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疗养生 > 功效作用 > 冰岛茶作用

冰岛茶作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9:13 点击80次

冰岛茶作用和禁忌

一、包含国家:北欧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通称的四国不包括冰岛),它与西欧,东欧是完全不同的味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高福利的生活和高度发达的工农业,素有设计之国的美誉。

二、文化: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国家有着许多不同的礼节风俗,在挪威不要惊吓河鸟,因为河鸟是挪威的国鸟,政府规定是不准捕捉或伤害河鸟的。

三、穿着习惯:在欧洲请勿穿着背心、短裤、拖鞋进出公共场所。在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周围的人;请勿穿着睡衣走出房间,离开饭店外出逛街,请身带饭店名片,以备迷路时使用;欧洲饭店一般不备牙膏、牙刷、拖鞋,电压为220伏;饭店房间内酒水都非常昂贵,如不饮用请不要移动,以免酒店电脑自动记帐。欧洲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在房间里,用电器烧煮食物引起家具损坏是要赔偿的,洗澡时一定要当心,湿及房内地毯是要赔偿的;勿将洗涤物挂在窗外或阳台里。酒店内可拨打长途电话。

四、餐饮:欧洲的中国餐馆因地域、材料、设备及消费对象等因素,饭菜风格与国内有诸多不同,请不要“对号入座”;进餐时,不要翘二郎腿,不可靠在椅背上进餐;如果用刀叉,不可舞动刀叉说话,阁下如对某种食品禁忌,请务必于团队出发前通知,以便事先妥善安排。在酒店用自助餐,请适量选取,切勿在餐盘内剩余过多或打包,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行程中有时难免因交通堵塞等特殊原因耽误用餐时间,可自备一些饼干、巧克力等零食。

五、厕所:欧洲大部分城市不设公共厕所,公路边的厕所需交费。所以,请您在上街前先安排好自己;随地吐痰、乱扔废物、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将被重罚!请维护您的形象和利益;在公共场合低声讲话是有教养的表现。

六、温度:北欧夏季比中国慢七小时,冬季比中国慢八小时;由于欧洲天气情况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午间气温较热,早晚天气较凉,而且变化极快,最好准备夹克和雨衣,以便不时之需。

冰岛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冰岛的奇葩禁忌有,

男子一般不随便参与妇女圈的讨论。同女子接触时,忌问女子的年龄,并忌与她们开玩笑。

冰岛人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不在13日这一天举行重要活动,不能有13个人同桌共餐。

冰岛人在商贸活动中注重时效,忌拖泥带水。在他们看来,失约就是失礼,不守时便是缺乏信誉的表现。因此,万一因故不能准时赴约,要尽早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若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在场其他人员表示歉意。 递接名片时,可附带说上一句请多关照之类的话。

赠送礼品时,越是带有异国情调和特色的礼品便越受欢迎,不要拒绝回赠的礼品。

冰岛茶的由来和功效与作用

冰岛茶属于普洱茶

因为产自云南冰岛,所以被命名为冰岛茶。如果单纯说冰岛茶,一般是指的生茶,若是要说熟茶,一般会在前面加上“熟茶”这两个字。所以,冰岛茶也就是普洱生茶的一种。这种茶明确地以产地为名称,可见这个品种非常珍贵,售价不低。

冰岛并不是一个国家(虽然也有一个国家)。而是指的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临沧市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对冰岛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为当地土司“版纳古茶山引入”说,一为其他地方引入说。

长期喝冰岛茶的功效与作用

优点:冰岛茶的“冰糖甜”早已远近闻名,最大的特点就是苦涩低,甜度很高。甜感和回甘作用于舌下左右两侧,冰糖香气在舌上和喉部,喝过之后嘴里有明显的粘稠感。

香气极好,野韵十足,茶气很强。入口苦涩度极低,其茶汤质醇厚,水路细腻,饮时清甜绵密,饮后余韵无穷,香在汤中,气强韵远,饮后整个口腔清凉无比,喉咙韵味舒爽,久久不散。入口甘,入喉甜。

缺点暂无。

冰岛茶正确饮用方法

1、冰岛生普的冲泡方法并不复杂,在冲泡时一定要掌握好茶叶与水之间的比例,冰岛生普在冲泡时,水与茶叶之间的比例应该是50:1左右,冲泡这种茶叶时最好使用白瓷茶具或者陶制的茶具,在冲泡以前还要用热水先把茶具冲洗干净,并用热水把它冲烫一下。

2、把准备好的冰岛生普茶放在准备好的茶具中,冲入准备好的开水,水温一定要控制在95度左右,冲水的时候要让水沿着茶具的内壁缓慢注入,第1次冲水不要过多,水刚刚浸没,茶叶就可以让茶叶吸水温润,还可以把茶叶表面的脏东西洗掉,把泡出的茶汤倒掉以后,再次向茶杯中冲水。

3、像茶杯中冲水以后要盖好茶杯的盖儿,浸泡30秒到一分钟,这时里面的茶汤色泽就能变得红润,茶香也会散发出来,打开杯子盖以后取出里面的茶汤,倒在干净的茶杯装,再次向大茶杯中冲水,这次出汤时间要适当延长,大约在20分钟左右。

4、取出以后的茶汤温度较高,不能直接饮用,最好先关汤色再闻茶香,然后等它温度适宜后再慢慢小口品饮,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冰岛生普的真正诱人滋味,才能领略到它的独有韵味,经常按正确方法去冲泡冰岛生茶,还能让它发挥特别好的保健功效。

冰岛茶的利弊

当下,以南北极旅游为代表的极地旅游面临两种境况:一是日渐走热市场扩容,二是南北极生态环境愈加糟糕,亟须加强保护。极地游市场发展与生态保护需更好的权衡取舍。

有数据预测,在2022年到2023年的南极季,中国前往南极旅行的人数将赶超美国,成为前往南极旅行的第一大客源国。这一趋势的实现,建立在脆弱的极地生态环境得以较好保护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法律、规则及制度,集合政府、企业与旅行者等多方力量,落地为全球范围内实质有效的行动,成为极地旅游发展亟待破解的命题。

游客人数不断增加

在极地旅游中,南极游和北极游最具代表性,但其范围远不止于此,极地、海洋、沙漠和山川等极致稀缺资源下的高端定制旅游,也包含冰雪、露营、登山、越野、探险、深潜、狩猎和速降等高端户外特种旅游。

中国游客是极地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几年多处于不断扩充状态。以南极为例,2008年去南极的中国游客不足100人次,2017年已升至5300人次,同比增加超过34%,占全球南极游客总人数的16%,继续维持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地位。按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数据,预计在2022年至2023年的南极季,前往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将超过美国,成为南极游的第一大客源国。

一个趋势是,南北极游客由曾经集中于60、70后,渐“下沉”至80后,甚至90后,曾经游客多来自一线城市,现在已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参考携程的数据可发现,极地旅游产品报名人数较多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南京、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和长沙也是最爱极地旅游的部分城市。消费升级是促推极地旅游市场扩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推动后者进一步迭代升级。

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佘小殷认为,中国客群更为细分个性的产品诉求,促使极地旅游产品逐渐走向迭代升级,而更广泛群体对获取高端的极地旅游资源体验,以及对深度旅游体验的追求,将促推极地旅游市场发展继续上扬。

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也认为,现在的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用户、新消费、新体验和新场景需求,必然催生新产业结构变化。新中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选择也会更加苛刻和挑剔,更加考验产业端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

事实上,面对不断扩大的极地市场,旅行社之外,一些OTA“玩家”也在切入极地旅游市场,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聚焦在产品和服务。极地旅游游客对价格基本不敏感,但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却有着很高要求。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决定着极地旅游企业的市场话语权。这也为更多极地IP、更丰富的细分主题性极地产品的打造,提供了参考。

刘照慧建议,企业在做极地产品时,需要和产业链互动起来,在理念上要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包括对新的主力群体、新的消费方式、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的产业结构及服务的思考,“未来的旅游产业会更加注重体验、更加注重创新产品和稀缺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有全新的产业开发理念。”

拉美途总经理隋逸的看法是“慢工出细活”,她以南极游为例表示,这一旅游市场将是“打持久战,不断精进”。南极不是一个大市场,去南极的游客每年都会小幅度增加,所以南极旅游不会迅速洗牌,会长时间地做下去,“慢慢做、有得做,做极致”。

极地生态面临考验

极地游客群量保持上涨态势,极地的生态环境负荷也随之加重。今年一个引发诸多关注的现象是北极出现32度高温,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的生存系统遭受巨大破坏。有数据显示,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近半。包括我国在内,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多个国家在今年夏天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一个因素是南北极作为全球气候的调节功能正逐步弱化。人类活动尤其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更多涉足乃至干预极地生态环境,是影响因素之一。

去南极的游客多在南极半岛附近登陆,而南极半岛是整个南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冰盖融化最显著的地方。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此前国际上已制定了一些预防和控制举措。2009年,28个《南极条约》协商国一致同意,对前往南极的邮轮大小以及游客数量进行强制性限制,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这些限制规定包括禁止载有500名以上游客的邮轮在南极靠岸、南极每个地点每次只能有一艘邮轮靠岸且每次上岸的游客不能超过100人等。

不过,游客的不断增加已是不可逆的事实。野声地球教育创始人、资深极地专家姚松乔透露,冰岛在2002年大概只有24万游客,2016年为180万,芬兰的游客十年间从170万增至320万。北极地区的亚洲游客增速超过了任何其他地区。南极2017年到2018年的游客总量达到51707名,基本达到历史最高点。她认为,气候变化带来了南极游安全和体验的挑战,以后登陆地点可能发生改变。有的野生动物越来越不断往北迁移,也会越来越难看到。极地旅游一方面要减少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和可持续的环保运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华环保联合会顾问冯晓星表示,守护极地环境和发展极地旅游并非悖论,从产业层面来讲,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内容产品的维度,极地旅游的发展潜力绝非只有经济因素,更多的是极地可开发的资源承载力、持续力和稳定性,所以极地旅游迎来快速发展也意味着极地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保护极地生态如何作为

极地环境是极地旅游的载体,如若保护不力,极地旅游的扩容发展也可能成为泡影。姚松乔认为,南北极面临着非常大的环境挑战,要有教育属性和明确的管理措施,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都应该更加关注脆弱的极地生态保护。政府、企业、旅行者都应当将环境保护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今年2月初,国家海洋局颁布《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要求,申请开展南极活动的,应编制中英文环境评估文件报国家海洋局,并对南极活动组织者及活动者航空器使用、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等做相关规定,建立南极考察活动不良记录名单,建立南极活动信息共享机制及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协调机制。

2月末,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印发《访问中国南极考察站管理规定》,要求原则上应在中国法定节假日开展访问考察站活动,符合条件的访问人数每批次不超过100人,在站活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该规定旨在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规范访问中国南极考察站活动。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也发布了《关于加强赴南极等生态脆弱地区旅游活动管理的通知》,要求在组织赴南极等生态脆弱地区开展旅游活动30日前,组团社须将相关活动的人数、时间、周期、路线、行程、区域和内容等信息如实、准确地向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备案。另要求尽可能将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降到最低,游客要签订环保承诺书,从而减少对南极生态环境的破坏。

姚松乔认为,每个极地的旅游从业者都应该变成一个环保主义者,极地旅游的一个重任是既让大家欣赏这些地方,了解当地环境面临的挑战,同时要把来的游客变成环保的大使。

业内也有更多的努力行动。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极地旅游论坛上,中国极地旅游论坛组委会发布了《南极旅游环保指南》,在系统介绍南极之外,为南极游游客提供出行及游玩的环保指南,提升游客环保认知并助推付诸行动。正如姚松乔所言,很多旅行者在旅行前对南北极了解不多,其环保行为的发生需要一个长久的、习惯性的改变,也需要更多的信息让其知道在极地旅游时、回来以后该怎么做以及如何把极地之旅作为个人环保意识的开端。

本文《冰岛茶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82046.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