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如下:
采摘 → 萎凋【 晒青--(复式萎凋即二晒二晾)--晾青】 →做青【摇青与做手(反复多次)】→ 炒青--(双炒双揉)--揉捻→ 初焙(即毛火、俗称“走水焙”) →扬簸 → 晾索(摊放)→ 拣剔 → 复焙(足火)→ 团包 →补火→毛茶装箱
一、采摘
武夷岩茶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伸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一芽3~4叶,对夹叶亦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
采摘
采摘的要求,掌心向上,以食指勾住鲜叶,用拇指指头之力,将茶叶轻轻摘断。采摘的鲜叶力求保持新鲜,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品质的现象发生。
二、萎凋(二晒二晾)
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萎凋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成茶品质的优劣。
开青
茶青进厂后,即倒入青弧内,用手抖开(避免内部发热红变)。将茶青匀摊于水筛中(俗称“开青”),每筛鲜叶约0.5公斤,摊好后排置于竹制萎凋棚上(俗称“晒青架”)根据日光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以及鲜叶老嫩和各品种对萎凋程度的不同要求灵活掌握,此法称为“晒青”。
晒青
初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凋状,光泽渐退,将两筛并为一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称“晾青”。
三、做青(摇青与做手)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做青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摇青
具体做法:茶青移入青间前,均需将茶青摇动数下,然后移入较为密闭、温湿度较稳定(温度25℃左右、湿度70%~80%)的青间。放置青架上,静置不动使鲜叶水分慢慢蒸发,继续萎凋。经1~1.5小时后,进行第一次室内摇青,摇青次数约十余下。第二次摇青时可见叶色变淡,即将四筛茶并为三筛,再进行摇青,同时用双手掌合拢轻拍茶青一二十下,使青叶互碰,弥补摇动时互撞力量的不足,促进破坏叶缘细胞(俗称“做手”)。
四、炒青与揉捻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
炒青
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即取出揉捻。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筛中。将炒青叶压于揉茶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
揉捻
五、初焙(毛火)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焙房窗户须紧闭,水分仅能从屋顶隙缝中透曳,温度控制在100℃~110℃。将炒揉的茶叶均匀放置狭腰篾制的焙笼中,摊叶厚度为2~3厘米,然后将焙笼移于焙窟上,约10~12分钟,翻拌三次。岩茶初焙,是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仅十一二分钟)进行,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
初焙
六、扬簸、晾索、拣剔
茶索经初焙后水分蒸发过半,叶呈半干状态,此时茶叶的化学变化暂时停止,即进入以下几个工序:
扬簸:茶叶起焙后,倒入簸箕弧内,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每六焙拼一水筛,厚度约为3~5厘米,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晾索: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然后才能交拣茶工拣剔。
拣剔: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
拣剔
七、复焙(足火)
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方法:经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内,每笼约0.75公斤,将其平铺于焙笼上,进行烘焙。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100℃左右,焙至二十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翻茶。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进行第三次翻茶。三次翻茶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茶即成末,说明茶已足干。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焙窟的火堆,须进行一次“拨灰”,即用木制小焙刀,在火堆边沿将灰拨匀,使火力均衡,并控制火温。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
复焙
八、团包
茶叶在炖火后,即“起焙”进行团包。
九、补火
目的是去除纸上的水分,避免被茶叶吸收而发生霉变。
十、毛茶装箱
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存储。
武夷红茶制作过程图解
1.选择器皿
在泡茶之前,要准备好泡茶的器皿,可以选择红茶专用杯或高脚透明玻璃杯,这样在冲泡的时候就能充分享受妃子笑冲泡时舒展的身姿,以及清香飘逸的茶香。这样可以让人很享受泡茶的过程。
2.开始冲泡
准备3-5克左右的妃子笑投入到玻璃杯中,加入85-90℃左右的水进行冲泡,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妃子笑茶中的营养成分失去活性,喝起来口感也会变差,合适的水温更有利于香气、味道的浸出。
3.注水方法
为了保护细嫩的茶芽,避免茶叶在杯子里面剧烈翻滚,最好沿着玻璃杯的杯壁慢慢的往里面注水,这样能保证茶汤清澈透亮,第一次注水后静置45秒,然后就可以出汤品饮了,之后可根据个人口感进行3-8次左右重复冲泡。
岩茶肉桂制作过程
1、取茶。茶叶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投茶,大概在8克左右。
2、醒茶。为了让尘封的岩茶能够和空气与水份相互接触,去唤醒茶叶,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在品饮前快速提升岩茶的口感。
3、高冲注水。冲泡岩茶肉桂用98度以上的沸水,适当地拉高水柱,从一侧慢慢由低到高注水,这样可以使茶叶在杯身中翻滚起来,并能将茶末去到一边。
4、然后静候约15秒后,低位出汤。出汤时,用盖碗靠近公道杯倾倒茶汤,让香气全部拢于公道杯之中。
5、闻茶香,观茶汤,分三口品饮。
武夷山肉桂制作过程图片
武夷肉桂划分为8个品种: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九龙窠肉桂、虎啸岩肉桂、天心岩肉桂、青狮岩肉桂、三仰峰肉桂、竹窠肉桂。
武夷肉桂的品种:
1“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地处武夷岩茶核心产区,是三坑两涧之一。牛栏坑所产的肉桂被称为“牛肉”。正是因为生长在这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环境,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越的茶。
“牛肉”为武夷岩茶赢得声誉。武夷岩茶近几年的发展,这头“牛”功不可没。
在茶界,“香气”市场被铁观音长期霸占,“牛肉”则以霸道的高香,“横冲直撞”闯进茶世界,以“开盖夺香”之势,俘虏了众多老茶客的心,让每一位品尝牛肉的茶友都收获了一份惊喜。
在武夷正岩肉桂诸多山场相比之下:马头岩之“马肉”,香气霸道有余,清和不足;虎啸岩之“虎肉”,香幽水胜,而厚实不足;竹窠之“猪肉”,清幽有余,甘厚不足;青狮岩之“狮肉”,香气滋味中庸,霸气不足。唯有牛栏坑的“牛肉”,既有“开盖夺香”之势,又有“水中香沉”之韵。
2“马肉”--马头岩肉桂
马头岩位于大红袍景区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分岩峰,风景极美。山峰四周皆为茶园,是武夷山正岩茶的主要产地。
“马肉”是典型的岩上特征,有人形容其“就像四十岁的男人”,其香气高昂,滋味醇厚,既有明快的外在之美,又有温雅的内在之美。“马肉”也是武夷山正岩肉桂的典型代表品种之一。
3“龙肉”--九龙窠肉桂
九龙窠是母树大红袍所在地,因其间有一条溪涧叫九龙涧而得名。九龙窠是一条深邃奇幽的峡谷,九座石骨嶙峋的丹霞岩峰,就像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盘绕在峡谷的两旁。谷中奇形怪状的岩石,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
而从岩缝中渗出的细流汇成了一条清澈的山涧,曲曲折折地向东流去,这就是九龙涧。这里种满了一片片的名丛,一层层的茶园,是一个春色满谷、春意盎然的“茶仙界”。
4“虎肉”--虎啸岩肉桂
产自虎啸岩的肉桂,光听名字就觉得霸气无比,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能坐镇森林,坐拥王位,此处所产的肉桂,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桂皮香明显。
5“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天心肉”是以产在天心岩寺庙周围的肉桂。茶园是武夷茶区的中心,可以说是正岩中的正岩。山志记载:“全山百二十里度之,是峰居其中央,犹天之枢极,故曰天心。”茶园就处在两个巨大石壁的山坳里,能够敞开式地沐浴着阳光。
6“狮肉”--青狮岩肉桂
“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与“牛肉”的对比:狮肉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牛肉汤甜香幽,丝丝缕缕缠绕在水中,如秋兰寂寂,似梅馥幽幽。
7“羊肉”--三仰峰肉桂
三仰峰位于武夷山景区核心位置,海拔729米,是武夷山景区中的最高峰。三仰峰由三层单斜岩层构成,自东向西倾斜,形成三峰叠起,就像三级石阶,故名三仰峰。
武夷山正岩产区最高山三仰峰的肉桂被武夷山茶农戏称为“羊肉”,大概就是取“仰”与“羊”谐音之故吧。其香气高昂,水路甜醇,曾有茶友赞其“像极了二三十岁的小少妇”的味道。
8“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500米。茂盛的植被与片片茶园相宜相生,其间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雀舌等名优品种茶。
竹窠肉桂,又称“猪(竹)肉”。竹窠环境较鬼洞稍阳则水厚,较牛栏坑则稍阴则香幽。些许的环境小差别,都会形成独特的品种特征,也许这正是武夷岩茶的魅力吧。
武夷山传统红茶制作全过程
1. 三江红茶和武夷山红茶有区别。
2. 三江红茶和武夷山红茶在产地、制作工艺和口感上存在差异。
三江红茶产自江西三江平原,以其鲜艳的红色汤色和独特的花香闻名;而武夷山红茶则产自福建武夷山地区,以其独特的岩韵和陈香而著称。
制作工艺上,三江红茶采用传统的红茶工艺,而武夷山红茶则采用独特的闽北红茶工艺。
口感上,三江红茶通常具有柔和的口感和花香,而武夷山红茶则具有浓郁的岩韵和陈香。
3. 此外,三江红茶和武夷山红茶在茶叶的品种上也有所不同,这也是造成它们口感和香气差异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你对红茶有兴趣,可以尝试品尝三江红茶和武夷山红茶,体验它们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本文《武夷岩茶肉桂的制作过程》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