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散茶鉴别技巧
执行标准为GB--T22291
它指的是在福鼎市境内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福鼎当地具有特色的群体种小菜茶按白茶工艺加工制作出来的白茶,称之为福鼎白茶。指的是在福鼎市境内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福鼎当地具有特色的群体种小菜茶按白茶工艺加工制作出来的白茶,称之为福鼎白茶。
福鼎老白茶散茶真假鉴别
1、趁手的工具
若是直接徒手掰饼,那整块茶饼在遭受蛮力掰扯下,内部大量的梗与叶就容易发生断裂,出现碎叶,并且还有后期保存烦恼。或者有些刚接触白茶的茶友可能还会采用剪刀剪茶,茶饼在受到来回的剪与压之下,同样容易出现大量碎叶。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剪刀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剪茶!专门撬解茶饼、茶砖的工具,常见的有茶刀和茶针。通常新手入门练习撬茶饼时,选用茶刀就足够了,安全系数更高。另外白茶饼压制状态通常是松紧得宜的,用上茶刀,掌握好技巧,就能够轻松撬解。
2、找好入手点
在撬茶前,为了避免将茶撬得太碎,或者影响整饼茶的观感。那么使用茶刀撬茶,就得先找好入手点。茶饼的反面在压饼时由于模具的底盘处有着凸起,故而茶饼的背面会形成凹下去的饼窝。往往在撬茶饼时,为了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建议茶友们可以从茶饼的反面进行撬茶,将一饼茶翻到背面后沿着饼茶的边缘白茶的芽与叶、梗与叶粘连之间寻找入手点。因为在茶梗分布的周围,常拥有着不少的缝隙,从这处入手,可以更好的轻松撬解。选好撬茶的刺入点后,沿着与茶饼平行的方向,将茶刀伸入。待茶刀没入一定深度后,再将茶刀轻轻抬起即可。
3、逐层撬解
一饼撬开过的茶,之后再次喝茶撬饼时,要沿着相应的层次,逐层撬解。白茶饼的内部,梗与叶的分布类似千层糕一般呈现层次分明的状态。故而撬开过的茶沿着之前撬饼的痕迹由外及内,逐一撬解即可,这样,才不至于打破茶饼整体的层次感。撬茶时,茶刀刺入方向要与茶饼保持平衡,避免角度倾斜,偏向垂直,否则就很容易将整块饼弄得过于破碎,不利后期的整体转化。撬茶时,一手摁着茶饼时,另一手拿着茶刀撬饼,茶刀的刺入方向,不能对着摁茶的手。要不然,一旦用力过度,或者方向打偏时,茶刀就很容易穿过茶饼,弄伤人手。
4、以薄片状为宜
撬解白茶饼时,撬出来的茶,以薄片状为宜,类似土豆片般大小,这样的薄片能够更好的保留相对完整的茶梗和叶片,更有利冲泡。撬出的茶若是太厚,不好轻易被泡开,内部的茶味物质难以均衡的释放,分量也可能超标。常见的盖碗冲泡,往往只需要放入5克干茶。如果撬出的厚茶片没有称重,就直接用来泡茶的时候,泡出来的茶汤容易因为投茶量过多,而造成茶汤滋味过分浓酽苦涩。
总体而言,在撬解白茶饼时。最为基础的原则,在于喝多少,撬多少。一次性撬解过多,被撬解成四分五散的茶饼,后期储存多有不便。
老白茶散茶做旧鉴别方法
分等级,银针牡丹,依然白豪覆盖。冲泡后叶底褐色。银针香气很独特,非得形容,五谷香,微微药香,还有种梅子香蜜香(福鼎的6年银针)。牡丹我就没喝过了,手里的六年以上的牡丹,因为早期标准不严格,用来压饼的牡丹等级都比较低偏寿眉。
六年的寿眉,散装的话依然可以看到灰绿色。这里分春寿眉和秋寿眉,春寿眉的话新茶普遍比秋寿眉要绿很多,这个特点也一直存在于后期转化的过程中。秋寿眉温度高,湿度大,新茶可能就汤色偏深。后期转化主要看它的枣香粽香,还有比较复杂的果香。
喝过的六年寿眉,饼的表现比散茶好。散茶没存好,茶气弱了很多。茶饼颜色绝对不是黑的,并且白茶饼烧心可以判死刑了。正常的依然是褐色带绿,很漂亮的颜色。并且干茶香非常好闻,甚至会有药香。冲泡,前几杯汤色淡但香气足,甜度高。冲泡到后面则是色深,汤厚,香纯。没有不喜欢的异味。
市面上的5年以上的老白茶,最好别买了,不做旧的就是工艺不好(非低温成茶),不是工艺差的就是储存不好。我喝过众多大品牌的老白茶,多半难以入口。
当然最后还有一招,直接闷泡放个十来分钟,再去喝一口。还能喝,多半这个白茶不差。当然你这几饼,多半入不了口。
老白茶散茶真假辨别
散茶和饼茶区别一:外表不一样
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一样,散茶都是在茶农将茶叶制作完成之后,直接包装好的茶,不过这样的茶其存放的地方就会相对大一些。
然而饼茶就有些不一样了,它是为了更方便的储存很运输而制作出来的。
首先,在了解饼茶之前,我们要先明白白茶的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与其他的茶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点的。
其在制作中不需要经过炒青,而是让其在自然的环境当中萎凋,等到它身上只剩七成左右的水分之后,便要放到烘房中用文火进行烘干。
这样制作出的茶便是散茶了,同时通过这种工艺所制作出来的茶,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保证了其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保留住了大量的茶毫。
饼茶则是由散茶制成的,就好像一个部队是由许多名士兵组建而成是一样的,所以压饼也能反映出一个白茶制茶师的水平。
在制作茶饼时要先将散茶用蒸汽蒸软,然后装到袋子中进行压制,待其定型后还要拿出来烘干。
只有这样,一块饼茶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所以,饼茶经过制作后,其外表上看上去就像是老式的中秋月饼一样,一大块圆圆的;而散茶就是一片片干枯的叶子,虽然清脆可是清香。
《3》
散茶和饼茶区别二:香气不一样
只要有细细品尝过白茶的茶友们,应该都有在茶汤中闻到过各种各样的香气。
这些香气中,有的像是果园里已经成熟的水果散发出的果香;有的像是在成片成片的芦苇荡中的闻到芦苇香;也有的像从花园中飘荡出来的阵阵花香;或是大西北农民家中的干枣香。
那么白茶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迷人的香气呢?
其实,这些都要仰仗着茶叶中的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橙花醇、香叶等一些芳香烃物质所起到的作用。
这些物质会在茶叶的加工之中慢慢的散发出来。
不过,如果经常喝白茶的茶友可能还会发现,相对而言散茶更多的是花香,毫香等,而饼茶则是枣香和药香并存的。
这是因为白茶的制作都是最为传统、手工的,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由于没有经过重发酵,散茶中的芳香物质也不会变的浓厚,所以其都是以花香为主。
然而饼茶在压制的过程当中,茶叶中的一种物质--果胶,也会随着流露出来附着在茶叶的表面上。
经过接下来的慢慢发酵,这些物质便会转化成一种淡淡的干红枣香气,而在时间的陈化下药香也会随之显现。
同时在冲泡的过程中,因为这两种不同的形态,其茶香飘出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散茶因为是分散开的,在冲泡时会比紧紧挨着的饼茶更快的散发出香气。
散茶和饼茶区别三:口感不一样
正如同散茶和饼茶在外貌和香气上有区别之外,它们在品鉴时的口感上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散茶,只是名叫散茶,可是它形散神不散。
白茶散茶的几个级别
不一样的。
白茶散茶执行标准是GBT 22291-2017,本标准规定了白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适用于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紧压白茶执行标准是GBT31751-2015,也可以说是茶饼。本标准规定了紧压白茶的定义、分类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以白茶为原料,经整理、拼配、蒸压定型、干燥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新白茶和老白茶鉴别
(1)看外形特征
新茶叶呈嫩绿色,老茶叶呈深绿色,叶缘呈锯齿状,有16~32对齿,叶端呈凹形,其嫩梗呈扁圆形,叶背有白茸毛,外形条索紧细,细嫩茶叶含筋梗,色泽黄绿,干净均匀,花干黄白色;假茶叶无上述明显特征,颜色枯滞,叶底颜色既无红茶那样红亮,也无绿茶那样翠绿。
(2)火烧鉴别
取茶叶数片,用火点燃灼烧,真茶叶有馥郁芳香,用手指捏碎灰烬细闻,也可闻到茶香;假茶叶只有异味,无茶香味。也可同时用正品茶叶和待辨茶叶火灼比较。
(3)泡开鉴别
抓取待辨茶叶和真茶叶各一小撮,分别用开水冲泡两次,开汤细看,每次泡10分钟。待叶子充分泡开后,分放在两个白瓷清水盘中,仔细观看叶形、叶脉、锯齿等特征。真茶叶具有明显的网状叶脉,主脉直接射顶端,侧脉伸展至叶缘2/3的部位便向上方弯曲,呈弧形与上方支脉相联合。叶背面有白茸毛,叶的边缘锯齿显著,基部锯齿稀疏。假茶叶的叶脉不明显,一般侧脉直射边缘,有的正反两面都有白茸毛,叶边缘锯齿明显,或锯齿粗大。
本文《白茶散茶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8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