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茯砖茶的功效和作用
金花茯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金花茯茶主产于陕西泾阳、湖南安化,是采用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拼配筛制、汽蒸沤淮、压制定型、发花干燥等工艺制成,由于其茶制作时,采用了独特的发花工艺,因此成品茶金花茂盛,又因在伏天加工,因此得名金花茯茶。
金茯茶与黑茯砖的功效与作用
金花茯砖茶以陈为贵,时间越久越珍贵,随着时间的陈化,金花茯砖茶也会越来越好喝。所以说,金花茯砖茶可存储的时间很长,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那么,金花茯砖茶有效期多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看看。
金花茯砖茶有效期多久?
在茯茶的存放时间上,国家标准规定:茯茶在清洁、防潮、无异味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不过,这个长期依旧有着其期限所在,一般认为砖茶存放10至15年,千两茶10至15年,散茶5至10年,其经济、品饮价值较高,高档原料制作的精品茶存放1至2年即有较好的口感。
那么过了保质期,存放15年以上的茯茶是不是就不能喝了?其实,只要没有霉化变质,存放15年以上的泾阳茯茶还是可以喝的,只是这个时候的茯茶品质不再保证“越陈越香”的特性,反而品质可能开始下降,这是所谓的“最佳品饮期”。而真正让茯茶变得和一般食品那样“变质”到不能喝的地步,其时间可能会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
茯茶的保存需要通风、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如果茶叶因放置不当受潮,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但出现了黑霉、绿霉、灰霉就绝对不要饮用了,说明茶已经发生霉变了。保持通风干燥是茯茶收藏存放最重要的。
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也可以抽湿(开空调即可)或在阳光下晾晒,几天后长出的霉毛自然会消失,如发白毛的情况严重,可以用毛刷、毛巾之类柔软纺织品去除表层的白毛,再用电吹风之类的加热器具加热十几分钟即可。
为什么金花茯砖茶陈放越久越好喝?
茯砖茶,大多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27道工序加工和发酵形成茯茶。茯砖茶“本性”温和,有护胃,养胃,暖胃,减肥、降血脂等养生保健功效。加之其口味纯和,色泽褐红,且有独特的菌花香,很受大众的欢迎!
新的茯砖茶会略有点涩口;而存放几年的茯砖茶只要你慢慢品味你会发现,它进口醇厚滑爽,回味甘甜!
茶叶的吸附性本来就很强,而且茯砖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独一无二的发花工艺。使茯砖茶中具有丰富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茯砖茶在存放的过程中与周围的空气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又有优势菌群“冠突散囊菌”的参与,使这些化学反应中产生了很多因素使得茯砖茶的口味越来越好!
茯砖茶新茶堆味较重,只有经过陈放,堆味会转化掉,经过人工发酵,会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氧化,茶味变得内敛而深沉。
于是,茯砖茶在陈放几年后,慢慢使得茯砖茶的口味变得滋味醇厚回甘;香气浓郁;汤色红浓明亮,叶底均整;具有独特的陈香味。
就茯砖茶而言,不同的茯砖茶存放的时间往往不一样,是否好喝就要看茶叶本身的发酵程度,以及本身用料的等级,以及存放方式所决定的,最后出汤就要看您的冲泡方式啦!
陕西茯砖茶的功效与作用
优点
1、传统工序。泾阳茯茶只用传统的古法工序,茶料在泾阳老茶人手中经过选料、除尘、干蒸等二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2、纯手工制作。只做手工作品,拒绝机器制造,边沿无机器切割,四角圆滑;
3、选料严格。只在入伏的第一天至三伏结束的最后一天生产,对温度、湿度和密度的要求最严格。
缺点
产量稀少,价格略贵
茯砖茶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要选择一块好茶。
好的茯砖,呈砖块状,茶身较紧,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砖面呈黑褐或黄褐色,且发花量多,颗粒大,干嗅有黄花的清香。
用茶针或者茶刀撬散茯茶时,要尽量保持茶叶的完整性;一手按住茯砖,另一只手拿茶刀从茯砖的侧面入刀,插入内部,要顺着茶叶的压制纹路,往一侧用力,撬起取茶。
注意:撬茶时一定要温柔,用力不能过猛。如果是机制茶,可以从侧面撬开;如果是手工茶,可以从正面撬开。
撬取5克左右,喜欢味浓或品饮人数较多时,可适量多取。
二、备茶具
器为茶之父。
好茶配好器,犹似红花配绿叶,相映生辉。
冲泡茯砖茶,宜选用粗犷、大气,或可过滤茶汤的茶具。
一般用厚壁紫砂壶,陶壶或飘逸杯冲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则以透明玻璃器皿为佳,便于观赏汤色。
三、择水
泡茶用水,宜选用泉水,井水,纯净水。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选山泉水,山泉水所含矿物质较多,口感甘甜;既能将茶的滋味完美地释放,也能将汤色完美地展现。
很多人都习惯地,用煮沸后的自来水泡茶,其实,用自来水泡茶是很不好的,因为自来水中氯化物的气味重,有损茶汤的滋味和香气。
如果没有山泉水,可以用矿泉水试试,滋味绝对和自来水不一样。
四、水温
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且不可鼎沸。
水温的高低,对于冲泡茯茶非常关键,可以直接影响到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本文《金茯茶砖的作用》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gongxiao-12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