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普洱熟茶如何鉴别好茶

普洱熟茶如何鉴别好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6:15 点击75次

普洱茶怎么鉴别是否好茶

闻干茶香。

香气有强弱,香型的区别,台地茶与古树茶的香在强烈度、深沉度上有明显区别,老树茶闻之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台地茶则是飘忽、轻浮的感觉。

四、看茶叶的汤色。

普洱茶的汤色丰富多样,黄亮透明,浅黄、金黄、深黄,还有熟茶的红艳、红亮、红浓、红褐、褐色等,但是好茶的汤色都是有共性的,都应该是通透油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的,而不好的茶汤则是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令人恶心难看的。

普洱茶熟茶怎么鉴别好坏图解

熟茶温和养胃,降脂解腻,口感稳定,是很多茶友喜爱的。那么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辨别熟茶?

1. 外观

高品质的普洱茶一般金毫显露,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红、润泽。若是色泽发黑或较杂且有青张、枯暗的现象,说明工艺差或者保存不善,一般是不好的熟茶。

在紧压熟茶中,以饼茶为例,主要看条索是否清晰匀整、不缺边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条索整齐紧结。

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若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熟茶为劣质品。

2. 汤色

普洱熟茶的汤色要求红浓明亮,深红色为正常。黄、橙黄或深暗,混浊不清的汤色均为劣质茶品。如汤色橙黄或深暗一般是“发酵”工艺掌握不好,发酵不好或发酵过度造成的。

3. 香气

普洱熟茶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陈香味和“渥堆味”。

陈香是熟茶最基础的香气,“渥堆味”是由于普洱熟茶采用渥堆发酵的技术而产生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渥堆味”是可以降低甚至避免一些的,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优质的普洱熟茶会有樟香、药香、枣香、陈香等,好的原料和工艺使得普洱熟茶产生的香味令人愉悦。

4. 口感

优质的普洱熟茶其茶汤滋味浓醇、滑口、润喉、甘醇。反之,质量差的普洱熟茶滋味平淡,滑度低,甚至会产生“涩麻”感,在品饮时口腔明显感觉到不适。

熟茶经过发酵之后,叶底颜色呈褐色或者褐红色。好的普洱熟茶叶底碎茶少,无杂物。质量差的普洱茶,叶底不完整甚至会混杂着一些杂物。

普洱熟茶经过发酵后叶底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破碎,因此以叶底分辨普洱熟茶品质优劣时主要是看叶底中是否有杂物。

以上辨别熟茶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适用,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熟茶外形看上去非常一般,甚至很难看,但是喝起来确实会让人沉醉。

所以,我们应该综合考量一款茶的好坏,而不是仅凭一点或几点就轻易下判断。

普洱茶熟茶的好坏鉴别图

普洱一熟茶的好坏与否,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

第一是外形,好的普洱熟茶,色泽呈褐红,表面油润光亮,芽叶显毫,粗老叶或茶梗较少。

第二是香气,干茶香气清爽,无霉臭味。茶汤香气纯正,无异杂味,高品质的熟茶,还会有樟香、荷香味。

第三是汤色和滋味,好的普洱熟茶,汤色红浓,茶汤清澈透亮(类似好的酒一样,其透亮和水的透亮是不一样的)。滋味醇和带粘稠感,不应有霉味,特别口腔和食道内不应有叮、麻、挂等不良感觉。

第四看叶底,泡完的茶叶,色泽均匀(如果有部分绿色,说明发酵不完全;如果有碳黑色,说明发酵过度),柔韧有弹性,不腐也不碳化。

普洱茶熟茶鉴别的四点技巧

1.看外形:压制后的紧熟茶,普遍的做法是在紧压茶的表面铺上一层3~4级的茶料,俗称撒面;光从外表是看不出这个茶的好坏,必须拆开,从断面处观察茶料的条索是否分明,颜色是否褐红显金,闻干茶气味应该略带焦糖气味为好,绝对不能有酸,霉杂味。

2

/4

2.看茶汤:以玻璃杯来观察茶汤的颜色,首先要看的是其透亮程度,标准的熟茶茶汤应该是艳红色而不是黑色,茶汤的透明度越清晰明亮越好,老熟茶茶汤非常的透净且几乎没有沉淀物。再来就是闻茶汤的气味,焦糖香,樟香为上,如果有霉味则应该放弃。

3

/4

3.品茶汤:入口必须滑甜爽(有种类似米汤的甜滑),茶汤入口的香气气味必须纯正没有异杂味,其口腔回甜的感觉越快越好。

普洱茶怎么判断好茶

步骤/方式一

看颜色

普洱干茶看是否油润,普洱汤茶看是否通透明亮以及茶色。

生普茶色由新到老,从稍有绿底而转金黄橙黄,如琥珀色,又转橙红、朱红如宝石红甚至是老红。

熟普常见的汤色有:艳红、红亮、红浓、红褐、褐色、黑褐等。

步骤/方式二

闻香。

普洱茶一般闻干香、茶汤香、以及杯底香,一般好的普洱茶香气会呈现不浮、不腻、不高。

如果闻到的是一种新鲜清爽的香气,那基本属于新茶。

如果出现蜜香、果木香、药香,则说明茶叶存放时间比较久。

步骤/方式三

品味。

好的普洱茶是喝起来舒服的,其次会有表现出滋味醇厚,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的品质。品质好的普洱茶会有一种柔滑顺稠的感受。

本文《普洱熟茶如何鉴别好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4727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