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鉴别 > 怎么鉴别老茶膏

怎么鉴别老茶膏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23:13 点击56次

怎么鉴别清代茶膏

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茶膏制作方式:

宋朝:入柞法制作茶膏 公元1186年,宋代赵汝砺所著的《北苑别录》中就第一次详细的记载了茶膏的制作工艺(原文节选):“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

清朝:从大锅熬制到宫廷加热提取工艺 清代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制作上脱胎于古代唐宋的工艺,同时又有较大不同。

最初进贡到清代皇室的茶膏是采用土法熬制工艺的民间茶膏。但随着茶膏受到清朝皇室的青睐和重视,清朝宫廷在研究古代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茶膏加工工艺。 发展这一工艺的清代制茶工匠显然研究了茶膏的整个历史,了解民间土法的危害,也清楚宋代茶膏的制假历史,所以极为重视有效的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

清代工艺的最大特色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采取了适度加热的方式,相传以花梨木作为炭火,保证茶膏制作过程中的温度。

与以往工艺制作的茶膏不同,清代皇家普洱茶膏在气味上能够保留茶香,并且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放置时间越长,越具有厚滑的口感。

这都归结于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加热,有效的溶解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保持了普洱茶叶的原始特性。

现代茶膏制作工艺: 到了现代茶膏制作多以制药工艺制作和高科技“仿生浸提”工艺取两种形式。

制药工艺类似于制药中的冲剂提取法,后面一种工艺则主要是复原及模拟清朝宫廷茶膏制作工艺在常温、特定环境中将茶叶中有益物质析出凝结为膏。

后者町花雨普洱茶膏就是采用国家专利技术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来制作茶膏。

如何辨别茶膏

我国古代唯一写茶书的皇帝!宋徽宗是中国古代三百多个皇帝中唯一写茶书的人。他在茶著《大观茶论》(《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提出一个通过茶膏鉴别茶的方法: “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 意思为:茶饼的外表如人的面目,茶饼表面含的膏状物质,如果较稀的话,会出现很多皱纹。如果表面含的膏状物质较多、较厚,则膏会粘稠,其表面的纹理不明显,质地坚实。宋时的茶人已经成功地将茶叶与茶汁分离,又将茶汁还原为另一种稠状物质,即茶膏。

老茶膏怎么辨别

1、煮着喝

茶膏像老白茶和大红袍一样是可以用水煮的。先将蒸馏水或者山泉水注入到水壶里面,再打开开关煮水。水煮开之后,将一克茶膏放入到水壶里面,这时候不要关掉开关,让水继续沸腾,让茶膏在沸水里面翻滚融化,茶膏全部融化大概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待茶膏全部融化,就可以将茶汤分出来饮用。一般在茶汤温度降低到45-55度的时候,是观赏茶汤汤色的最佳时间,而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茶汤颜色会不断变深。注意一克茶膏一般用500毫升的水来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增减茶膏的量。

2、泡着喝

先用水壶煮水,再准备好茶具,取一克左右的茶膏放入到茶杯里面,再将开水注入到茶杯里面,首次注水量在300毫升,接着,轻轻晃动茶杯,让茶膏充分溶解,接着再注入300毫升的沸水,放置一分钟左右就可以让茶膏全部溶解。

茶膏和速溶茶粉不同,其溶解到特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饱和,这时候,需要重新注入开水,开始再一次溶解的过程,所以,茶膏也是可以反复冲泡的,喝完之后续水,直到茶膏完全溶解,完全被喝掉。食用茶膏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牛奶制成奶茶。

清代老茶膏功效

宫廷茶膏指清朝宫廷普洱茶膏,故宫博物馆现在还存放一些,光绪年做的,当时的茶膏制作要经过186道工序,72制作周期,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宫廷茶膏的图片:古代茶膏是皇室喝的,一般人喝不到。现代的茶膏有古法熬的,有恒温提的,低温萃的,茶膏的形状和颜色更多了,有黑的,白的,黄的,绿的,小颗粒的,条的,块的,团的,宫廷的只有黑色方块。

现代茶膏的价格也参次不齐,好的茶膏价钱也相对偏脯但能喝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

本文《怎么鉴别老茶膏》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jianbie-11536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