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的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1、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2、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3、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绿釉瓷器的年代鉴别方法
绿釉瓷器鉴别年代的方法:
绿釉瓷器最早在汉代出现,汉代的绿釉瓷器为铅绿釉陶,金代扒村窑和元代磁州窑出现了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元代景德镇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
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早期为颜色与瓜皮相似的“瓜皮绿”,永乐年间出现了淡绿色釉,但是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原有的“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也是烧造最成功的。
此外清代出现了郎窑绿、鹦哥绿、松黄绿、鱼子绿等多个种类,其中“郎窑绿”也叫“苹果绿”、“苹果青”、“绿朗窑”,它是郎窑红的窑变产品。
青釉茶釉黑釉红釉的区别
颜色釉,五光十色,种类繁复,它在中国古陶瓷中占有恰当重要的方位。所谓颜色釉瓷,是指在瓷器的釉猜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釉料在不同的温度及焰 性中出现出不同的色泽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上色剂的青釉;以铜为上色剂的红釉;以钴为上色剂的蓝釉。历史上,许多年代都有颜色釉的出色代表作,如宋代的青 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颜色釉与一般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别烧制工艺和配方。


黄釉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发明晰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钧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佳人醉等宝贵色釉。

明清两朝,颜色釉展开到了极致,同时皇家对颜色釉陶瓷的出产和运用进行了严峻的规矩。明清两代官窑出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出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 杀头。《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命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 赀,丁男放逐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如此严格的法则,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独占,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高4.4cm,口径23.3cm,足径16cm
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运用,也有严峻的等级之分。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洲紫龙器;常在用绿洲红龙器。由此可知颜色釉的运用,在等级上是多么威严。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 清光绪 高2.3cm,口径13cm,足径8cm
官窑严峻操控着颜色釉瓷器的出产,为防治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曾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 折”,主张黄釉及五爪龙瓷器的残次品,押运京城处理。乾隆朱批:“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残次品押运京城,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浪费,但却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独占。

釉里红
以上可以看出威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约束了它向民间展开,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严峻要求,促进颜色釉瓷器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翠青釉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翠绿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

黄釉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稀有,且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上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端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展开。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 用具久副盛名,其间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此套杯碟细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跟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发作的。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斑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可谓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盖碗。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 乾隆皇帝嗜茶,常作诗品茗,在许多陶瓷茶具上都留有乾隆帝的御题诗句。

同治时期出产的“囍”字瓷器
同治时期出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间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为宫廷烧造的,共计120桶,计7,294件。
茶末釉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禅定杯是对禅追求出现的茶工具。
因为,对禅定的追求,才化现出来了茶具中最有名气的禅定杯,让茶人品悟禅定,修心,是茶人的追求。
禅定杯的外形确实特别。杯口内收,腹部圆鼓鼓的像弥勒佛的肚子,端起的时候不像普通杯子可以捏在外侈的杯口,而只能握在鼓出的腹部。杯中茶水的温度结结实实地传导到手上,娇生惯养、不耐高温者说不定会尖叫一声松开手,让“小开片”变成了“大碎片”。
不必担心茶汤过凉,因为禅定杯厚重的胎釉、内敛的杯口,就是为持久保温设计的。
所以,以上即是禅定杯的意思。
红釉和茶釉的区别
区别是:色泽不一,红釉就是指烧出来是纯红色,釉里红属于窑变一种,很难烧出颜色一致的出来,随机性比较强,根据温度会有红里带黑,带绿,带紫等颜色。不是一种东西,红釉不包含釉里红。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红料在胎上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现有的出土资料和传世实物表明釉里红瓷器首创于元代景德镇。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釉里红正常显色不仅与彩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成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
青釉瓷和绿釉的区别
青釉和茶釉的声音区别主要在于青釉有段落感,会发出「嘀嗒」的声音,而茶釉则没有段落感,因此声音相对较小。
本文《青釉茶釉的鉴别方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3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