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普洱茶生茶新工艺鉴别

普洱茶生茶新工艺鉴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9:08 点击69次

普洱茶新工艺辨别

新工艺高温炒青,炒制时间短,茶叶炒得比较熟,茶叶内的香气物质大量释放出来。

新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新茶香气高,甜度好,苦涩轻,青味比较淡,但茶叶内质浸出快,耐泡度不佳,后期香气消散快,不利于长期存放。

熟茶新工艺是发酵工艺和提香工艺的一次创新。离地木箱(竹篓)小堆发酵弥补了传统大堆发酵的不足,降低风险,堆味减弱

普洱生茶新工艺特点

生普茶:具有一山一寨、一地一味的特征,口感滋味丰富,层次感偏强,韵味十分明显,能极大的挑战茶客的味蕾。

冰岛普洱茶、老班章普洱茶、老曼峨普洱茶、那卡普洱茶、布朗山普洱茶、大雪山普洱茶,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品鉴和收藏的茶品

普洱生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生茶就是晒青毛茶,也就是茶鲜叶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后即可。而紧压茶就是晒青毛茶经过压制,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我们常见的紧压茶外形有:圆饼茶、碗臼形、方形、柱形等各种形状和规格。一般的紧压茶是不分等级的,但有高、中、低3个档次。普洱生茶在制作成之后,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使茶叶的味道更加的柔和。这个时间一般为5年以上,当然,普洱茶时间越久,口味越好。其价值也就更高。

【普洱生茶的鉴赏】

外形:条索完整、紧结、清晰

色泽:色泽光滑油润

叶底:柔软、新鲜、有伸张性

汤色:汤色会随着时间的增加由深黄色到金黄色再到黄色

香气:新茶带有幽幽的花香、豆香。陈茶(老茶)不同时期自然发酵出荷香、樟香、兰香等不同的香气。

滋味:新茶就像脱缰的野马,野性难驯、苦涩、茶味十足、回甘强劲,还带有幽幽的花香、豆香。陈芳时间越长,口感就越醇滑、厚重。

【普洱生茶制作工艺】

普洱茶鲜叶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后制作成晒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然后再压制成各种形状的茶,这就是紧压茶。

【冲泡方法】

盖碗、水温在100℃左右。

普洱生茶新老工艺对比

平时我们喝到的普洱茶,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分,在口感上有明显的区别,此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何味道会截然不同呢?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晾干——包装贮运。

采摘——简单地说,就是从茶树上把鲜嫩的芽叶采下来。一般来说,鲜叶采摘最佳时间是在日出后半小时后,这样才可以避免由于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的问题。由于云南气候特殊,干湿季明显,故一般把从二月到五月中旬采摘的鲜叶叫“春茶”。而在九月下旬至十一月底之前采摘的鲜叶称为“秋茶”。春天的茶青水汽强,但耐泡、强韧性好,秋天的茶青香气好,口感绵滑。

摊晾——又称萎凋。具体来说的话,就是把采摘来的鲜叶放在阴凉处自然晾干。摊晾的第一个目的是使鲜叶自然脱水,出现收缩、变软状态;第二个目标是脱“绿”,这个绿是“叶绿素a”,(茶叶中的叶绿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其中叶绿素a偏绿,叶绿素b偏黄)。叶绿素是普洱茶后期发酵转“红”的障碍,因此要通过摊晾,将茶叶中所含的叶绿素的天敌“脱镁叶绿酸a单加氧酶”激活,使其将叶绿素降解,达到“脱绿”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摊晾的时候,必须注意鲜叶的摊铺情况。

杀青——现在普洱茶的杀青方式主要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机械杀青一般是大型工厂或台地茶较多使用,以滚筒式机械杀青为主。而手工杀青,则是少数民族茶农,和家庭制茶以及古树茶使用。本文就以手工杀青(锅炒杀青)略说一二晒青毛茶杀青的制作工序。晒青毛茶锅炒杀青采用扬炒,就是把茶叶不停的扬起来翻炒,在降与落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充分保留了普洱茶的本味。杀青的目的是抑制、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去除鲜叶青味,增加其柔韧度以便下一步的揉捻操作,此时就要控制好温度与时间。而控制好温度与时间的关键是结合鲜叶数量、嫩度与水分含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杀青的目的。

揉捻——杀青完就到了揉捻茶叶的步骤,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的老嫩灵活掌握力度和时间。很嫩的叶子,轻轻的揉,揉的时间不能过长;老的叶子揉的时候力道要大些,时间要长些,揉到基本成条即可。揉捻这一过程是为了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叶在冲泡的时候能够充分溢出茶汁,喝的时候口感会更好哦。

晒干——是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偶尔给茶叶翻个身,使其受太阳光照均匀。此过程可使茶叶中的有机物质和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保留,使茶叶得以保留原味(只是因为受太阳光的限制,大多数的时候晒干这一步骤很难完成)。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先用蒸汽蒸湿,称好重量然后再放在不同的模具中压制成型(传统制作方法一般是石模压制)。

晾干——放在架子上自然风干。要把普洱茶晾干到含水量在10%以下,才能保证普洱茶在仓储的时候不会因普洱茶所含的水分过多或过少而发生变质。

熟普的制作工艺

一杯好喝又好看的普洱熟茶是怎么来的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熟茶的制作过程。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在于制成晒青毛茶后,熟茶经过洒水渥堆(包含喷雾式、菌类等)人工快速发酵,而生茶则没有。

简单点总结,普洱熟茶的制作就是普洱生茶制作成的晒青毛茶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普洱茶熟茶生产流程为:生茶晒青毛茶→洒水渥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1)渥堆发酵

鲜叶采摘以后,经杀青、揉捻、晒干成为普洱晒青毛茶。在洒入适当的水(水质的好坏对发酵茶的品质影响很大,水质要求清澈,回甘好。优质的地下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发酵茶的首选。)将湿水与茶叶按一定比列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和品质。

传统熟茶制作方式,渥堆技术以一次完成为原则,经5-8次翻堆后,使茶青充分均匀发酵,整个渥堆工序约需四到六周。这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掌握好温度、湿度是生产普洱熟茶的关键。

(2)出堆

发酵和翻堆工序结束后,为避免茶叶发酵过度,即起堆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

(3)解块

渥堆通常会造成茶青结块,所以在起堆以后采用传统手工分解。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较为奇妙的东西——老茶头。

(4)干燥

室内发酵堆开沟进行通风干燥,每隔3-5天开一次沟,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普洱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则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

(5)筛分

对普洱茶进行分筛处理,把普洱茶分级为宫廷、一级、二级……同时,剔除非茶类夹杂物,如石头、谷壳等,剔除老梗、花、果等茶类夹杂物。

(6)蒸压

类似生茶蒸制过程。蒸压温度与时间、压力对茶品的香气口感有绝对性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大厂与小厂茶品,虽茶区与级别相同,但仍有差别的关键所在。

包装贮运——要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同时必须使用食品级包装材料,以及一系列的与普洱茶相配套的说明。在包装成件后,必须进行干仓储存,防止普洱茶茶质受到不利影响而变质。

普洱生茶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区别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老工艺和新工艺不可一概而论。生茶的新老工艺区别在于炒青,熟茶新老工艺的区别主要在于发酵。

老工艺生茶前期草青味明显,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方能褪去。老工艺茶冲泡时内质浸出节奏适中,耐泡度高,存放价值高。

新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新茶香气高,甜度好,苦涩轻,青味比较淡,但茶叶内质浸出快,耐泡度不佳,后期香气消散快,不利于长期存放。

在口感方面,老工艺熟普汤质厚实,入口茶韵浓郁,口感油润饱满,滋味甜醇;新工艺熟普无杂味,汤质浓稠绵柔,入口顺滑,喉韵甜润。

至于新老工艺,哪一个更有存放价值要看发酵的程度。发酵不够,茶叶没有达到理想的转化点;发酵过熟,后期没有物质可以转化,也就不存在“越陈越香”。

喜欢存茶的选老工艺普洱茶;喜好高香速饮的就选新工艺茶。

普洱生茶新工艺和老工艺对比区别

 首普和生普并非同一概念。首普是指普洱茶的一种品种,而生普是指生普洱茶。普洱茶根据其制作工艺和陈化程度,可以分为生普和熟普。以下是生普和首普的区别:

1. 制作工艺:

生普(生普洱茶):生普是指经过采摘、萎凋、揉捻、晾晒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生普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工序,茶叶内部保留了较多的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

首普:首普是指普洱茶中的一种品种,属于生普范畴。与其他生普的区别主要在于原料和制作工艺,其特点是茶汤色香味独特,回味悠长。

2. 外观:

生普:生普的外观通常为青绿色或墨绿色,略带黄色或红色。新制的生普茶叶颜色偏绿,陈年久远的生普则会呈现出褐色。

首普:首普的外观特征与生普较为相似,但首普的条索更加紧结,色泽鲜亮。

3. 茶汤:

生普:生普的茶汤青绿清亮,陈年久远的呈明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

首普:首普的茶汤色香味独特,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陈香,茶汤呈橙黄色或橙红色。

4. 口感:

生普:生普的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略有苦涩之味,但回甘生津快。

首普:首普的口感醇厚,入口绵化,绵软回甘,没有苦涩之味。

总之,首普是生普中的一种品种,其区别主要在于原料和制作工艺,以及口感等方面的特点。在选购普洱茶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进行选择。

本文《普洱茶生茶新工艺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7753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