字,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其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
右军亦自爱重此书,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西成王咨议彦祖之孙,庐陵王胄曹昱之子,陈郡谢少卿之外孙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兴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于阁上,临真草《千文》好者八百余本,浙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髪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释教,故号所居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其临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付与弟子辩才。辩才姓袁氏,梁司空昻之玄孙。博学工文,琴奕书畵,皆得其妙。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辩才常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甚于禅师在日。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鋭志翫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处,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甞获见,自禅师丧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旣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寳。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暮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畧之士,设谋计取之。”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曽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至洛阳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寛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畵,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厯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棊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菓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余,分韵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鴈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霄,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羣翼,长苦叶风飘。”妍媸畧同。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眀日乃去。辩才曰:“檀越眀即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次,诗酒为务,僧俗混然。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翫,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眀日可携来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贫僧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沦丧,此盖响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歴叙由来,付授有绪,那得参差。可眀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房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搨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旣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一物在此。”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赴永安驿,告驿长凌愬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督知。”
都督齐善行闻之,驰来拜谒。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又遣散直云:“侍御须见。”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辩才闻语,身便絶倒,良久始苏。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恱,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贠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缾一、玛瑙枕一,并实以珠,内廏良马两匹,兼寳装鞍辔,庄宅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月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敕赴州支给。辩才不敢将入已用,回造三层寳塔,塔甚精丽,至今犹存。老僧因悸病,不能强饭,惟歠粥,歳余乃卒。
帝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搨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髙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邪。汝意何如?”髙宗哽咽流涕,引耳而聴受制命。太宗曰:“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及弓劔不遗,同轨毕至,随仙驾入玄宫矣。今赵模等所搨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人间本亦稀少,絶代之珍寳,难可再见。
吾尝为左千石时,随牒适越,航巨海,登会稽,探禹穴,访奇书,名僧处士,犹倍诸郡。固知虞预之着《会稽典録》,人物不絶,信而有征。其辩才弟子玄素,俗姓杨氏,华阴人也,汉太尉之后。六代祖佺期为桓玄所害,子孙避难,流窜江东。后遂编贯山阴,即吾之外氏近属,今殿中侍御史玚之族。长安三年,素师已年九十三,视聴不衰,犹居永欣寺永禅师故房,亲向吾说。聊以退食之暇,略疏始末,庶将来君子,知吾心之所存。付永彭年、眀察微、温抱直、起令叔等兄弟,其有好事同志者,亦无隠马。于时歳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巳之日,感前修而撰此记。
主上每暇隙,留神艺术,迹逾笔圣,偏重《兰亭》。仆开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任均州刺史,蒙恩许拜扫至都,寻访所得委曲。縁病不获诣阙,遣男、昭成皇太后挽郎、吏部常选骑都尉永写本进。其日奉日曜门司宣敕,内出绢三十疋赐永。于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骇闾里。仆局天闻命,伏枕懐欣,殊私忽临,沈痾顿减,辄题卷末,以示后代。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本文《兰亭集序野生红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6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