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过程中揉捻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
揉与焙是乌龙茶初制的塑型阶段。整个阶段分为三揉三焙六个工序,揉与焙是反复相间进行的,各个工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其程序为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扩展资料:揉捻应掌握“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原则:“热揉”:乌龙茶外形要求紧结、弯曲有皱节,鉴于乌龙茶鲜叶厚、成熟度高、含水量较少、所含纤维素和矿物质元素较多,体现出揉捻叶较松散,略有弹性,较难卷曲成条,所以,应及时“热揉”,炒青出锅后不待冷却立即趁热装桶揉捻,这时叶温高,内含物的分子结构松散,叶子的柔软性、粘性和可塑性较强,制成的条形能紧结、均匀。
适当快速重压:热揉过程中,桶内叶团温度高,容易造成闷黄味,影响色泽和香气,因此,要求快速短时。
快速短时可能揉捻不足,须加以一定的压力,乌龙茶揉捻是塑形的第一道工序,要求揉捻叶有较好的卷曲状态,和一定比例的破碎率,红茶揉捻破碎率为80-85%,绿茶为50-65%,乌龙茶揉捻破碎率因短时比绿茶略低,但加上做青破碎率,总破碎率略高于绿茶,是乌龙茶具有醇厚滋味的原因之一。-揉捻
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作用
揉捻的目的一是使茶叶成条形,二是使茶叶中的细胞破碎,茶汁溢出附在茶叶表面,有利于增加茶汤浓度,这也是洗茶快速出汤的原因。茶叶揉捻的越重,茶叶越不耐泡。
揉捻的功用除了做形,主要是造成细胞破碎、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干燥后冲泡才能泡出颜色和滋味。所以揉捻是做各种茶都必有的一道加工工序(白茶除外,新工艺白茶有轻微揉捻)。
茶叶手工揉捻的步骤和作用
剪枝或台刈后与幼龄茶树所发之新叶,制成之茶,滋味淡薄。此类茶叶,如制造得法,则形状美观。可用重萎凋凝集其茶汁,故揉捻须较重。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15分钟,无压力,15分钟略加压力。
第三次揉15分钟,半压力,15分钟较重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重压力,在半中间,放松5分钟。
第五次揉同上在低地区揉捻茶叶,务须注意空气之温度,全部揉捻时间包括解块在内,不能超过3小时。在低地区,中等之茶叶及适中之萎凋,以下表最为适用。
第一次揉捻4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捻40分钟,中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第三次揉捻40分钟,重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茶叶手工揉捻到什么程度为合适
您好,揉捻茶叶的转速应该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工艺要求来确定,无法简单地说快好还是慢好。
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嫩叶较嫩、质地较柔软的茶叶,转速相对较慢,以避免损伤茶叶;而对于一些老叶较硬的茶叶,转速相对较快,以更好地揉捻茶叶,使茶叶更加柔软。此外,不同的茶叶工艺也会对揉捻转速有不同要求,例如绿茶的揉捻转速一般较慢,而红茶的揉捻转速则相对较快。因此,在揉捻茶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茶叶揉捻到什么程度为好
可凭经验加以判定。功夫红茶加工,揉捻适度的揉捻叶,条索紧结,成条率一般应高达80% ~ 90%。揉捻充分, 揉捻叶局部泛红或呈淡黄绿色,用手紧握揉捻叶,有茶汁向外溢出,松手后叶团不散,但有些粘手,即为适度。揉检不足,条索较松,叶细胞组织破坏率低,难以发酵,会 使成茶香味淡薄,口味青涩,叶底花青;揉捻过度,茶汁损失过多,也会造成揉捻叶外形短碎。
本文《茶叶工艺中揉捻起什么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3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