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 > 茶疗养生 > 功效作用 > 白茶萎凋的作用

白茶萎凋的作用

文章来源:茶文化网 时间:2024-06-19 17:18 点击74次

白茶的萎凋作用与功效禁忌

茶叶萎凋是制作好茶的第一步,它可以让茶叶的味道更加浓郁,口感更加柔和。不同种类的茶在萎凋程度上有所不同,绿茶需要短时间的萎凋,通常只需要几个小时;乌龙茶则需要中等程度的萎凋,时间大约在6到8个小时左右;红茶则需要长时间的萎凋,通常需要12个小时左右。黑茶萎凋时间更长,需要24到36个小时。总体来说,萎凋程度与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白茶萎凋不够的缺点

白茶的制作过程中的自然转化和后期储存过程中的自然转化,都需要活性酶的参与,虽然不同酶的活性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但是一般温度高于60℃活性酶就会开始变性,大多数酶在高于80℃的环境中,酶的变性将不可逆转。因此,烘干时,温度过高,容易使酶失活,导致白茶转化不顺畅,养分大量受损。用文火慢烘的方式,才能确保白茶的品质。

而白茶进行烘焙的温度确定,要根据白茶萎凋品质和需求决定。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在炭焙之前,要先对毛茶进行审评,确定毛茶的准确香气、滋味特点,还有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比如水气,气息不通畅,青味过重等等。再以审评得到结果为依据,判断这款茶更适合用怎样的火功去焙。不同的温度烘焙出来的白茶,它的品质特色是不一样。

例如:

荒山原料,经过萎凋后毛茶呈清香型,评定后工艺上无缺陷,就可以走两个火工。

一个是轻火,继续保持它的自然清爽;

另一个是中低火,让它轻微带有炭焙气息,但呈现更高的毫味毫香。

如果萎凋过程中有不足,那么第一要务就是尽可能通过焙火去降低缺陷。

一般情况下,白茶原料等级越高,烘焙的温度就要越低,以保证茶叶品质。银针等级的白茶最好使用文火慢焙,烘焙温度不要超过60℃;而寿眉等级的原料,可以适当调高烘焙温度,但是最好不要超过80℃。

白茶萎凋至八九成干时,进行烘焙。烘焙要进行2-3次,将白茶的含水率烘至国标要求的8.5%以下,但是一般福鼎的茶人都会选择把白茶烘至5%-6%左右,保证白茶后期储存。

白茶日光萎凋的好处

选择在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照不强的情况下进行萎凋,日照时间长短依温度高低而定,一般不能超过半小时,待叶面温度微热时需要移到室内通风处静置萎凋,待叶温下降后再进行日光萎凋。根据萎凋程度可重复2-4次,日照时间全程历时1-2小时。

白茶萎凋的详细过程

1 鲜叶采摘

一般采摘大白、水仙茶树品种或群体种的芽、叶、嫩茎为原料。采单芽制作白毫银针,或通过采一芽一叶的原料的基础上再通过人工抽针(即摘取芽头)制作白毫银针。采一芽一至二叶制作白牡丹。采一芽二至三叶制作贡眉。采一至三叶带驻芽嫩梢或叶片制作寿眉。采摘环节要注意保证茶青的新鲜度,避免物理损伤等。

2 萎凋

萎凋是白茶的关键工艺,茶鲜叶通过萎凋,失去水分,轻微发酵,达到白茶的品质状态。白茶萎凋适宜的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萎凋叶含水率在10%~15%。白茶萎凋时间需在36h~72h之间白茶品质较好。时间过短则氧化不充分,多酚类含量高,青气重且带苦涩味,时间过长则生化成分消耗过多,滋味淡薄且色泽偏暗。民间有比喻白茶的萎凋工艺“你就这样静静的躺着,时光改变了你鲜活的模样,直至两鬓斑白。”

将萎凋叶进行并筛,促进茶多酚酶的氧化作用,去除青气,增加滋味的浓醇度。并筛厚度一般在25cm~35cm,温度控制22℃~25℃;并筛时间视萎凋叶的实际情况而定。

4 干燥

通过干燥萎凋适度叶,固定品质,发展茶香,形成白茶产品。白茶干燥温度一般掌握在80℃~90℃,烘干后茶叶水分在5%~7%。

在初制的基础上,通过精制(拣剔→归堆→拼配→匀堆→复烘→装箱)形成白茶产品。( 传统的白茶产品主要是芽茶(白毫银针)与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1968年福鼎白琳茶厂在传统白茶的基础上,应港商要求创制了“新白茶”。[6]新白茶主要是在萎凋工序后增加了轻揉捻的工艺,因原料相对粗老故焙火温度(120℃左右)也相对比较高,品质上有香气高滋味醇的特点。2006年创制白茶紧压茶,是将白茶散茶制成不同造型的饼茶。白茶饼的原料相对粗老,多为夏秋季寿眉,通过压饼,可减小空间,优化品质,增加滋味的浓纯度,同时利于收藏

本文《白茶萎凋的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60822.html

为您推荐
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