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古树龙珠熟茶鉴别

古树龙珠熟茶鉴别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7:07 点击66次

正宗古树龙珠熟茶

龙珠熟茶和饼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外形和尺寸:

龙珠熟茶:通常为小巧的球形,大小约为3-5克,外观圆润饱满,色泽翠绿12。

饼茶:扁平的圆形或方形,大小一般为357克或200克,外观扁圆,轮廓清晰,叶片饱满13。

制作工艺:

龙珠熟茶:制作过程包括用湿布包裹茶叶、细麻线绑扎、短时间发酵和烘干1。

饼茶:包括筛选、压制、较长时间的自然发酵和存放,以达到陈化效果1。

口感:

龙珠熟茶:味道相对较轻,清香怡人,容易入口,适合多次冲泡13。

饼茶:味道更浓,沉香味明显,口感较为爽口,带有部分苦涩的回甘,适合长时间保存和慢慢品饮13。

陈化效果:

龙珠熟茶:由于体积小,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陈化速度较快1。

饼茶:体积大,密封性好,湿度和温度作用较小,陈化速度相对较慢,但具有更好的陈化潜力,越陈越香1。

综上所述,龙珠熟茶和饼茶在外观、制作工艺、口感和陈化效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选择哪一种形式的普洱茶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偏好和对陈化效果的需求。

易武古树龙珠茶熟茶

1、龙珠茶在冲泡的时候要准备好干净的白起茶具,最好提前用热水把它冲泡一下,让它温度升高,也把它里面的脏东西冲洗干净,然后再把准备好的龙珠茶放入到茶具中,茶具的容积如果在200毫升左右就要放入5~6克的龙珠茶。

2、把准备好的山泉水提前放入烧水壶中加热烧开,让它温度略降,温度在95度左右时就可以用来冲好龙珠茶,第1次冲水时水量不要过多,刚刚浸没里面的茶叶就可以用手轻轻摇晃,10秒钟以内就要把茶汤倒掉,然后再次冲水再次冲水,再次冲水后30秒里面的茶汤就能泡好,降温以后就能慢慢饮用。

3、茶汤在取出2/3左右时就要及时蓄水,每次放入的龙珠茶可反复冲泡7~8次,但在冲泡过程中第2次冲泡和第三次冲泡要适当延长出汤时间,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分钟左右,这样才能让人们品尝到龙珠茶的诱人滋味,也能让人们品尝到它的独有韵味。

古树龙珠茶图片

是古树龙珠茶。因为古树龙珠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同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保存古树龙珠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保持原包装,最好是龙珠表面的包装纸和包装袋完好,避免和空气接触,第二是保存环境要通风干燥,

冰岛古树龙珠熟茶第一名

班章龙珠和冰岛龙珠相比,各有千秋,如果非要说哪个好喝,就要看茶客的口味了,冰岛龙珠的口感特点是花果香气浓,入口独特冰糖甜,几乎无苦涩感,综合口感协调度极高。

班章龙珠的口感特点是蜜香气浓,入口茶气霸道,苦涩度高,回甘猛。综合两款龙珠,口味淡的茶客会说冰岛龙珠好喝,口味重的茶客会说班章龙珠好喝,到底哪个好喝还是要看茶客。

古树龙珠熟茶有什么功效

古烨茶非常好。古烨茶秉承世家古法制茶工艺,以品质锻造品牌立本,以只做正山古树纯料立业,一贯坚持打造正统古树纯料普洱茶。

目前,古烨茶所产古树纯料普洱茶系列产品以普洱生、熟茶为主,另有传统七子饼茶、紧压砖茶、紧压沱茶、手工龙珠、散茶、红茶、白茶等,凭借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品质可靠、口味纯正等优势及特点。

18年南糯山古树龙珠熟茶

有一饼茶,浓缩了一代茶人几十年风雨兼程

有一饼茶,带您赏阅云南大地的苍莽风骨

有一饼茶,可在茶水中品味苦尽甘来的芳华

有一饼茶,延续茶魂匠心,让岁月紧紧铭记

八马信记号八八七

八马信记号八八七

由余正才先生亲自拼配、监制

工匠之心在于方寸之中

精工细作在于毫厘之间

余老现八十余岁高龄,普洱茶泰斗级人物,拥有着六十年制茶经验,传奇普洱八八青饼的亲历者。在他的带领下,勐海茶厂诞生了7542青饼、7572熟茶等普尔佳作,开创勐海茶厂辉煌时代,成就普洱标准,被誉为普洱经典象征。

一杯好的普洱茶,一定是有来自原产地好的原料作为基础,还需要在未来有好的仓储环境来成就它生命的第二次升华。

八马信记号团队严格按照余老的配方,采用大勐宋、小勐宋、易武、布朗山、南糯山五大茶区,精选16、17、18年早春乔木茶箐为原料,经两道秘制工序,手工精制,石磨定型,打造经典八八七。

余老用全新作品八马信记号八八七,阐释着半个世纪的茶情,再造普洱茶之经典作品。

观茶饼

饼形圆正饼薄

厚度匀称

条索清晰

芽叶壮硕

品味八八七

大勐宋的甜、小勐宋的醇、易武的柔、布朗的烈、南糯的韵,五者相辅相成,口味完美融合,刚柔并济,快速生津,回甘持久。

观茶底

茶底叶展完整,肥厚嫩绿,色泽均匀细腻柔韧。细嗅蜜香悠然,清香四溢。

结语

半个多世纪的人文情怀

半个多世纪的技艺精萃

半个多世纪的匠心精神

足以让世人细细品味品味和敬仰

八马信记号八八七

本文《古树龙珠熟茶鉴别》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6596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