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轻火茶鉴别方法

轻火茶鉴别方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6:24 点击66次

老白茶的鉴别方法和图解

一、看外观

喜爱白茶的茶友们都清楚白茶的产量最高的还是寿眉,银针与牡丹产量偏少很少有拿去收藏。所以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老白茶的原料正常是贡眉与寿眉,含有芽头、嫩叶和老叶。所以茶饼的颜色会呈现出多种颜色掺合,白毫会转化成银灰色。但是如果茶饼看上去是单纯的褐色或者是黑色的话,就能够判断是喷水后高温发酵的做旧茶了。

二、闻香气、尝滋味

真正的老白茶口感比较滑溜,杯中香气扑鼻,而且非常耐泡,尤其是存储7年以上的老白茶,更甚。如果冲泡老白茶,只有陈香没有其他的香气,汤水的口感滋味似普洱茶的平顺,并且不耐泡,正常就可以判断是做旧的老白茶。

三、看叶底

所谓的看叶底就是看茶渣,真真正正的通过自然氧化,缓慢发酵的老白茶,叶底静脉走水清晰,有活性,用手指揉搓有很好的韧性;而后期加工、造旧的白茶脉络不清晰,用手一捏就烂掉了。

鉴别老白茶的几种方法

什么是老白茶?

行业内有这样一个说法,只要保存三年以上的白茶,就称为老白茶,前提是茶叶品质好、储存质量佳的情况下,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2015年制成的新白茶,在良好的条件下储存到2018年,就称为老白茶,老白茶也分为不同的种类,是沿着新白茶所划分的,白茶根据不同的采摘标准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白毫银针全部由芽头组成,全身披满白毫,白牡丹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寿眉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在形态上又分为白茶散茶和白茶饼,根据海拔划分了高山白茶和平地白茶,这些不同的划分,也影响了白茶不同的口感和香气,本文以三年的老白茶来介绍,让刚接触白茶的茶友,能简单的了解老白茶。

轻火岩茶特征

焙火属于岩茶精制环节。一般分为轻火、中火、足火,温度和焙制时长依次增加。(也要因茶而异)

从外形和茶汤上来看,轻火岩茶茶底像单丛,绿红相间,茶汤橙红透亮。足火岩茶茶底偏黑,颜色均匀,茶汤颜色更深(茶红素和茶黄素氧化聚合,转化为茶褐素)。

焙火不是岩茶独有,比如烘青也会烘(近似于焙,但以干燥为主),但岩茶将其发挥到极致。

准确来讲,焙火其实没有火。电焙当然没火,炭焙也是先要“覆灰”(披灰),焙制环节是没有“明火”的。

所以,炭焙应该没有什么“炭味”,绝大多数人也区分不出炭焙与电焙。高档岩茶一般都是炭焙,但作为消费者,不必要为自己辨别不出来的概念买单。

再说说为什么要焙火?

第一是干燥便于保存。

焙火后,岩茶含水量会低于3%(白茶红茶一般是低于6%),更容易存储。(这样也易碎,轻放,不能压)

第二是去除不好的味道。

焙火能去除一部分低沸点的青味物质。

第三是巩固品质。

轻火可以固定毛茶的香气,足火可以生成一些更“沉稳”的香型,比如花香可以转化为乳香、果香。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足火并不是高火,急火。

高火、急火容易让茶焦糊,所谓的“焦味”绝不是足火茶的特点。也易使茶焙不透,外面干了,里面含水量还挺大。这样的茶,味道和茶汤都会比较浑,后期存储也容易变质发酸。

抛开焦味、酸味,许多茶友特别是老茶客喜欢足火茶,是喜欢其成熟的感觉,所谓“熟香”。(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综合结果)

因此,存在一条“鄙视链”:“足火鄙视轻火”。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传统岩茶是足火,但轻火出现也是市场的需要。喜欢清香和喜欢熟香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口味之别。

我平时都喝足火茶,但时不时也会冲一大壶焙火很轻的漳平水仙,放凉了当水喝,方便又解渴。

再者,不是所有茶都能足火,都适合足火。比如毛茶做青比较轻,香气显著,要是用足火来焙,香气易散失,用轻火倒能保持住这特点。

佛手茶做青较轻,用轻火就很合理。(此佛手不是指永春佛手,是指用岩茶工艺做的佛手。永春佛手属于闽南清香型乌龙茶)

最后,焙火对提升岩茶品质有一定帮助,但茶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在其粗制完成后固定了。不好的毛茶,焙不出好茶;好的毛茶,焙火不当,倒会变差。

从毛茶到商品茶,品质的提升很重要的因素是拼配。

拼配技术性极强。我在武夷山永生茶厂看游玉琼女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评审肉桂毛茶,归堆拼配。她问在场的徒弟,哪个最好,最有桂皮香,没有一个人答对。

至于谁能喝出哪个山场,那就更玄之又玄了。

真不用有这些不必要的负担:我为什么受不了足火,好山场茶一定好等等。说到底,喝茶只是搞清楚一件事“哪些茶适合自己”而已。

足火中火轻火茶什么区别

乌龙茶焙轻火,是茶香最香的。简单说就是,当开水冲进泡茶容器里,立刻满屋飘香的,大概率就是焙的轻火。

乌龙茶焙中火,则是兼顾茶香和汤感,取一个茶气和汤水相对平衡的状态。

乌龙茶焙足火,看中的则是该茶的丰富感以及层次感,比如有些焙足火的水仙,从你喝第一冲到最后一冲,都会有满满的浓稠感,这种就是老茶客的心头爱。

本文《轻火茶鉴别方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61787.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