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寿宁县如是品野生红茶

寿宁县如是品野生红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3:00 点击69次

寿宁县红茶

闽红茶是福建红茶。

福建红茶,简称闽红工夫茶,是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的统称。

其产于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福建省政和县、福鼎市和福安市。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以政和县为主;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

昌宁县优质野生红茶

保山小绿豆,潞江坝小粒咖啡,腾冲耳丝,永昌南红玛瑙,龙陵黄龙玉,蒲缥甜大蒜,永昌永子棋,昌宁红茶,保山甜柿,龙陵紫皮石斛,保山乌金猪,龙陵黄山羊,腾冲红花油茶油,腾冲极品乌龙茶,施甸雕梅,昌宁鸡纵,保山香料烟,腾冲果脯,昌宁核桃,腾冲绿茶

福建寿宁兰花香野生红茶

      寿宁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福建十大产茶大县。

      全县人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三。单看这个数据,已经很给力了。

      由于寿宁有着独特的高山乌龙茶生态育茶环境,山区阳光充足,整体的雨量较为充沛,海拔、纬度等自然条件也适合茶树的生长,而沙质土壤与生长周期长又是乌龙茶质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形成了当地的绿茶、乌龙茶、红茶三大茶类齐头并进的局面。

      当地的“坦洋功夫”是红茶,在福建是排在前几的优等生,而高山乌龙茶,是新晋的黑马,最近几年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国饮杯”、“中茶杯”特等奖等24个奖项。

      就连茶界泰斗、中国十大茶学家张天福老先生,都曾给予寿宁高山乌龙茶“裕发茶叶,香飘四海”的赞誉。

      高海拔茶园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当地所产乌龙茶具有香气高远、茶水甘甜、持久耐泡等特点,也难怪茶友们对它爱得不行。

      随着茶叶品种的改良,生产工艺的改进,寿宁高山乌龙茶和高山红茶茶叶品质不断提升,声誉鹤起,成为人们“忘不掉的好茶”,连续多次被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标。

       当地的高山茶,红茶条索紧结,色乌润,香气鲜浓、带有花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具有高山韵,叶底肥嫩、红亮。

       绿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锋毫显,带嫩香或栗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具有清香、清醇、清爽的高山风味。

      茶农们以茶为生,乌龙茶、红茶和绿茶,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不止本地人爱喝高山茶,连外地人都赞不绝口。

       如今,乌龙茶的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城市,茶叶批发量占上海市茶叶总批发量的75%。

        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福建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的寿宁,就靠着这三种茶,得到了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的雅号。

      而喝茶,作为一种消遣,又恰恰印证了寿宁宜室宜家的特点。

     

上海臻品野生红茶

锦瑟茶叶是普洱茶中的臻品。价格根据品质100-10000不等。

锦瑟茶产于四川峨眉山。锦瑟茶泡出来的茶颜色是清新透亮的绿,上面飘浮着白色的花瓣。

锦瑟茶是由高级茉莉花和早春嫩芽精制,用80--90度的水冲泡,采用上投法,就是先加水,再放茶叶。浸泡3分钟,即可饮用。泡茶品茶可别急,慢慢参悟。

山水武宁野生红茶

宁红茶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之美誉,深受外商喜爱,时有英国怡和洋行等外国茶商深入武宁收购茶叶。”

“据《图经续志》和旧县志记载,武宁茶叶产销始于唐盛于宋,历史悠远。然而,县境僻万山中,以自给自足型农耕经济为主,重农轻商。明嘉靖间,县城以下只有9处街市,“货之类有茶、葛、苎、布、绢、漆、炭、棉花、桐油等”。清道光间,全县农村有16街13市,“货之属增加了竹簟、棕、蓝靛、木子油、菜油、麻油、蜂蜜、木棉、麦皮纸、箬、白腊、黄腊、皮麻、糙麻、蕨粉等”。清末民初,宁红茶驰名中外,外国商人到武宁贩茶,入股兴办茶庄。洋货进入市场,外地客商增多。

         清末民初,为宁红茶外销的鼎盛时期。然县无外贸经营机构,主要靠本地私营茶庄收购茶农初制毛茶,加工成篓子茶和箱子茶。蒌子茶(亦称花香茶)主要在国内销售,箱子茶为出口产品。箱子茶每箱净重25千克,箱上署“中国武宁宁红茶”,并标明“云雾”、“贡尖”、“贡芽”、“乌云”等品名,用帆船运湖口转火轮至上海茶栈外销。(光明出版社:《江西民俗文化叙论》)“在民国20年以前,武宁的“宁红”一茶傾销俄国,曾居全国红茶的首位。”“宁茶的声望且在祁茶之上。”(民国26年《工商通讯.江西修水县之茶业》第一卷20期)“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上,与宁红齐名的浮红、祁红,以品质优良而技压群芳,荣获我国茶叶史上的第一枚国际金奖。”(闵正国“宁红茶初探”,1997.第4期《农业考古》p317)由于我们不求改良,茶树过老,又加上量少,出口锐减。使得我们的茶业发展遇到了一个低潮。

1897年(清光绪23年),武宁有茶庄17家,其中“黄厚生”、“石连生”、“益农”、“益丰”四大茶庄是加工箱子茶的大户。那时我县大多出自严阳、伊山。据1937年《工商通讯》记载,民国4年(1915年),武宁外销红茶三万余箱,花香茶万余担。抗日战争前夕,县城振兴祥茶庄(唐宝文)运一百箱出口茶叶至上海。出于恐战心理,德国商人用一百桶靛换唐一百箱茶叶,(靛时值1000银圆/桶,箱子茶时值50银圆/箱)获利近10万银元,但受层层敲诈所剩无几。抗日战争爆发后,宁红茶外销锐减。至1949年武宁解放前夕,仅存豫宁茶庄一户经营茶叶。武宁产茶,以严阳、伊山、甫田龙须、象牙田、果子洞的茶为佳。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宁红茶正式定名。到19世纪中期,宁红茶就已蜚声于俄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红茶的著名品种。”(闵正国“宁红茶初探”,1997.第4期《农业考古》p318)

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县供销社组织收购,统一调拨给修水或南昌茶厂精制加工后出口。1978年,曾由县外贸公司收购3700担,调拨省土产进出口公司外销。1979年后,仍由县供销部门组织收购。1985年后,茶叶放开经营。2001年7月,九江市茶叶公司兼并县茶场;年精制加工茶叶1000吨,产品远销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好在“武宁县,是江西著名的茶乡之一,这里不仅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而且有最著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淳朴茶俗。”(光明出版社:《江西民俗文化叙论》p236)

“李唐还后,江南人皆嗜茶,而武宁独甚。”这种乡风,从古至今,沿袭不绝。武宁是一个茶乡,但勤劳厚实的武宁人却舍不得把这些从严阳山、伊山、太平山、太阳山等峻岭崇山采摘来的可以换银锭的野茶制成青茶或红茶自己吃,而是低价卖给茶商。

宁人嗜茶,就地炉,且烹且饮。其制取六七尺竹,屈其顛而洞,其中,颠悬桁上。末注炉间,中斜系木燕尾,长尺许,凿孔以纳梃,上穿竹而下垂钩,可悬铁镬。伸缩上下,视火之盛衰,水之生熟为度,镬有耳,耳受高环,环挂于钩,沸则撤镬之盖。环必高者,便于盖也。凡嫁女用镬,以备房中物也。房中有炉有镬,武宁乡市皆然。(明清武宁县志《定帆录》)

寿宁高山野红茶图

寿宁高山茶,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寿宁高山茶按产品质量和加工工艺分为红茶、绿茶两大类;红茶条索紧结,色乌润,香气鲜浓、带有花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具有高山韵,叶底肥嫩、红亮;绿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锋毫显,带嫩香或栗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清新。

本文《寿宁县如是品野生红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4050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