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的作用是什么
盖碗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饮。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使用茶碗盖的方式冲泡的茶叶,通常是将茶叶放置在茶碗中,加上少量的热水进行冲泡,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再加入适量的热水,随后盖上茶碗盖慢慢享用。 盖碗茶最开始是流行于南方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它的特点是醇香幽深、口感浓厚、滋味纯正,是不少茶友的心头好。此外,盖碗茶也受到了不少旅游者的青睐,许多茶文化体验活动中,盖碗茶也会被列为必备环节,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盖碗茶是一种非常有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茶叶,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
盖碗的作用与功效
盖碗茶具的三大好处:
一、是盅小于碗,上大下小,注水方便,还能让茶叶沉积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
随后将备好的茶叶拨入盖碗中,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玻璃等,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此刻将碗呈盖半张半合之势,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满则易烫手,通过那缝隙可闻到茶叶在有温度的盖碗中发散出来的香气,有碗,以便更好地发挥茶叶的香气,香气易散失。而盖碗茶具,盖可入碗内,造型独特;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也可一人一套、观形”。
二、是上有隆起的茶盖,具有一种“端茶敬客”的礼仪,特别在礼节上,易凝取茶香,端起上有茶盏的茶托送至客人面前,还可以用来遮挡茶沫,易于泡出茶汁,添水时茶叶翻滚一是盅小于碗,还能让茶叶沉积于底,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盖沿小于盅口,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不会烫手,不易滑跌;
三、是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特别在礼节上,端起上有茶盏的茶托送至客人面前,具有一种“端茶敬客”的礼仪。每天沏上一杯香茶慢慢品位。
用盖碗泡茶的优势,在于我们能比较稳的控制它,因为它出水快,并且洗茶刮沫都非常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都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茶的香气也会比紫砂壶泡的茶的香气纯度会高很多,因为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加上能只直观的看出叶底的好坏,所以盖碗泡茶是比较方便的。并且盖碗泡茶泡得多,时间也短。
盖碗真正的用途
盖下80 CC的盖碗用处很大,这个容量的盖碗是非常标准的,岩茶盖碗,如果你平时有喝岩茶的习惯,选择这种80 CC的盖碗冲泡岩茶是非常好的,而且冲泡一些比较贵的茶叶,这种小盖碗也非常好,既可以少投放茶叶,还可以喝到浓郁的茶汤,尤其是自己一个人喝茶时,选择这种80 CC的小盖碗儿很长,会使用到的。
盖碗的使用忌讳
不能悬停的盖碗,当然也是好盖碗,因为在评判盖碗好坏的标准上,并不是以能否悬停作为评判标准,有些盖碗如知名汝窑,哥窑这些知名窑口生产出来的盖碗,它的品质肯定是很高的,但是这种后胎后幼的盖碗是不可以悬停的
盖碗的正确饮用方法
饮用盖碗茶时,在姿势,盖碗的拿放以及盖碗的摆放形态上都颇为讲究,即左手拿起碗托,右手拇指中指提碗盖并将盖轻轻翻开一道缝儿,举到嘴边小啜,此处碗托与碗盖都不能单独留在桌上,寓意不可分割,然后分小口饮用。
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
摆放:茶盖在茶碗的侧面上下放置,表示需要加水。
茶盖正扣在茶碗上,茶船摆放在座椅上,则表示暂时离开一会儿。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则表示已经喝完茶准备走了,提醒店家把茶碗收走。
盖碗的由来及使用方式
盖碗茶是一种传统的饮茶风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由茶碗、茶盖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因此也被称为“三才碗”。其中,茶盖代表天,茶托代表地,茶碗代表人,这一设计暗含了“天地人和”的哲学思想。盖碗茶起源于唐代的四川地区,并在清代京师(北京)盛行起来,成为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茶馆中流行的饮茶方式。由于盖碗茶具有保温的功能,后来在中国各地逐渐流行开来。
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盖碗茶已经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传统饮茶方法,同时也是一般家庭待客时常用的一种饮茶方式。盖碗茶的饮茶程序包括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和品饮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韵味。
相传,盖碗茶具的茶托(茶船)是由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发明,最初是为了防止茶杯烫手而设计的。后来,茶托的设计不断改进,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各种形状和装饰的茶船。盖碗茶文化的诞生,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细致和考究。
本文《盖碗的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4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