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干湿仓普洱茶鉴别方法

干湿仓普洱茶鉴别方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6:33 点击88次

普洱茶鉴别方法图

1、茶汤

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之一。

不论什么茶,其茶汤都有清澈明亮的特点。同时粘稠度与顺滑感也是判断茶汤的重要指标。

2、甜度

“甜度”与“回甘”并非同一个意思。

甜度是指入口后茶汤在舌面上给人的直接感受,高雅清甜,是鉴别一款茶品质优劣的因素之一。

3、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是两个概念,但往往会同时出现。

好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尤以古树茶给人的体验更为突出,而且口感稳定,快而持久。

4、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现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此时这种原性就体现的尤为突出;

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

因此,苦涩不是茶气,很苦的茶叶不一定能给人全身毛孔顿开的感觉,而存放多年的优质普洱茶喝起来也不一定有明显的苦涩味道。

5、喉韵

喉韵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因素。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经过喉部时也一直释放,尤其是以古树茶的喉韵明显和持久。

6、耐泡度

耐泡度,是判断茶品品质优劣因素的重中之重。

在品饮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耐泡度就只有到达于此。耐泡度决定了茶的稳定性,耐泡度越好,稳定性越高。台地茶一般6泡之后就会开始减弱,古树茶都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

7、稳定性

通过耐泡度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

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尤为丰富,后期存储时潜力巨大。

普洱茶鉴别的几个方法

普洱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茶类,其特点是具有体韵和陈化的特点。鉴别普洱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特征:普洱茶叶形与颜色不同于其他茶叶,成熟的普洱茶叶色泽暗红或暗褐色,条索整齐、紧密,有明显的坯色斑点;

2、香气:普洱茶有独特的陈香气和青草气味;

3、汤色:普洱茶汤色呈红褐色,有重且浓郁的口感;

4、口感:普洱茶口感醇厚、甘润,且能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味越来越醇厚香浓。综上所述,鉴别普洱茶主要需要从外观、香气、汤色和口感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

陈年普洱茶鉴别方法图解

十年的普洱茶在外观上,其茶叶颜色会由青涩的绿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茶汤颜色也会由浅黄色渐变为红褐色。

在香气上,十年的普洱茶会散发出独特的陈香味和果味,且更加浓烈持久。

口感方面,十年的普洱茶会更加醇厚顺滑,入口后具有明显的回甘和润喉感,且茶汤更加浓稠。

而且,十年的普洱茶会更具有陈年味道和复杂性,喝后能感受到茶叶的历经岁月沉淀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独特,通过这些特征可以辨别出十年的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好坏鉴别方法

1、嫩度:嫩度需捏茶渣,看叶质。嫩度是看普洱茶中芽头、嫩叶的比例和总体叶质的老嫩。普洱茶没泡开,不太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普洱茶叶底则很好辨别。将普洱茶叶摊开,能看出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之类。

2、色泽:普洱茶叶底的色泽,能反应普洱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观察普洱茶叶底色泽可将几款普洱茶放在一起对比,否则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3、匀度:匀度能暴露采摘情况。匀度是看普洱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否统一。看普洱茶叶底是否均匀匀度和普洱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

4、舒展度:舒展度可显示茶叶活性。普洱茶叶底的舒展度越好,活性越好。优质的普洱茶茶叶,在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而劣质的普洱茶,只能部分展开,且看起来不平整。若冲泡之后普洱茶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没弹性、或紧缩泡不开,为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

普洱茶干仓和湿仓鉴别方法

从外形总结普洱茶干仓和湿仓的区别:

1、干仓生茶:条索紧结、颜色鲜润、油光润泽、闻之有自然的茶香味;汤色桔红、陈期长的转化为深粟色、叶形完整有弹性、颜色匀整。

2、干仓熟茶:外形匀整、色泽油润、闻之有自然的熟茶香味。汤色红侬明亮如琥珀色。滋味陈香醇和、回甘、无霉变味或异味。

3、湿仓普洱:条索松散、颜色暗谈;茶饼表面或里层出现绿霉或灰霉;严重的可闻到霉味或明显异味。汤色暗红浑浊不清,甚至颜色更深;饮之,有霉味异味、挂喉、叮喉的感觉,香气被污染、茶香较弱、甚至没有、有经验的人一饮便知;叶底无弹性、甚至叶面有腐烂。

这才是普洱茶最好的鉴别方法

看颜色

普洱干茶看是否油润,普洱汤茶看是否通透明亮以及茶色。

生普茶色由新到老,从稍有绿底而转金黄橙黄,如琥珀色,又转橙红、朱红如宝石红甚至是老红。

熟普常见的汤色有:艳红、红亮、红浓、红褐、褐色、黑褐等。

本文《干湿仓普洱茶鉴别方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51323.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