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如何鉴别做旧普洱茶

如何鉴别做旧普洱茶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3:25 点击60次

如何鉴别做旧老普洱茶

新茶外形新鲜,线条匀称疏松,旧茶外形灰暗,线条杂乱干硬;用手轻揉新茶时,手感干燥,用手一捻,即变为粉末状,旧茶则手感松软、潮湿,不易捻碎;沸水冲泡新茶后,气味飘香,旧茶冲泡后气味异常,茶水也呈浑浊状。

如何鉴别新工艺普洱茶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老工艺和新工艺不可一概而论。生茶的新老工艺区别在于炒青,熟茶新老工艺的区别主要在于发酵。

老工艺生茶前期草青味明显,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方能褪去。老工艺茶冲泡时内质浸出节奏适中,耐泡度高,存放价值高。

新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新茶香气高,甜度好,苦涩轻,青味比较淡,但茶叶内质浸出快,耐泡度不佳,后期香气消散快,不利于长期存放。

在口感方面,老工艺熟普汤质厚实,入口茶韵浓郁,口感油润饱满,滋味甜醇;新工艺熟普无杂味,汤质浓稠绵柔,入口顺滑,喉韵甜润。

至于新老工艺,哪一个更有存放价值要看发酵的程度。发酵不够,茶叶没有达到理想的转化点;发酵过熟,后期没有物质可以转化,也就不存在“越陈越香”。

喜欢存茶的选老工艺普洱茶;喜好高香速饮的就选新工艺茶。

如何判断做旧茶普洱熟茶

通常熟普洱茶好坏的鉴别方法如下

第一,做旧茶往往色泽陈旧,还能看到白色的霉斑,冲泡后汤涩浑浊甚至呈黑色。好的茶,生茶则茶汤清澈,叶底柔软有弹性;熟茶冲泡后叶底干瘦像粗纤维。

第二,看茶饼、看条索,好的普洱茶饼整洁干净,极有光泽。好的生普条索清晰粗壮,好的熟普金芽显著。

第三,闻茶香,好的普洱茶闻起来有一种山野香味,而不是霉味。好的生普闻起来清新自然,好的熟普没有杂味、堆味。

第四,品口感,好的普洱茶泡出来的茶水明亮清透,喝起来口中生津,没有麻舌或喉咙干燥的感觉,喝后还能感觉一股茶香味。好的生普回甘生津,好的熟普顺滑、不挂喉。

第五,看汤色,汤色红浓剔透则是品质较高的普洱茶,其颜色犹如红酒一般。颜色偏向深红、红褐均属正常,但如果汤色暗红、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第六,看茶渣,熟茶的颜色呈红褐色,很柔软,能捏成泥团状,劣质的普洱茶茶渣,摸起来则很硬,像粗纤维的感觉。

如何辨别普洱老茶真假

1、茶汤

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之一。

不论什么茶,其茶汤都有清澈明亮的特点。同时粘稠度与顺滑感也是判断茶汤的重要指标。

2、甜度

“甜度”与“回甘”并非同一个意思。

甜度是指入口后茶汤在舌面上给人的直接感受,高雅清甜,是鉴别一款茶品质优劣的因素之一。

3、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是两个概念,但往往会同时出现。

好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尤以古树茶给人的体验更为突出,而且口感稳定,快而持久。

4、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但表现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此时这种原性就体现的尤为突出;

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

因此,苦涩不是茶气,很苦的茶叶不一定能给人全身毛孔顿开的感觉,而存放多年的优质普洱茶喝起来也不一定有明显的苦涩味道。

5、喉韵

喉韵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因素。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经过喉部时也一直释放,尤其是以古树茶的喉韵明显和持久。

6、耐泡度

耐泡度,是判断茶品品质优劣因素的重中之重。

在品饮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耐泡度就只有到达于此。耐泡度决定了茶的稳定性,耐泡度越好,稳定性越高。台地茶一般6泡之后就会开始减弱,古树茶都能持续至8-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

7、稳定性

通过耐泡度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

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尤为丰富,后期存储时潜力巨大。

做旧普洱茶分辨

1、先闻普洱茶的味道:老的普洱茶在一段长时间的陈化后,有自然的陈香韵味。没有其他杂质的味道。越是老的普洱茶、越是好的普洱老茶异味杂味就越少;

2、看干普洱茶外形:老茶用存放时间较久、熟茶色泽已变成红褐色油润,生茶已没有黄绿、青绿色,而转化为黄红、红褐色且色泽匀整。老茶用手指捏,因氧化发酵而有膨松感,颜色自然,闻起来带有一股陈年味;

3、开汤鉴茶:年代久远的茶,冲泡后茶叶展不开,有些会呈木化现象,如果黑黑亮亮的通常是碳烤出的“新鲜老茶”,非真正老茶。乌龙老茶存放三十年左右,茶汤呈淡琥珀色;四十年以上颜色更深,有时因存放地点的关系,或原本就是重发酵茶,茶汤会呈深琥珀色,老茶汤色红油透亮,汤色不发黑不浑浊。就算陈设30年、50年甚至100年,汤色仍清澈透亮。而做旧茶,速成古董茶则汤色浑浊。

本文《如何鉴别做旧普洱茶》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1687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