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叶底鉴别茶叶
一、颜色匀称。
六大茶类里,绿茶是不发酵茶,绿叶清汤,叶底颜色也以嫩绿为主。
若在绿茶叶底里发现红斑或者黑褐焦点,显然是工艺有问题。
那些焦黑碎屑,多数来源自炒青绿茶杀青不当。
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将茶炒焦所致。
红茶的叶底颜色以古铜色为主,颜色红匀。
色泽红且偏深,稍微带点青褐色。
和其它茶相比,红茶发酵程度偏高。
若是发现某款红茶的叶底,有红有绿,颜色深浅不一致。
色系驳杂,带有明显青条,多半是发酵不足或发酵不均匀导致。
(有机牡丹王的叶底,颜色匀称)
至于白茶的叶底,得结合具体茶类来分析。
白毫银针,叶底偏鹅黄嫩柳色。
白牡丹,芽白叶绿,泡开的叶底里,芽头底色也是以绿为主。
春寿眉,整体是深浅不一的绿色。
秋寿眉,叶片上绿色占据大多数,但也有分布砖红、郝色、土黄等。
新白茶的叶底颜色,大致如上。
若是老白茶,随着年份递增,叶底色系不会彻底颠覆,只不过颜色深浅略有不同罢了。
(金奖大红袍的叶底)
《3》
二、茶梗柔软,没有麻梗、剥皮梗。
茶叶里该不该保留茶梗?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连梗带叶一齐采摘的白茶寿眉,经萎凋、干燥后,成品茶里保留茶梗,再常见不过。
对武夷岩茶(属乌龙茶)来说,岩茶虽说是“开面采”,茶青采摘时也是连梗采下。
但岩茶加工工艺复杂,初制结束后,还要专门剔除茶梗与老叶,再进行焙火。
因此但凡在岩茶叶底发现茶梗,都是挑拣不精、工艺粗糙的表现。
红茶该不该保留茶梗,得看具体情况。若是金骏眉,只取芽头为原料,何谈茶梗?
(金奖大红袍的叶底)
另外,即便是“有梗”的茶,对茶梗的要求也不能放松。
泡开的叶底里,茶梗是身段柔软的。
不能像是牙签那样,捏着偏硬,没有半点弹性。
按照《茶叶审评术语》描述,还得另外留意这两类特殊情况。
一是麻梗。
指陈年老梗、粗老梗,偏麻白色。
这样的粗老茶梗,一早就脱离适采范围。若是成品茶内保留过多老茶梗,会导致茶汤滋味偏薄,带粗老味,不耐泡,质量不高。
一是剥皮梗。
个别红茶、岩茶里若发现大量剥了皮的茶梗,证明它在加工时,揉捻不当,用力过猛,是典型制茶败笔。
(假冒金骏眉的叶底,僵硬、无弹性)
《4》
三、叶底要有弹性、有韧性。
早些年在上海的茶博会上,见过一泡古怪的熟普。
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盖碗后,先打开往里瞅了瞅叶底。
发现里面是软趴趴的,一点也不鲜活。
见状,对方解释称,这是因为熟普是渥堆茶,渥堆发酵后的茶叶,都是如此。
(假冒金骏眉的叶底,僵硬、无弹性)
这番话不可信。
叶底软烂,像烂菜叶那样,一捏就稀巴烂。
用审评术语来看,这属于“丝瓜瓤”。
是渥堆过度,叶底腐烂的表现。
叶片沤烂,留下明显叶脉网络,形似瓜瓤。
这种叶底软烂,没有弹性的茶,慎买!
(2019白露茶叶底,即便是老白茶,也能很快泡开)
《5》
四、叶底不能僵化,泡不开。
之前在试茶时,领教过这样的病火岩茶。
一提到病火茶,估计有的茶友会纳闷,病火属于什么火功,它和足火茶又有什么差别?
个中差距,天差地别。
足火茶属于正常火功范畴,而病火茶纯属焙过头,将茶焙焦了。
(2019白露茶叶底,即便是老白茶,也能很快泡开)
鉴别病火茶,可从叶底进行分别。
正常的岩茶叶底,不论轻火、中火、足火,干茶条索在经历轮番沸水冲刷后,会慢慢舒展。
而病火茶的条索,颜色炭黑,没有光泽。
比较僵硬,顽固不化。
用手轻轻一捏,毫无弹性。
哪怕闷再久,冲泡次数再多,叶底里的干茶条索仍旧直挺挺的。
像被大火吞噬过的山林,彻底成了焦条,没有半点活力!
(2016白露茶叶底)
《6》
五、叶底留香。
内质充足的好茶,芳香物质积累丰沛。
干茶香、盖香、落水香、挂杯香、以及泡淡后的叶底,无处不香。
冲泡6、7冲,甚至更多次数后,茶味逐渐变淡。
这时,凑近盖碗去闻叶底。
若能闻到清晰的茶香,说明这泡茶的表现可圈可点。
闻香时,要注意温度变化。
(2016白露茶叶底)
绝大部分品质过得去的茶叶,泡茶出汤后,趁热去闻。
感受到茶香的存在,倒也不稀奇。
难能可贵的是,叶底在彻底凉透后,依旧保留丝丝缕缕冷香。
一泡茶喝完后,撂在桌上半小时、一小时再回来收拾。
当你准备倒掉叶底,清洗茶具时,不妨低头闻一下余香。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好茶哪怕在泡淡的、凉透的叶底里。
冷后的茶香依旧清清爽爽,没有半点杂味怪味!
(有机牡丹王叶底,芽叶大小较为匀称)
《7》
六、芽叶大小相对匀称。
不同茶叶之间,采摘标准不同。
比如,岩茶要“开面采”,采茶时不含芽头,连梗采下嫰梢的三叶、四叶为原料。
白茶白毫银针的采摘,却要采特定茶树品种的粗壮芽头,并且芽头不能是光秃秃的,芽身旁带有小叶壳,一旗一枪才是标准。
但同种茶叶之间,有等级高低之分。
以白茶白牡丹为例。
虽说同是一芽一叶、二叶,但芽头粗细、叶片宽窄不同,能分出特级白牡丹(牡丹王)、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等差别。
(有机牡丹王叶底,芽叶大小较为匀称)
等级标注清晰,归类鲜明的茶叶,芽叶大小要相对匀称。
像买苹果,分特大果、大果、中果、小果等选项。
如果买了5斤大果回来,开箱后却发现果子个头偏小,名不副实,无疑是太吃亏。
买茶也是如此,当你买了半斤牡丹王后,将茶叶泡开,叶底等级混乱。
芽头偏瘦、叶片太宽,根本达不到要求。
花买牡丹王的高价,结果却买到普通白牡丹,实在是白白多花冤枉钱。
从叶子上鉴别茶叶
区别:
1.所指范围大小。
茶叶从理论上来说也是一种树叶,树叶的范围比茶叶广泛,这是泛指和特指的区别。
2.作用不一样。
茶叶可以泡水供人饮用,可帮人解乏消暑。当然其他某些树叶也具有这一功能,如老鹰茶所用的树叶。但大部分树叶没有这一用途。茶叶在成为饮用茶叶时会经过人工采摘,炒青等工序加工。
3.茶叶在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茶文化,而树叶没有。
通过茶汤分辨茶叶种类
对
六大茶类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汤色为嫩绿、黄绿;红茶的汤色为红艳、金黄;白茶汤色为杏黄、赤金色;黄茶的汤色为黄色;乌龙茶的汤色为橙黄、橙红、金黄;黑茶汤色为深红、红黄色。
六大茶类品种较多,根据工艺、原料、存放时间等因素,茶汤颜色亦有所差别,因此,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但主体的茶汤色泽一般不会太大变化。
怎么通过叶子区分哪种茶
从叶序来区分:山茶的叶片为单叶互生。桂花的叶片为单叶对生。
山茶花是山茶花科的常绿灌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 卵形至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叶革质,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幼叶边缘有锯齿。
茶叶辨别种类的方法
茶叶的鉴别主要是指通过感官来评判真茶与假茶、新茶与陈茶。
1,真茶与假茶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区别。
一般地说,饮用真茶怡神悦志,有十大保健功能,而饮用假茶有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鉴别真茶与假茶可一闻、二看、三测定。
一闻是指闻茶叶的气味。可干闻,亦可用火烘烤后再闻。凡具有茶叶固有的香气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
二看是看叶片的形状。把茶叶用沸水冲泡开,不同品种的茶树其叶片虽有差异,但都有如下共性特征。其一,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一般为16~32对,叶片的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浅,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而假茶的叶片或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其二,茶树叶片的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7~10对侧脉,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脉系统。凡不具备上述特征的都是假茶。
三测定是指用化学方法测定“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凡是咖啡碱含量达2~5%,同时茶多酚含量达l0~20%的是真茶,否则即是假茶。
2,新茶与陈茶新茶有两种解释。习惯上将当年春季头几批鲜叶,经加工而制成的茶,称为新茶。茶叶销售企业都爱”抢新“,很多消费者也爱”尝新‘’。另一种解释是把当年的茶统称为新茶,而把上一年及年代更久远的茶都归为陈茶。l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新茶都比陈茶好,有的茶叶品种在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后,品质反而更优异。例如西湖龙井、碧螺春、莫干黄芽等绿茶,如能在生石灰缸中贮放1~2个月后,滋味将更加鲜醇可口且没有丝毫青草气。福建的武夷岩茶只要贮存方法得当,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口感醇滑,妙不可言。贮存多年的武夷陈茶被懂行的茶人视为至宅。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广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也都是香陈益清、味陈益醇。不过,就一般而言,多数消费者都爱喝新茶,特别是绿茶、花茶,存放过年后质量便大减。
那么,如何鉴别新茶与陈茶:
1)看色泽:茶叶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以及光的作用,色泽会有明显的老化。如绿茶中的叶绿素被破坏分解,色泽会从翠绿色慢慢地变成枯灰黄色。绿茶中的维生素C被氧化后会产生茶褐素,使茶汤变得黄褐不清。红茶中的茶多酚氧化后会使色泽由乌润变成灰褐色。
2)尝滋味:茶叶中氨基酸在贮存过程中逐渐被氧化,茶叶鲜爽味就相应逐渐减弱或变得“滞钝”。茶叶中的酯类物质被氧化后,会使茶的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
3)闻香气:一般新茶的茶香都鲜灵清爽,而陈茶的香气则低浊或含蓄。
本文《通过叶子鉴别茶种类》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1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