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疗养生 > 功效作用 > 新会青柑与红柑功效与作用

新会青柑与红柑功效与作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8:09 点击51次

新会青皮柑的功效与作用

新会大红柑茶采摘时间为农历小寒至立冬,即11月22日~12月21日,大红柑是在柑果成熟时采收、添茶、加工而成的茶品,大红柑的挥发油相对性含量较低,糖分含量较高,因此口感较为醇厚,甜爽,适宜日常泡茶冲饮。

新会柑的成熟分为四个阶段,柑胎,青柑,二红柑,大红柑。每年的8月到12月,柑果由青皮到红皮,随着果实成熟度颜色也由青绿逐渐转为橙黄色,柑皮表皮由硬变软,滋味由辛苦逐渐转为甜香。

1、胎柑

4-5月份采摘

胎柑是选取新会柑树开始生长果子的时候摘取的,属胎果,内未长果肉,是4—5月份采摘的新会柑。

2、小青柑

7-8月份采摘

小青柑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采摘,其皮薄、色深、质硬味香,味辛微苦,耐储藏。青皮挥发油及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药性强,可疏肝理气,缓解疲劳。个头小,携带方便,通常可以一整颗入水冲泡。

3、二红柑

11月份采摘

二红柑指未完全成熟柑,大概11月份前后采摘,二红柑加工剥出的柑皮叫二红皮,其皮稍厚,褐绿带红,质地软硬适中,性温和略甜,耐储藏。

4、大红柑

12月份采摘

12月份(冬至前)采摘的是大红柑,此时新会柑已完全成熟,果皮呈鲜亮的橙黄色。大红柑皮果糖含量高,性温味甜,果胶含量丰富,美容功显著,适宜煲汤、粥。

青柑与大红柑的功效与作用一样吗

红的好

青柑为青绿色,果实较小;而红柑为黄红色,果实较大。

采收时间:青柑一般为7~8月采收;红柑为11~12月采收。

色泽:青柑为青绿色;红柑为黄红色、大红色。

香气:青柑质硬皮薄,味辛气香;红柑皮厚,香甜润。

滋味:青柑清新、刺激;大红柑温润、甜顺。

新会青柑和大红柑的功效

青柑和红柑根据成长程度的不同,青柑还可以细分为青柑仔(小青柑),青柑;红柑还可以细分为二红柑,大红柑。四种柑皮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初生状态的小青柑和完全成熟的大红柑,下面以小青柑和大红柑为例,为茶友讲解,青柑和红柑的差异。

1、青柑和红柑滋味不同

小青柑因为处于生长初期,所以其质硬皮薄,味辛气香,所以用小青柑制作的柑普茶一般比较辛香,清新可人。

小青柑品饮滋味:略有水汽,生津,无回甘,一种清新的风格,感觉青柑味道霸气,基本遮住了茶味,可能有点不足,质硬味香,辛辣带苦,耐储藏。

大红柑其皮厚、色深、性温和,大红柑皮糖分很高,用大红柑陈皮制作的柑普茶,口感较为甜润,对胃刺激性相对弱一些。

青柑和红柑有哪些区别

大红柑品饮滋味:入口陈皮香浓郁,同时可以明显体会到普洱茶味,相对青柑,较甜。同时有一定润感,相对青柑有一些厚度,总体可以形容为普洱和陈皮结合相对略好,喝起来很舒服。

2、青柑和红柑功效不同

对于青柑与红柑的药理价值优劣目前争议较大,尚无定论。但我们都知道内含物质的不同,直接决定功效的不同。青柑和红柑之所以功效不同,本质上就是内含物质的不同。

小青柑和大红柑相比,内含物质最大的不同在于,小青柑挥发性果油(柠檬烯)和果酸(柑橘酸)含量高。(柠檬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复方柠檬烯在临床上可用于利胆、溶石、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柑橘酸:是果酸的一种,是一种对皮肤有益的营养物质,对皮肤有良好的滋养作用。)

青柑和红柑有哪些区别

大红柑和小青柑相比,内含物质最大的不同在于,大红柑果香类芳香物质含量高,含海绵松丝较多,果糖含量高。(果香类芳香物质:大红柑成熟度高,果香类芳香物质含量高,据研究表明,植物中芳香物质,对于控制中度、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具有实际效果;海绵松丝:较好的膳食纤维,能够帮助肠胃蠕动助消化、对于调节膳食平衡有较大的助益,且富含多种维生素。)

青柑与红柑差别

柑、桔、橙是柑桔类水果中的三个不同品种,由于它们外形相似,易被人们所混淆。柑桔,是桔、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柑和桔的名称长期以来都很混乱。按科学的角度来衡量,桔是基本种,花小、果皮好剥、种子的胚多属深绿色;柑是桔与甜橙等其它柑桔的杂种,花大,果实剥皮不如桔好剥,种子的胚为淡绿色

大红柑与二红柑功效区别

二红皮与大红皮在功效上是没什么区别的,主要区别是以下两大方面:

一、贮存

由于新会柑越成熟,皮就越甜,在贮存方面有难易程度之分。

由于大红皮比二红皮糖分高,所以在贮存方面,大红皮比二红皮难贮存,更容易虫蛀、霉变。在保存方面需多加留意。

如果是用于收藏的,可选择二红皮,更容易保存。

二、口感

由于大红皮比二红皮糖分高,在口感方面,大红皮当然也更甜香。

如果是用于泡茶的,可选择大红皮,口感更甜润。

本文《新会青柑与红柑功效与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70671.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