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普洱茶六味两性内质鉴别法

普洱茶六味两性内质鉴别法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20 04:58 点击71次

普洱茶内质

曼糯、班盆、南糯山和章朗茶都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各自具有独特的外形和内质特征。

曼糯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班盆茶则以其肥壮的芽叶和深沉的色泽著称,口感浓郁,韵味悠长;南糯山茶香气高扬,口感鲜爽,甜润回甘;而章朗茶外形紧结,内质醇厚,香气独特,带有明显的山野气息。这些茶叶都是云南大叶种的代表,各自展现了普洱茶的魅力与特色。

普洱茶是碱性

酸性

大多数茶叶都是碱性的,有少部分茶叶是酸性的,常见茶叶酸碱度的基本情况如下:

1.常见的碱性茶叶:绿茶茶叶属于碱性,碱性值达到了1800,碱性等级为V级;多数红茶茶叶属于碱性,碱性值达到了1680,碱性等级为V级;

2.常见的酸性茶叶:普洱茶茶叶属于酸性,其属于微酸性,酸性等级仅为I级。

抛开茶叶的酸碱度,大多数茶叶的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全面和充分。以红茶为例,每100g红茶茶叶中含有1934mg的钾、378mg的钙、390mg的磷,还含有镁、钠、硒、铜、硫、氯、铁、锌等矿物质元素,以热水冲泡获得的茶水,是较为健康的茶饮。

普洱茶内质审评茶水比例

茶艺是门手艺活,“知行合一”,持续学习、练习,直到变成你的本能,离悟道、大成就不远了。成“安身立命”之基石。

2、柴米油盐酱醋茶 琴棋书画烟酒茶 。茶具生活性与艺业性,集形而下和形而上为一体,联结人与自身、人于人、人与自然,需要茶艺师去体悟并分享于他人。

3、泡茶很象煲汤,食材与水比例适宜、全程高温、文火慢炖、动作轻柔,是基本且重要的因素。放到泡茶,除了会去感受每一道茶汤的变化,其他原理都可以照搬。

这里应该有几点领会:

茶性如人性,整个过程中你如何对茶,茶如何对你。

动作宜轻、宜静。不宜急、重。

投茶量、水温一定要注意,浓淡通过浸泡时间来调节。

【一、关于投茶量】

1、投茶量与注水量的比例

绿茶比在1:50左右。

白茶、红茶、普洱熟茶(黑茶)比在1:30到1:50之间,一般为1:30。

普洱生茶、乌龙茶茶水比在1:10到1:20之间,一般为1:15。

技巧:投茶量与茶汤口感的关系只有一条:浓度。因此宜多不宜少。投多了简单,出汤加快即可,茶汤还是协调的;如果投少了,需要靠延长坐杯时间来增加浓度,这时候茶汤的口感就有可能不协调了(茶水分离的必要性)。

2、用手称克

很少有人在家喝茶用秤,如何找到大概的投茶量呢?细小的芽茶(如大部分绿茶),可用三个手指撮取两次,基本是3克;条索状的乌龙茶, 可用四个手指抓取两次,基本是7克。

【二、关于水温】

好茶不怕开水烫。

很多茶友认为茶不能用开水泡。那么你能不能回忆下这个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真实的情况是:一切好茶不仅不怕开水泡,还必须要借助开水来激发茶香和滋味。

那么坊间传说的开水会烫坏茶的理论是哪里来的呢?

短时间的高温浸泡,会增加茶汤的苦味。因此很多人为了避免苦而选择降低水温、延长浸泡时间。然而这会损失茶香和茶汤的丰富口感。如果一款茶五味平衡,在短时间高温浸泡下的表现是最佳的。

高温提香、苦涩加、层次感强;

低温香弱、苦涩减、层次感降低。

有以下情况需要降低水温:

极少数嫩的单芽茶(洞庭碧螺春金骏眉、银针等),90度,上投法。

有缺陷茶,也要适当降低水温(如苦化不掉、异味茶喝汤)。

茶叶的内质不丰富的茶。(生普树龄小、土壤不宜、施化学肥等原因)

普洱茶中医属性

冬天喝普洱茶好,冬季可以和普洱茶减肥暖胃。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

普洱生茶的茶性

当我们把普洱茶作为一个植物学范畴的树种来看待时,就会有了野生茶、栽培茶和野放茶这些概念,野生茶、栽培茶和野放茶是对茶树种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环境的表述:

野生茶:非人工栽培的茶树;

栽培茶:人工培养种植的茶树;

野放茶:丢荒、荒芜的栽培茶树。

也有人将野放茶用“野生茶”来称呼,其实这是两种茶了,野生茶较多保留了原始茶树的形状,其种性是“野”的。

野放茶早年为人工栽培,后被荒芜,成为荒野之茶,这类茶大多是地方性很强的品种,多生长在人类活动的区域。

野生茶不是茶

从茶树分类学角度来看,野生茶不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饮用的“茶”。

在植物学分类里,我们通常所饮用的茶,被列为植物界、被子植物们、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

茶组里有17个茶种,目前世界各国所栽培利用的“茶”,只是茶组里的一个“种”,其染色体多为二倍体,其余茶组植物,大多处于野生状态,虽也有被采摘利用的,但染色体多为单倍体。

因此,科学意义上的野生茶,是分类学里“茶系”以外的“茶组”植物的总称,它们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

这种野生茶和目前广泛栽培的茶树不是同一类茶系植物,能否饮用,需待进一步科学验证。

本文《普洱茶六味两性内质鉴别法》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52973.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