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文化 > 红茶 > 武夷山野生红茶的泡发

武夷山野生红茶的泡发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3:21 点击86次
陆羽
茶学博士

专注各种茶知识、养生、茶艺茶道等茶文化20余年...

武夷山野生红茶冲泡方法

桐木关金骏眉是一种优质的红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市桐木关。它的冲泡方法如下:

1. 准备茶具:建议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以便观察茶叶的形态和茶汤的色泽。

2. 准备茶叶:用茶匙取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

3. 洗茶:用热水冲洗茶叶,去除杂质和尘埃,同时激发茶叶的香气。

4. 冲泡:倒入热水,水温以 90-95℃为宜,冲泡时间为 3-5 分钟。

5. 品饮:观察茶汤的颜色,闻茶香,品茶味。

需要注意的是,冲泡金骏眉时,不宜使用过热的水,以免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和香气。此外,不同的茶叶品牌和等级,其冲泡方法和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武夷山野生红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步骤/方式一

掌控水温:金骏眉虽为发酵茶,但却是茶芽,适合九十度水温,过高会破坏营养。掌握水温,金骏眉虽为发酵茶,但却是茶芽,适合九十度水温,过高会破坏营养,使用盖碗冲泡,第一泡洗茶,倒掉不用。

步骤/方式二

使用盖碗冲泡:

 第一泡洗茶,倒掉不用。

 第二泡和第三泡是金骏眉的精华。

 快速出汤。出汤后沥净水分。

 第四泡开始适当延长冲泡时间。

 水温依旧是九十度。

步骤/方式三

品鉴:金骏眉泡出的汤色为金色。

 如出现红色,则说明水温太高或冲泡时间过长。

 可以冲泡九泡左右,冲泡后倒掉不用。

武夷山野生红茶泡出来颜色

要么是发酵过度,要么就是其茶叶品种不对,或并非武夷山本地金骏眉茶。

金骏眉的汤色,是金黄,而不是红色。

金骏眉的茶汤,国标中也有具体要求,“汤色金黄,汤中带甘,甘里透香”。

好的金骏眉色泽是金、黄、黑三色相间,且符合肥、实、紧、直四大特征,其次,好的金骏眉色泽自然,外表具有润感,其条索总体偏黑褐色,尖部金色的毫尖略显,表面乌润、光泽油亮,冲泡之后,茶汤色泽呈金黄且透亮,汤中带甘且甘里透香。

茶褐素越多,茶汤颜色偏红偏暗,表示红茶发酵过度,品质欠佳。金汤的红茶品质比较好,尤其那种有金色光环的汤,闻起来茶香很浓的那种,是上等的好红茶。

武夷山高山野生红茶的功效

茶种:

金骏眉是属于红茶的一种,但是又与普通的红茶有些不一样,他属于高山红茶,对比普通红茶,饮用金骏眉更加的容易上火。至于功效的话,和普通红茶并无其他的差别!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过这个茶种,这也不奇怪,金骏眉是05年才被制作出来的茶种,好的金骏眉一般出自福建的武夷山地区!

冲泡:可以采用中投法预先放入3—5克金骏眉进行温润洗茶后,为保护细嫩的茶芽表面的绒毛及避免茶叶在杯中激烈的翻滚,应沿着玻璃杯的杯壁细细的注入水,以保证茶汤的清澈亮丽。第一次注水后,让金骏眉在杯中大约静置45秒,后出汤品饮(杯中可预留冲泡投茶前的水量,可使每泡茶汤滋味均匀。茶友根据个人口感习惯可进行3—8次的重复泡饮,正宗的金骏眉采用科学的冲泡方法十泡没有问题,茶汤甜味依旧。

武夷山野生红茶的口感香气

梅汤,想来大家都喝过,够酸爽!现在光想想就觉得要流口水。梅占要是像酸梅汤的味道,那真是倒贴我也不喝!酸的要掉牙。

以岩茶工艺制作的梅占,压根不是酸梅汤味!

梅占的茶汤,甜润、顺滑、醇厚且细腻,和酸梅半点也沾不上关系。

细细啜一口茶汤,是清冽的梅花香。

武夷山野生红茶的特点介绍

武夷山最出名的是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类的总称,主要品种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等。

武夷山茶的品质特点:

1、大红袍,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

2、铁罗汉,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3、水金龟,属半发酵茶,有铁观音之甘醇 , 又有绿茶之清香,具鲜活、甘醇、清雅与芳香等特色,是茶中珍品。

4、白鸡冠,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似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

5、半天腰,茶汤汤色金黄清澈,滋味浓厚,回甘润喉,岩韵明显,泡后茶叶叶底软亮。

武夷山岩茶种类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有一千多种。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岩茶分大红袍,水仙,肉桂,名枞,奇种,几个系列。水仙,肉桂是岩茶的当家品种。传统名枞有五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白鸡冠。大红袍是五大名枞之首,又单归一个系列。大红袍母树有六棵,是不同的6个品系,雀舌,北斗,奇丹,大红袍等纯种茶都是这几棵母树有性后代中培育出来的。

本文《武夷山野生红茶的泡发》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hongchawenhua-11637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