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鉴别茶
1、看质感,品质好的茶叶用手一捏就能轻易被捏碎,品质差的茶叶则不易被捏碎;
2、看茶形,品质好的茶叶紧细、圆直、匀齐、身骨重实,品质差的茶叶粗松、弯曲、短碎、松散;
3、看茶汤,品质好的茶叶冲泡后汤色明亮,品质差的茶叶冲泡后汤色暗淡浑浊。
4、看色泽:茶叶的色泽是均匀一致的,同时茶叶的汤色也是清澈明亮、鲜活闪现的。
5、闻茶香:品质好的茶叶香气浓郁持久,没有杂味和异味。
6、品茶味:品质好的茶叶茶汤入口后滋味鲜美、醇厚、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7、摸茶干:品质好的茶叶茶干紧实、条索完整、轻盈飘逸,抓在手中感觉干燥、无异味。
8、看茶底:品质好的茶叶冲泡后茶底匀整、色泽一致、叶底鲜活,没有死角和杂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参考,最终的品质还需要结合茶叶的品种、产地、采摘、制作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正宗广东工夫茶
汕头功夫茶确切来说,应该叫潮汕功夫茶,而不是汕头功夫茶。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因其冲泡方法及喝茶技巧细致而得名。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据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几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
工夫茶标准图片
潮州工夫茶茶具的标准尺寸有43*27*5.5cm、53.5*33*5.5cm等。
1、看材质
不同材质的茶盘在尺寸方面肯定是有一定差异的,比如陶瓷茶盘由于容易摔碎,而且主要是为了美观性,因此一般都做的比较小;石材茶盘则主要是茶庄、茶店使用,尺寸大一些更显得大气,通常就会做的比较大;木质、电木、金属材质的茶盘则通常尺寸适中,适合家庭使用。
2、看喝茶人数
家庭小空间内用的茶盘一般尺寸就比较小,毕竟喝茶的人数不是太多;而在一些茶室的话,大多使用的是大茶盘,这样即使顾客比较多也可以方便品茶
工夫茶的知识大全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
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
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
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
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
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工夫茶是不是甜的
功夫茶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之一,亦称为宫廷茶或宫廷绿茶。源于明代,最早流传于浙江、福建等地,后来在清代时成为宫廷内部赏茶的一种茶类。其特点是选用嫩芽嫩叶,经过采制、揉捻、烘焙等工艺制成,“一瓶四杯”的品茗法更是其独特之处。功夫茶属于绿茶茶类,因选料、制作工艺等因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功夫茶品种。常见的有碧螺春、龙井、毛峰、信阳毛尖等。功夫茶的成品干茶形态如螺旋、小球状等,色泽碧绿,滋味清醇爽口,带有微甜的香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中国茶文化中,功夫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是代表了一种茶艺文化的精髓。它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鉴别工夫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9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