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发酵茶,是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导致鲜叶变化成分较大,产生了“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征。
红茶发酵的适度标准
注意温度。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红茶的发酵。在适宜的范围内,湿度偏高对于红茶的发酵有利,因为高湿度能够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进茶叶的发酵。但是过高的湿度会使茶叶长霉变质,影响口感。
相对而言,湿度低对于红茶的质量和口感更为有利,因为低湿度可以减缓微生物活动,使茶叶干燥均匀。因此,红茶发酵的湿度应该在50%-70%之间,以获得最佳的品质。
红茶发酵的三大要素
液泡膜损伤程度:液泡膜因揉捻作用而损伤,液泡汁液被挤出,多酚类化合物便自由扩散到原生质中,与聚集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多酚氧化酶和和氧气相互接触,产生了急剧的酶促氧化作用。细胞组织损伤得越快,发酵进行得越快;叶细胞损伤得越多,发酵的面积越大。
温度:发酵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
水分;发酵作用只有在发酵叶含有一定水分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发酵叶水分取决于萎凋程度,萎凋叶含水量一般以60%左右为宜。
氧气与堆叶厚度;发酵过程需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产生大量CO2,因此 发酵过程要通风供氧散气降温。
发酵时间:不同红茶具体发酵时间根据叶子老嫩、气温高低、颗粒大小、不同品种、叶细胞损伤率高低而定,主要以保持茶黄素。茶红素在较高水平,同时控制茶褐素的大量形成。
简述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红茶的发酵是化学变化。在红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经过揉捻、发酵、烘干等工艺处理,其中发酵是茶叶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步骤。在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糖类等成分发生氧化、聚合等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如茶黄素、茶红素等,同时释放出香气物质和色素。这些化学变化使得茶叶的颜色、口感和香气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红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特征。因此,红茶的发酵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变化。
红茶发酵的工艺及原理
红茶发酵可以采用人工发酵和机器发酵。
具体的发酵加工方法:
1、采摘(又叫采青):分为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
2、萎调(又叫晒青):分为日光萎调和室内萎调。
3、摇青发酵:茶青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活来死去),古称为消青,这达到绿叶红镶边。
4、杀青(炒青)定型:以高湿来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以免使得气味完全散失而保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5、揉捻加工:经5-8分钟的持续揉、捻、抿,使叶片卷成条索,破碎叶细胞,挤出体汁,使其粘附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增浓茶汤。
6、人工解决:碳火干燥烘焙是乌龙茶开成独特滋味的关键。其一般火功的要求是:低温慢焙,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宜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7、拣剔:分为机械拣剔和手工拣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衅,拣出茶子、茶梗。
红茶发酵最科学的工艺
红茶的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再放入发酵箱或发酵室发酵,发酵室温一般掌握在22-30℃,湿度要求达到90%以上,且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通风,而发酵的时间一般为4~6小时,因此在发酵时,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本文《红茶是经过什么发酵》链接:https://www.tea-bar.com.cn/chayechaozhi-204684.html